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石秀
【關鍵詞】ICU;優質護理;護理質量;風險事件
ICU護理質量決定了整個醫院的綜合護理水平,由于患者多數病情危重,在護理期間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在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上,需要更加準確合適的護理模式來進行[1]。基于此,本文開始對我院的ICU患者在護理風險規避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的效果進行相關探索,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的時間區間在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間,以我院收治的56例ICU患者為調查對象,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選其中28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并設為常規組,剩余28例患者選擇優質護理服務,并設為研究組,常規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45歲~75歲,平均年齡(56.66±3.11)歲;研究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44歲~75歲,平均年齡(56.11±2.11)歲。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組:患者進入病房之后應該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資料等,遵醫囑給予護理操作,積極與醫生配合完成患者在重癥監護室內的治療工作,并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1.2.2研究組:(1)創建專門的優質護理小組,組內成員包含ICU專科醫生、護士長以及ICU護理人員,首先可由ICU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初步評估,對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以提出更加合適的護理計劃,并提前做好緊急預案,每位護理人員了解自己的護理任務和職責,熟練掌握護理流程,在進行操作時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此外,對于能力相對較差的護理人員來說,應對其進行有關培訓,并將有關ICU護理安全內容詳細傳輸帶護理人員,增加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2)對ICU工作的護理人員調配上,應合理調動,可采取輪班制度進行,以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對以往傳統的ICU工作模式應進行適當的調整,更加注重人性化服務意識,防止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并對于白班和夜班的工作進行合理調配,從而保證護理人員在工作時能夠積極熱情。(3)心理護理:應用輕柔的語氣與患者進行較流,仔細詢問患者的需求,幫助緩解緊張、恐懼情緒,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促使患者可以盡快適應住院環境,也可以適當地用手安撫患者,給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4)環境護理:重癥監護室病房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做好消毒隔離工作,確保病房內的干凈整潔,并且將病房內溫度、濕度及光線調整到合適的狀態,增加患者的舒適程度。(5)規范操作:對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服務期間的操作上進行嚴格要求,應根據相關規范進行,并對器械進行按時消毒和清潔,以進一步鞏固對急救醫療設備的管理,在護理過程中,如果需要接觸患者應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并增加對患者的巡視次數,以加強對患者的護理管理,對導管情況進行嚴格檢查,觀察是否出現脫落或折壓等,并嚴格監測患者的生命指標,在臥床休息時,要確保病房內環境安靜,以確保患者睡眠充足,對病房內進行定期消毒。對于意識狀態模糊的患者,需要將軟墊墊在患者身下,避免出現壓瘡或感染。
1.3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風險預警評分及風險處理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風險預警評分及風險處理評分均更高(P<0.05),見表1。
3 討論
一般在重癥監護室內收治的均為病情危重的患者,病情上相對比較復雜,發展速度較快,預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存在大量安全隱患,在護理風險方面需要加強對此類患者的管理。一般引起護理風險的原因主要在于護理人員的意識不夠強,操作上不夠嫻熟,風險責任意識較差,護理文書書寫不夠規范等。因此,在對重癥監護室內患者的護理中,需要對護理人員嚴格要求。優質護理服務主要倡導的人文服務理念,是基于整體護理服務基礎上的更加人性化的一種護理模式,可通過創建專業的護理小組,對傳統護理服務進一步優化,以提升整體護理質量水平,最大限度上降低護理風險,改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態度,降低護患糾紛[2]。總的來說,在風險規避方面,要求護理人員具備更高的護理風險意識,并規范和實施各種風險管理制度,按時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增加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并有效預防和降低突發事件的發生率,降低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等。文中結合風險預警評分及風險處理評分分析,研究組以上分數均更高(P <0.05)。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服務融入ICU 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降低風險時間,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