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麗
【關鍵詞】圍治療期;細節護理;慢性心衰
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綜合征,是因多種因素導致心肌舒張及收縮功能障礙,心臟不能有效排出靜脈回心血量,該病具有病情進展快、發病急、致死率高及致殘率高的特點[1]。慢性心衰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病,對患者的生活及健康都帶來了嚴重不良影響,為促進患者的診療順利開展,在圍治療期需要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細節護理干預。患者發病后要長期臥床休息,患者血液流通不暢,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2]。細節護理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護理方式,能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其提供細致、精心的護理服務,有效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3]。我院對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實施細節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2例慢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研究,將其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患者年齡52歲~69歲,平均年齡(58.45±8.42)歲,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觀察組46例,患者年齡53歲~68歲,平均年齡(59.10±9.06)歲,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超聲心電圖和臨床癥狀檢查確診;②均符合慢性心衰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排除凝血功能異常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者;③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兩組患者的年齡等基本資料具有同質性,可進行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圍治療期護理及細節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心理護理:慢性心衰患者一般病程較長,并且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發生病情反復發作現象,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情緒變化比較大,而這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細心的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針對患者的緊張、焦慮等情緒,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耐心解讀患者的疑問,盡力滿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
1.2.2病房環境護理:在病床之間用窗簾進行隔離,有效保護患者的隱私。保持病房內環境安靜舒適,干凈整潔。保持病房溫濕度適宜,有效穩定患者的情緒和病情。
1.2.3體位護理:對于在治療期間需要長期臥床修養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定期幫患者轉變體位,在日常休息當中幫患者取半坐臥位,同時要兼顧患者的舒適性,從而降低患者出現氣喘、血液循環不暢以及水腫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1.2.4健康教育:對于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人員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其病情,以及相關的治療方法及效果,使患者能有效認知自身的疾病特點,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1.2.5輸液護理: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保證輸液質量和速度,注意提醒家屬不能任意調節輸液的速度。對于老年患者,可以采用靜脈留置針,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療痛苦。
1.2.6加強巡視: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定期去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情況,仔細觀察患者的皮膚顏色、輸液部位等。
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心慌、胸悶及血壓下降等情況,要及時上報,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65%,對照組為71.74%,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患病之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狀況都會受到直接影響。并且研究發現,慢性心衰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病情不穩定及情緒不穩定現象,影響治療患者。而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能明顯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4]。細節護理是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舒適、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水平及生活質量[5]。
綜上所述,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療期間對其應用細節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患者的滿意度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