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平
摘 要:繪本元素對幼兒舞蹈編創有很大的價值,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創新,適時結合各種元素,增強幼兒舞蹈的藝術性與趣味性。
關鍵詞:繪本;幼兒舞蹈;創編
筆者就如何在幼兒舞蹈編創時科學合理地引入繪本元素提出幾點建議。
一、合理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對繪本閱讀往往具有較大的熱情,他們認為繪本中的故事生動有趣,而且能從當中學到很多小知識。繪本對幼兒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這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是密切相關的。繪本中的色彩一般都是特別豐富的,具有強烈的對比性,而且在故事講述方式上也比較適合兒童的思維,因此幼兒對繪本故事的喜愛也是理所當然的。由此可得,教師在編創舞蹈動作時,應該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從適合幼兒年齡以及個性特點的優秀繪本中挑選舞蹈題材和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受豐富多彩的繪本故事,組織故事討論會,讓幼兒盡情闡述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再由教師從中汲取和收集一些具有創意的想法,在編創舞蹈時,將其與舞蹈動作融會貫通,從而促進幼兒創新思維與想象力的發展,編創出適合他們個性發展的舞蹈動作。教師在編創過程中,應該盡量選擇較為直接或明了的創作手法,使其符合幼兒的接受水平。
二、運用繪本動畫來感受舞蹈情境
教師在編創舞蹈動作時,或多或少需要增添一些繪本元素,幼兒舞蹈與繪本元素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舞蹈的編創往往是各種元素的集合,其中涵蓋了生活、繪本、音樂等。倘若舞蹈中沒有加入適宜的音樂,舞蹈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同樣,繪本元素也是舞蹈編創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利用繪本故事進行舞蹈創編,再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會創作出更為優秀的舞蹈作品。繪本故事是平面的,教師可以制作動態繪本,讓繪本故事變得立體化與形象化,從而更為貼近生活。幼兒在觀賞的同時可以觀察其中人物或者動植物的行為表情,有利于自己在練習舞蹈時進行模仿和創新。教師也可以展示某些相關的物件來加深幼兒的記憶,從而引導幼兒更好地理解舞蹈動作。
三、深刻理解繪本內涵
教師要將繪本元素與舞蹈編創相融合,其最基礎的要求就是深入理解繪本的內容與意義。繪本故事中大多蘊含著小哲理,因此,不論是教師還是幼兒,都應該在明確其故事內涵之后進行舞蹈編創。教師可以結合繪本的故事情境、人物以及動植物等其他事物的描寫,總結他們的動作特點,再將其演變為舞蹈動作,由幼兒進行展示,以此鍛煉學生的模仿能力與想象力。以《猜猜我有多愛你》這篇繪本故事為例,整篇主要講述了兔爸爸以及兔寶寶之間的對話內容,幼兒能夠從他們的對話中感受兔爸爸與兔寶寶之間的愛。教師可以事先帶領幼兒進行閱讀并共同分析故事發生的背景,之后引導幼兒自行探索與發現,鼓勵幼兒積極發言,看看繪本中都有哪些事物,如草叢、小河、月亮以及故事的主人公等。學生憑借對圖畫的觀察,能夠快速把握事物的形象特點,例如幼兒在模仿草叢時,學會利用手臂作出小波浪來回搖擺的動作,代表風吹草叢之后草叢的浮動軌跡,觀眾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隨風飄揚的感覺。教師引導幼兒明確繪本內涵,觀察繪本中事物的形態變化,從而促使幼兒在生活中學會積極觀察,體驗其中的樂趣。幼兒通過簡單的模仿逐漸發展到有意義的創新,這一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以及細致的觀察。
四、依托故事情節進行舞蹈創編
繪本舞蹈的編創與故事情節是息息相關的。教師應該充分結合繪本故事情節,以此來設計舞蹈情節的整個發展脈絡。以《有個性的羊》這一繪本故事為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只十分“有個性”的小羊的故事。這只小羊從一開始的不愛剪羊毛,逐漸發生轉變,到了最后愿意與別的小羊共同剪羊毛,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事先閱讀與理解整個故事內容,通過分組形式編創舞蹈。教師既可以選擇與繪本故事同樣的結尾方式,又可以改變故事結尾來表現一個與眾不同的舞蹈故事。在實際的編創過程中,可以讓幼兒自主挑選故事中的各個角色,讓幼兒加入對這個角色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創新故事情節。舞蹈在最終呈現出來之后,教師組織幼兒觀賞與討論,思考與觀察舞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體會思維碰撞的樂趣。
總之,教師可以借助某個繪本故事的主題以及內容激發幼兒的興趣與參與積極性,在舞蹈編創過程中,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更深層次的鍛煉與發展,從而能夠編創出更多新穎且富有內涵的故事與舞蹈。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思維、想象和創作、創新力都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