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 曹耀萍
【關鍵詞】癌癥患者;生命意義
近年來,癌癥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治療產生的副作用不但會引起患者身體上的諸多不適,也會引發諸多心理上的問題,甚至出現自殺的情況。醫護人員不僅僅需要關注疾病的治療,更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重塑自我,發現生命的意義。由于晚期癌癥患者不能根治,治療方法只能以姑息療法為主,患者更容易處于絕望狀態,因此晚期癌癥患者相比起初次確診的患者來說更需要進行生命意義干預。
1生命意義的概述
1.1生命意義的定義個體從其經歷或經驗中萃取的生活的目標和重要性被認為是生命的意義[1]。認為追求生命是的意義是人生存最重要的動力,另外生命的意義隨著時間、空間的改變會有不同,生命意義干預旨在提高癌癥患者的精神及心理健康從而達到提高其生活質量的目的。
1.2生命意義干預的方法
1.2.1意義制造干預(MMi)MMi是一種簡單、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治療方法,旨在促進癌癥患者確診后尋找生命的意義。圍繞回顧癌癥診斷的影響和意義;探索與當前癌癥經歷相關的,過去重大生活事件的成功應對方式;在考慮癌癥相關限制的同時,討論賦予生命意義的生命優先級和目標變化三個主題進行。
1.2.2生命回顧(LR)LR是指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回憶、重新評估和整合生活經歷的過程[2]。生命回顧的效果可以通過三種途徑實現,即生命的完成、負擔的減輕和希望的提升。首先,患者通過回顧他們的生活史、家庭生活、個人成就和社會角色,來實現個人有意義的目標,并自我認同和自我延續,從而增加生活的完整性和安寧感,并提高精神境界。第二,通過回顧撫養孩子和照顧家人的記憶,平衡地看待自己的現狀,這可能會減少他們覺得自己對家人來說是負擔的感覺,從而緩解心理壓力。最后,可以通過回顧生活史來改善患者對家人的感受,并使患者能夠展望后代的未來成長,增加他們的希望。提升希望從而減輕患者的精神痛苦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效果尤其顯著[3]。
1.2.3生命意義團體干預法(MCGP)MCGP目的是幫助晚期癌癥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維持或增強他們生命意義感、安寧感和目標感。圍繞意義的概念和來源、癌癥與意義、過去的意義來源、現在和將來的意義來源、生命的局限性和有限性、責任與創造力、體驗的意義、告別和對未來的希望,這些與意義和晚期癌癥相關的特定主題進行教學、討論和體驗練習[4]。
1.2.4生命意義個體干預法(IMCP)IMCP使用教導、經驗分享和心理治療等方式對晚期癌癥患者進行7周的治療。通過使用意義的來源這一主題,鼓勵患者克服晚期癌癥。治療包括七個療程,每次持續一個小時,各涵蓋一個特定的主題[5]。七周的治療過程中,鼓勵病人閱讀弗蘭克《活出意義來》中的一段話,并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
2生命意義干預措施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國內關于生命意義干預的研究較少。有研究表明應用此干預措施在晚期癌癥患者身上發現進行干預治療后病人的生命意義感明顯增強,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顯著得到改善[6]。國外對于生命意義干預的研究較早且較多。Chong-WenWang[7]通過對晚期癌癥患者生命回顧的文獻進行薈萃分析,共納入八個隨機對照試驗。薈萃分析結果表明治療性生命回顧對精神健康、心理痛苦和整體生活質量有積極的影響。
3小結
雖然生命意義干預措施多種多樣,但眾多研究證明對晚期癌癥患者進行生命意義干預有望解決其生存痛苦,改善生活質量,但生命意義干預仍未廣泛開展。因此有必要將生命意義干預作為一種姑息治療方法加以推廣,并將其納入臨終關懷實踐,以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精神及心理健康?;颊呒覍?、醫護人員、社會也應該提高對癌癥患者生命意義感的重視,最大程度幫助癌癥患者提高生命意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