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霞
聊城市中醫醫院,山東252000
2018年,我院消毒供應中心(central supply service department,CSSD)在集中處理腔鏡器械的過程中,因工作人員對器械及其結構功能不熟練,導致清點、核對差錯、拆分、清洗、組裝、檢查等器械處理過程操作不規范,出現差錯失誤28次,導致腔鏡手術延遲11次。鑒于以上情況,我院CSSD于2019年安裝、使用機器視覺系統,該系統可對腔鏡器械清點、核對、拆分、清洗、組裝及檢查等過程進行操作指導,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CSSD回收的術后腔鏡器械5 290件。納入標準:器械外形及功能完好、耐高溫;排除標準:接觸肝炎、肝功能表面抗原陽性、梅毒及淋病等傳染病病人的腔鏡器械。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回收的2 645件術后腔鏡器械為對照組,2019年1月—2019年12月回收的2 645件術后腔鏡器械為觀察組。兩組器械種類、器械數量及實施手術病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腔鏡器械手工清洗流程步驟、超聲清洗時間、溫度、所用多酶液種類及濃度相同,器械滅菌后的發放要求相同。運輸、滅菌環節及清洗環節所采取保護措施均相同。
1.2.1 對照組
應用常規方法實施清點、核對、拆分、清洗、組裝及檢查等。具體方法為由CSSD回收工作人員核對手術室污染器械的名稱,清點核對各部件總數量,與器械清單各部件數量之和相同,即完成回收交接工作。回收后去污間工作人員將其拆分至最小單位,進入手工清洗流程,按手工清洗要求徹底清洗、消毒后,腔鏡器械進入檢查包裝區。檢查包裝區工作人員對清洗質量及組裝后功能進行檢查、保養,包裝完成即可進入滅菌程序。操作過程如遇到疑問或技術問題,打電話通知手術室人員現場應急指導,或電話咨詢供應商,或查看專業書籍等。
1.2.2 觀察組
在CSSD各工作區安裝監控裝置及機器視覺系統,對回收的腔鏡器械實施清點、核對、拆分、清洗、組裝及檢查等。具體方法為由CSSD回收人員核對手術室標有污染腔鏡器械名稱的密閉容器,雙方登記簽名,取回容器完成CSSD回收工作。腔鏡器械回收后,通過CSSD去污區傳遞窗,進入清點核對位置,即核對操作臺。操作前,打開機器視覺系統主機開關,啟動系統進入工作狀態,打開清點位置投影儀開關,選擇相應腔鏡器械圖片,投影圖片呈現1∶1的比例,操作臺上即刻顯示腹腔鏡器械各部件影像,取出密封桶內腔鏡器械和影像一一匹配,缺失或多余部件一目了然,清點工作即可完成,此時監控鏡頭已完成拍攝取證。以腹腔鏡器械中的氣腹針為例,其拆分、清洗、組裝及功能檢查過程如下:①拆分位置,當氣腹針出現在拆分位置攝像頭前時,顯示器隨即播放指導拆分的A畫面,指導操作人員依次拆分氣腹針至最小單位,包括套管、內芯、開關螺帽、通氣開關。②清洗位置,當套管出現在清洗位攝像頭前時,顯示屏上會出現套管相關鏈接即指導清洗套管的規范操作B1畫面,操作過程中根據清洗部件形狀,視頻隨時語音提示選擇或更換與之匹配的相應型號刷洗工具。之后內芯、開關螺帽、通氣開關會依次出現在攝像頭前,B2、B3及B4清洗畫面將依序播放。③組裝檢查位置,將具有最大辨識度的零件,如氣腹針套管,擺放在組裝操作臺攝像頭前,顯示屏上隨即出現相關鏈接,C畫面即刻播放組裝氣腹針所需全部零件,套管、內芯、開關螺帽、通氣開關,4個零件依序呈現在顯示屏上,使工作人員能夠準確找出零件筐內所需零件,進一步完成裝配及功能檢測內容。
①返洗率,采用試紙法及殘留血檢測法對清洗質量進行檢查。試紙法:取一條顯色試紙,在較難清洗部位,如關節、齒槽、縫隙等用無菌生理鹽水棉簽擦拭,使用試紙顯色端蘸取清洗后器械上的殘留水分,避光處放置1 min,若顯色處呈現部分或全部淺綠或綠色,則為陽性,表示清洗不合格。殘留血檢測(OB實驗):將器械管腔、關節、齒槽、縫隙等處作為采樣點,用長棉簽或棉球蘸取無菌生理鹽水擦拭,將A、B液各2滴分別滴在棉簽或棉球上,觀察其變化。若棉簽或棉球顯色紫紅或紫藍色,則為陽性,表示清洗不合格[1]。②差錯失誤,統計由于查對、拆分、清洗、組裝或功能檢測操作不規范,導致腔鏡器械受損或功能受損,甚至損壞不能使用的情況。③手術延誤情況,兩組應用腔鏡器械各進行了116臺手術,統計由于腔鏡器械核對、拆分、清洗、組裝及檢查不合格等導致手術延誤的情況。④拆分檢查,拆分手法正確,未損傷零件,并將部件拆分至最小單位,為拆分正確[2]。⑤組裝檢查及保養,目測或用帶光源的放大鏡檢查,操作器械零件及附件齊全(組合器械的配件、墊圈、密封圈齊全),零件無損壞缺失,組件銜接到位且功能完好,為安裝手法正確。器械表面有正常光澤,保養后功能端張合良好;低溫滅菌部件干燥,保養后無中途退出,為功能檢查正確[3]。⑥工作壓力評價,采用修改版職業倦怠量表(MBI-GS)對CSSD 12名工作人員先后進行2次評價。得分<50分為工作狀態良好;50~<75分為存在一定程度職業倦怠,需進行自我心理調節;75~100分為建議休假進行調整[4]。⑦使用滿意度,采用自制手術器械使用滿意度調查表對100名手術室醫護人員先后進行2次調查。調查表包括器械名稱、使用滿意度(分十分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及其原因、建議、整改措施。滿意度=(十分滿意人數+較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對照組手術延遲11次,觀察組手術延遲2次,兩組比較,χ2=26.246,P=0.012。兩組返流率、差錯失誤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返洗率、差錯失誤率比較 單位:件(%)

表2 兩組拆分、組裝檢測不合格率比較 單位:件(%)

表3 兩組工作人員工作壓力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醫護人員使用滿意度比較
腔鏡技術在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減輕病人痛苦的同時,由器械造成的手術感染風險也隨之增加。相關研究報道,每年因腔鏡器械清洗消毒不嚴格而造成的手術感染率在不斷上升[5-6]。因此,嚴格清洗消毒器械是確保滅菌成功,降低手術感染風險的關鍵[7]。腔鏡器械結構復雜構造精細,部件種類繁多,且材質特殊造價高易損壞。在手術過程中,部件中有較多細小且不規則管腔,部件的關節、縫隙、凹槽等處易黏附大量黏液、血液等污物[1],回收后拆分、清洗、組裝和功能檢測步驟復雜而煩瑣,需要較強的專業操作能力,稍有不慎則會導致器械損壞[8]。煩瑣的操作及較難避免的失誤,使工作人員在長期身心疲憊下,易產生工作倦怠情緒,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因此,提高CSSD工作人員對腔鏡器械規范化處理能力,是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鑒于以上原因,醫院CSSD應用機器視覺系統,以實現與流程同步的隨時性技術操作指導及工作人員的持久性學習。
機器視覺系統由攝像頭(圖像采集系統)、帶有圖像處理軟件的計算機及顯示屏組成,其工作原理為通過圖像攝取裝置,將被攝取目標轉換成圖像信號,傳送給專用的圖像處理系統,得到被攝取目標的形態信息,轉變成數字化信號,圖像處理系統對此信號進行各種運算,抽取目標特征,根據預設的允許度和其他條件輸出結果,實現自動識別功能,機器視覺系統的智能識別功能,能夠代替人工完成工作人員不能實現的操作。本研究結果顯示,機器視覺系統指導下的規范操作,實現了回收腔鏡器械的正確清點、核對,達到了拆分、清洗、組裝檢測等規范操作。投影儀下腔鏡器械和影像一一匹配,缺失或多余部件一目了然,既可明確缺失部件主體責任方,又便于及時追溯查找,且有效避免多套器械搭配使用后的清點混亂及由此引發的不良后果。腔鏡器械拆分、清洗、組裝、檢查操作在機器視覺系統的規范指導下進行,有效保障各部件拆分至最小單位,同時系統根據部件特點提示工作人員采用與之匹配的清洗用具,達到了規范清洗操作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返洗率為4.57%,觀察組返洗率為0.57%,返洗率明顯降低。在機器視覺系統指導下進行組裝,能夠充分應用組裝技巧,使工作人員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從而有效縮短了腔鏡器械使用循環時間,避免了安裝手法錯誤所致部件損壞或廢用。在器械得到充分保養的同時,其功能狀態得到更好地維護。因此,在延長器械使用壽命的同時,有效降低了器械的使用風險,同時降低了醫院成本。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返洗率為0.57%,而在機器視覺系統指導下的規范操作,理論意義上返洗率應為0,查找回收器械追溯記錄發現,返洗案例為急診手術所用的腔鏡器械,由CSSD隔夜回收,以常規清洗流程處置。因此,對隔夜或放置時間較長器械應增強清洗力度及效果[9-14]。本研究觀察組出現3例差錯失誤,其中,1例為關節鏡鏡頭處鏡片裂紋,1例為凝血電極刀功能端細小零件脫落丟失,1例為電切環圓環根部斷裂,但外觀完好。回收追溯記錄顯示,3例皆是回收交接中,回收人員未能及時發現而致,尤其鏡頭處鏡片裂紋,多人辨識皆未能發現其裂紋。本研究結果表明,醫院CSSD應用機器視覺系統,使腔鏡器械的回收、清點、拆分、清洗、組裝及檢查,達到規范化操作,使返洗率接近于0,組裝檢查達到正確高效,大大縮短了腔鏡器械循環使用時間,有效避免或降低差錯失誤的發生,從而保障了腔鏡器械的安全使用,同時有效緩解工作人員工作壓力。
醫院CSSD應用機器視覺系統,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員規范化操作能力,降低醫療器械的使用風險,同時有效緩解工作人員工作壓力。本研究基于我院CSSD現狀,對機器視覺系統指導操作過程進行了階段性研究,其功能尚需進一步補充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