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亞 王劍
【關鍵詞】飲食護理干預;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明顯提,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出現了較大的改變,出現運動量減少以及熱量攝入量過多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肥胖超重人數明顯增加,導致糖尿病發生率不斷升高[1]。給予及時有效的護理及治療,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生活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陽泉社區衛生服務站治療的7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32歲~75歲,平均年齡(53.49±4.62)歲,病程2.4年~13.5年,平均病程(6.73±0.95)年。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31歲~74歲,平均年齡(53.27±4.58)歲,病程2.5年~14年,平均病程(6.75±0.93)年,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飲食護理干預的方法:(1)根據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習、對糖尿病飲食的了解程度和日常控制飲食的意愿等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飲食護理方案,且給予健康宣教,通過耐心地指導,使其認識到飲食在血糖控制中的重要性,提高對控制飲食的重視程度。(2)幫助患者共同編制糖尿病飲食食譜,按照其標準體重、生活習慣和活動量等情況,計算糖尿病患者每天所需要的總熱量,根據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5%~20%、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30%的比例進行分配,按照食物熱量表對糖尿病患者每天的三餐食譜進行合理的編制。(3)詳細講解飲食相關的知識:幫助其了解各種食物的升糖指數、糖尿病的飲食原則、食物交換份、如何預防低血糖的發生以及不同烹飪方式對血糖水平的影響等知識,使其可以合理地飲食,從而有效控制血糖。(4)按照食譜采取糖尿病飲食,而且由護理人員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家屬共同開展監督,以確保其可以控制血糖以及合理飲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飲食管理、疾病認知、運動管理、疾病監測和心理護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管理(100.00%)、疾病認知(97.14%)、運動管理(97.14%)、疾病監測(100.00%)和心理護理能力(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主要由胰島素的相對或者絕對缺乏導致,會明顯降低靶細胞對于胰島素的敏感性,最終引起糖代謝功能紊亂,發生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代謝障礙綜合征,引起血糖升高和肥胖等情況,嚴重損害機體的心、血管和腎等臟器[2]。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血糖水平偏高和存在糖代謝障礙,導致患者的神經、血管、腎臟等部位受到侵害,能引起多種心血管疾病[3]。規律飲食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減輕癥狀以及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途徑[4]。糖尿病患者必須遵循一定的膳食管理原則,不然就無法有效鞏固藥物的治療效果,開始采取飲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超重型,攝入的熱量應當稍少于必需量,促進體重有規律和平穩的降低[5]。飲食原則需要按照糖尿病患者的年齡、運動量及體重對來控制飲食的攝入量進行計算,調整好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比例。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管理(100.00%)、疾病認知(97.14%)、運動管理(97.14%)、疾病監測(100.00%)和心理護理能力(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飲食護理干預能使其自我管理能力麻醉增強。
綜上所述,飲食護理干預可以明顯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