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興華
幼兒是祖國的希望,學前教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所以深入探究學前教育管理模式非常有必要。因此,教師要對現有的、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給幼兒提供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幼兒在這個環境中掌握更多的生存知識,在這個環境中形成正確的認知,形成健康的價值觀。
一、創新學前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義
在學前階段,幼兒的身心發育還沒有成熟,因此在學前教育階段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因為幼兒年齡較小,所以幼兒的各項能力還處于潛藏階段,幼兒的可塑性和創造力都是其他年齡段無法相比較的。所以,幼兒園和家長必須相互配合,幫助幼兒形成全面的認知,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在此過程中,創新管理模式還可以幫助幼兒認清自我,讓幼兒能夠產生自我意識,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體現自己的性格,在此過程中也能夠讓幼兒明辨是非,在接觸不同的事物時能有自己的判斷,并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應對,從而形成獨立思考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如何在學前教育階段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
(一)根據幼兒的特點制訂相關的管理計劃
幼兒的身心發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每一個幼兒表現出來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有一部分幼兒接受能力非常強,而且適應能力也很強,能很快地適應園所生活,具有一定的獨立能力。但是另一部分幼兒可能反應比較慢,而且不能獨立處理事情,比較依賴教師和家長。對于不同的幼兒,教師要因材施教,要以幼兒的特點為出發點,制訂相應的管理計劃。為每一個幼兒量身打造一個合適的方案,給每一個幼兒設計不同的目標,采用不同的方法,因為每一個幼兒的個性不同,這就導致每一個幼兒適用的方法也不同。對每一個幼兒,教師不能顧此失彼,讓幼兒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在進行活動時,可以按照幼兒的年齡或者性格特征進行分組,讓同樣水平的幼兒處于一個組內,這樣更有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創新教學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
創新管理模式首先要創新教學活動,要利用多種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一些簡單的活動中,幼兒大部分能夠達到目標,能夠順利完成任務,但是活動的目的不是讓幼兒中規中矩地完成任務,而是要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發展各項能力,培養各種品格,形成自我認知,在活動時有自我想法。所以,如果完成一個活動時,每一個幼兒都能夠完成得很好,那么教師就需要進行反思,重新對這個活動進行改進。活動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才能夠激發幼兒的動力。教師要多了解一些活動形式,不只是簡單地進行游戲,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創設情境,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各種繪本,通過繪本了解未知的世界,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帶領幼兒進行一些實踐活動,讓幼兒真實地感受不同的場景,并在這些不同的場景中形成正確的認識。
(三)各方協調配合,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教師和家長是幼兒成長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只有家長和教師達到協調,互相配合才能夠形成最大的合力推動幼兒健康成長。最了解幼兒的莫過于父母。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除了教師和幼兒之外,還有家長。所以,在設置管理模式時需要和家長一起商議,幼兒園需要讓家長從自己孩子的特點出發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幼兒的記憶力比較差,很多知識在幼兒園里掌握了,但是回到家之后不久就會忘記,所以就需要家長幫助幼兒進行鞏固,讓家長在家中幫助幼兒進行練習,增強幼兒對各種知識的記憶。教師幫助幼兒養成的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回家后也需要家長的監督,這樣才能保證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學校和家長共同發力,才能形成巨大的合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管理模式的創新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這項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長久努力,互相配合,互相協調。幼兒園的教育管理是整個教育行業管理的起點,肩負著對幼兒思想進行啟蒙的重任,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曹鵬.學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和創新[A].全國科研理論學術研究成果匯編[C].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6.
[2]孫錦萍.創新管理模式 提升教育質量[J].寧夏教育,2019(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