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芳
園本課程培訓是立園之本、興園之策,因為不僅能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推動幼兒教育改革,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還可以引導他們以高雅的師德情操,將熟練的科學教育技能作為他們的人生目標,從而促進他們自身的提高。
一、糾正偏差,提高園本培訓的實效性
園本課程力求利用各種渠道提高老師的專業教育水準,從實質上而言,和老師給學生講授書本知識差不多。所以,只有保證培養方式適應教育實踐,才可以激發幼兒教師的積極性。然而,在以往的幼兒園教育培訓中,導師根據幼兒教師的親身經歷,獨立教授教育方法,而忽視了幼兒園的現實,上課效果不明顯,因為很多幼兒教師沒有表現出學習的獨立性,沒有制作培訓筆記。所以,我們要穩步開展幼兒園培訓協調工作,根據各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幼兒教師專業技能的不足,開展適當的培訓協調活動。在幼兒園的培訓活動中,要將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置于所有培訓工作的首位,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解決,提升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
例如,我們運用蒙氏的教育理論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發現的。蒙氏教育奧爾夫音樂元素,不僅是為了補充教育內容,還可以讓孩子們通過奧爾夫各種形式的音樂來享受音樂,學習和隨意玩游戲,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一起讀書,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
在實際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老師常常要承擔多個角色下的瑣碎事情,可以進行自主讀書的老師很少,為幫助老師培養讀書習慣,我園每學期都會舉辦閱讀沙龍活動。
例如,在學期初,我們會針對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制定一個讀本,視圖書的厚度決定一周的讀書時間,即10~25頁/周,如果以一周讀書五天計,一天的讀書總量就是2~5頁,一般用時為30分鐘。化整為零后,讀書便不再是累贅,于是老師就把這本書擺放到了自己的辦公桌或者床頭柜上,每天拿起它來讀一讀。在每月的最后一周,我們與老師舉行了閱讀分享會。老師們齊聚一堂,分享讀書的感受,解決讀書的問題,做專題發言。通過讀書,老師可以體會到自身的成長,一名老師表示:“我們過去經常限制小朋友的講話,想出一切辦法使小朋友們安靜,使廁所成為小朋友們最佳的聊天地點。讀完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才明白,0~6歲時是幼兒語言敏感期,愛說話是孩子的天性,控制正常的話語是違背孩子天性的。有的老師最努力的工作就在控制孩子語言的發展,我們需要的是適應,而不是對抗,為小朋友們創造一種想要說、愿意講,并且能夠進行主動回應的同伴式語言溝通環境,才是教師需要努力的方向。”有的老師說:“閱讀了《愛和自由》,我們才明白一個人生存發展的最基本動機就是變成自我,但變成自我的前提條件就是得到自己的力量,要讓孩子得到自己的力量就要先給孩子自己發展的機會。老師可以慢慢放手,使孩子們慢慢地表現出他們應有的真實的生活狀態:輕松的神情,溫和的聲音,流暢的活動,自由的語言交流,上課的時候,秩序井然。停止照顧孩子的老師也有更多的時間觀察和幫助他們的學生。”還有的老師說:“不和孩子們搞對抗,孩子們舒服,我們也舒服,這種感覺真好!”
三、為每個幼兒教師創造一個快速提升和發展職業能力的平臺
敢為人先、勇于承擔、敢于突破、勇于實現,是做領導者的首要條件和教職工培訓的結果,也是自己專業發展的方向。所以,怎樣使他們有機會“秀”起來,正是提高教師訓練實效的必要手段之一。引導老師參與各類評比活動,可以進一步歷練教育教學才能。
例如,每學期進行學科理論知識考試,以指導優秀青年老師進一步提升理論知識水平和學科素質;扎扎實實進行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的課堂教學訓練活動,并根據學校幼兒園計劃有效、合理組織優秀青年老師參與自薦課、模擬課、報告課等課堂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優秀青年老師的學習能力;通過每學期的計劃實施教育技術評比活動,如說課、自彈自唱、畫圖、課件自制、一課四研等競賽,指導教職工練好學科基本功。同時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實驗,逐步提高老師骨干課的業務技術能力和教科研水準,以推動老師骨干課由反思式教學向研究性、專家型教學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園本培訓的模式是復雜多樣的,但它們之間又是彼此聯系、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所以,幼兒園在開展園本訓練時,應該貫徹系統的、整體的觀念,將不同的培訓模式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其整體效果,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