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摘 要:運用游戲活動對幼兒園語言表達教學來說是極為有效的教學方式,能顯著提升小班孩子語言表達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基于此,圍繞培養小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展開討論,結合當前國內幼兒園實際教學情況,詳細分析了游戲活動在小班孩子語言表達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期為實現游戲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幫助。
關鍵詞: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小班教育;教學游戲
隨著我國幼兒教育政策的不斷改革,針對幼兒園游戲活動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幼兒園游戲活動主要是為了激活小班孩子的思維,以便于更好地培養幼兒園小班孩子的各項能力,因此小班教師必須對游戲活動給予充分的重視,拓展游戲形式,讓小班孩子主動參與到游戲中來,由此使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一、為什么要培養幼兒園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學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將語言表達教育作為促進小班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核心教育形式。語言表達教育對促進小班孩子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教育如何改革發展,幼兒語言表達教育都是備受廣大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重點關注的教育問題之一。
二、在游戲中培養小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強化小班孩子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
在游戲中培養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游戲主體自然是小班孩子。因此,幼兒園教師應充分掌握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興趣,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幼兒園游戲活動,不斷調動小班孩子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小班孩子的玩耍興趣。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收集、篩選更多豐富有趣的幼兒園游戲活動并進行整合,滿足小班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另外,幼兒園教師應充分重視并挖掘不同游戲活動所蘊含的不同教育價值,結合幼兒教學內容與要求,選擇能有效培養小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童謠游戲。如在課間時帶領小班孩子一起做“網魚”游戲,隨機找兩個孩子雙手互搭成“漁網”,其余孩子假裝成“魚”,讓“魚”從“漁網”中鉆過,同時讓小班孩子共同唱念童謠:“一網不撈魚,二網捕撈魚,三網撈條大尾巴魚”。通過這種帶有童謠的游戲活動,可以讓小班孩子主動配合幼兒園教師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二)選擇帶有童謠的游戲
大多數游戲往往自帶童謠,因此在做游戲時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小班孩子一邊念唱童謠一邊進行游戲,訓練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大家小時候都玩過的“老鷹捉小雞”,在小班孩子身上分別貼上老鷹、雞媽媽和雞寶寶的貼紙,“雞媽媽”帶著“雞寶寶”躲“老鷹”時,可以邊躲邊唱:“老鷹天上飛,小雞地下跑……”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之間需要相互交流,既訓練了幼兒的表達能力,又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活動參與度。這類游戲還有“丟手絹”等。幼兒園教師還可以根據小班孩子的意愿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游戲項目,以便更好地調動小班孩子的興趣,讓小班孩子通過和同伴玩耍及不斷交流,逐漸豐富語言詞匯,從而順利完成語言表達教學目標,培養小班孩子正確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意識。
(三)幼兒園教師應做好榜樣示范
在幼兒園游戲項目安排中,需要幼兒園教師在現有游戲活動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辯證性的分析和實踐運用。例如,針對小班孩子生理、心理發育都尚未成熟,思維發展還處于感覺運動水平的實際情況,幼兒園教師在帶領小班孩子一起做游戲的過程中應做好示范,并注意營造溫馨、輕松的游戲教學氛圍,適當蹲下來和小班孩子平視交談,以便與小班孩子進行友好的對話,要把小班孩子當朋友對待,從而更好地調動小班孩子的積極性。例如,在玩“老鷹捉小雞”游戲時,由于小班孩子的運動水平有限,不適宜長時間追逐,幼兒園教師可以暫時劃掉師幼界限,變成真正的孩子王,自己來扮演“老鷹”,示范“老鷹”只能抓隊尾的“雞寶寶”,不可以抓“雞媽媽”和其他“雞寶寶”,提醒小班孩子學會遵守游戲規則,在培養小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和小班孩子更密切的溝通交流,消除師幼之間的距離感,從而建立起和諧的師幼關系。
綜上所述,將游戲活動與語言表達教學相融合,既符合小班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又能在學習中給小班孩子帶來歡樂,有利于鍛煉小班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間能更好相處。幫助幼兒園教師順利完成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教學目標,培養小班孩子正確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意識,達到幼兒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參考文獻:
王曉瑩.利用游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探究[J].新課程,2021(16):167.
注: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課題名稱“利用游戲活動提高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BY[2021]G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