陳芊如
【關鍵詞】PDCA循環管理法;放射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滿意度;不良事件
伴隨著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該項技術在臨床診療環節中角色日漸凸顯,這就對醫院放射科室中的護理工作質量有了更高的需求。護理質量管理作為對醫療行業中護理效果的關鍵指標之一[1]。因為常規的放射科室中護理工作推進的時候相對較為繁瑣,護理的安全管理工作比較薄弱,護理工作人員從業的水準存在良莠不齊的狀況,導致在開展護理的時候,出現各類不良反應事件的概率相對較高。PDCA循環管理法作為一項先進、高效的管理模式,將其運用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有較高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將選擇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到本院放射科接收的患者120例,研究PDCA循環管理法在放射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臨床應用以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到本院放射科接收的患者120例,分為實驗組(接受PDCA循環管理法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護理),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納入組中的患者,年齡3歲~78歲,平均年齡(50.13±3.89)歲,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組內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質量的管理模式,需要定期地對護理工作人員工作質量進行檢查,并日常的進行監督與考核。
1.2.2實驗組組內患者接受PDCA循環管理法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護理模式,具體為。首先,Plan(計劃):要求醫院中的門診部門、護理部門以及放射科室中的行政主任與護士長帶頭,組建出質量管理的針對性小組,而后制定出有關的護理對策、護理操作流程以及規章制度等。其次,Do(執行):嚴格地依照護理制度與規章操作推進護理工作,提升護理工作人員技能學習意識、業務意識、服務意識與風險意識等,每周都需要對一項護理知識與技能進行專題性學習,對護理工作人員集中的培訓。再次,Check(檢查):質量管理組需要每周兩次地開展專項性的護理質量考察與檢查工作,對制度執行力落實狀況急性檢查,需要將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指出,將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匯總。最后,Action(處理):依照護理質量考核與檢查的結果,要求管理組中成員對內容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地整頓意見,保障解決方法可以被高效執行,而后進入到下個循環中。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對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越高越好)以及不良事件出現的概率(越低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低于實驗組(P <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事件出現的概率
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高于實驗組(P <0.05),見表2。
3 討論
PDCA循環模式作為先進的管理模式,將其應用到護理當中對患者的不同病情進行個性化的全面護理,并有計劃地實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患者的并發癥。該護理模式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及處理四個體系,具有標準化、規范化的特點[2,3]。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并積極執行,使護理人員的工作有依據,避免了傳統的護理方式降低患者的護理質量。
本文通過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與護理不良事件出現的概率進行比對。發現: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低于實驗組;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高于實驗組(P<0.05)。綜上,PDCA 循環管理法適用于放射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中,能夠保障護理質量有效提升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出現不良反應事件的概率,該種管理模式可以運用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