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幼兒教育包括基本生活知識、能力教育以及品格教育。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對于幼兒教育來說是基礎,也是重中之重。此外,幼兒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快速接受知識的能力,但由于年齡較小,導致認知能力受限,所以教師應當采取貫穿于日常教學中的獨特方式以及通過周圍物質環境的熏陶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打好思想道德基礎的同時,提高學生基本文化素養和能力。教師充分運用創新思維創設高效且有意義的物質文化環境,提高幼兒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幼兒教育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教育具有實物性強、操作性強、方式特殊的特點,教育內容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循序漸進,具有一致性和連貫性。因此,幼兒園重視物質環境創設有利于學生接受基本生活知識與能力,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對生活的熱愛與積極性。在物質環境與教師的雙重引導下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
第二,對于學生而言,通過高效且有意義的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不僅能夠提升文化素養,培養綜合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強化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成長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一方面通過易于理解的方式牢牢記住教育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操作踐行所學知識與能力,不僅提高了幼兒教學的效率,也更深入地與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對接,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
二、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影響的現狀分析
在當下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中仍存在模式陳舊死板、學生參與度低下、與時代熱點脫節、方式和設施陳舊等問題,這也是社會提倡改進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的原因。誠然該建議具有諸多優勢,但是在實際創設中仍出現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一,教師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過度依賴多媒體,忽視了自身與幼兒園物質環境的融合程度以及創新思維的展現,導致專業能力逐步退化,也容易使學生對環境產生疲憊感,影響視力,從而抑制了對幼兒園的興趣。其二,由于教師忽視了物質環境創設時的靈活性和生動性,幼兒園物質環境與生活實際聯系生硬,內容枯燥乏味,形式單一,進而弱化了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度,最終導致幼兒教育效果不佳。其三,教師有意進行物質環境創設時破壞了幼兒教育教學內容的完整性,既不能完整且系統地呈現學生應掌握的基礎生活常識與基本生活能力,也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與個人思維能力,差異性教學貫徹不足,不利于提升幼兒的理解和認知。
三、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的實施路徑
(一)將多媒體、“互聯網+”技術滲透進物質環境創設中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優質教學資源對外開放程度更高,受益人群更廣泛。多媒體作為新型電子設備,其畫面呈現更具有多樣性、色彩性與生動性。幼兒園在物質環境創設中將一部分傳統形式的黑板替換為高清電子屏幕,利用“互聯網+”共享幼兒教育優質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源,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循環播放,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兒教育的內容,促進各地區教育資源共享,在整體上提高我國幼兒教育的水平。
(二)重視學生在物質環境創設中的主體性原則
在幼兒教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中亦是如此,學生的主體性應得到充分發揮與體現。一方面,教師在進行物質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幼兒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其尚不成熟的認知方式以及思維習慣有針對性地創設物質環境。要站在幼兒的角度進行該工作,反對脫離學生與教學實際進行無效環境的創設。另一方面,幼兒應盡可能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也能提升其民主意識。
綜上所述,高效的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具有很強的可行性。提高物質環境創設的質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文化水平,使其掌握基本知識與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應當認識到物質環境創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創新思維和主觀能動性,制定適合學生的創設方案,并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及時進行調整。本文通過分析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該問題的現狀分析,著重探索如何進行高效的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以期對各位讀者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韓瑛(1986—),女,漢族,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本科,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幼兒園教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