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加艷,郭曉鑫
無錫市人民醫院,江蘇214000
冠心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我國居民發病率居于首位的致死疾病。有研究顯示,我國截至2019年有2.9億例心血管疾病病人[1]。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原理為盡快恢復病人心臟冠狀動脈血液供應,促進其心肌缺血狀況改善[2-3]。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最佳措施之一,但病人治療后10年內的死亡率在30%以上。因此,需給予病人有效的護理措施[4]。5E護理是通過鼓勵(encouragement)、運動(exercise)、工作(employment)、教育(education)和評估(evaluation)5個方面的措施,使病人得到有效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從而明確自身價值,提升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5]。本研究對我院收治行PCI術的114例冠心病病人進行干預,探討5E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行PCI術的冠心病病人11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7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5];③均接受PCI術治療;④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上;⑤具有正常語言溝通能力;⑥病人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認知功能障礙;③既往精神病史;④合并嚴重肝、腎、肺等臟器疾病;⑤存在手術禁忌證;⑥急性心肌梗死;⑦心源性休克;⑧依從性差。其中,對照組男30例,女27例;年齡45~74(59.03±7.44)歲;文化程度:小學18例,中學22例,大學17例;支架個數:1個26例,2個及以上31例。觀察組男32例,女25例;年齡43~72(59.41±7.29)歲;文化程度:小學15例,中學23例,大學19例;支架個數:1個28例,2個及以上29例。本研究由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干預,干預人員在出院前向病人詳細說明出院后自我病情監測的方法及日常運動、正確飲食習慣、心理情緒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1.2.2 觀察組
實施5E護理干預:①人員培訓。選擇高年資、經驗豐富的專科護士作為干預人員,由護士長對所有干預人員進行統一培訓,集中授課,采用PPT、視頻演示的方式進行培訓。培訓后對所有人員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實施干預。②教育。干預人員在PCI術后3 d對病人及其家屬集中進行健康宣教,主要內容包括誘發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疾病臨床表現及治療措施等;血糖、血壓控制的重要性;他汀類等藥物不良反應的癥狀。并在出院前詢問病人存在的疑問,針對性地給予心理指導,讓病人及其家屬留下微信,建立微信群,定期在群內發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相關小知識。③鼓勵。干預人員向病人詳細講述PCI術后機體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并描述過往治療成功的案例鼓勵病人,從而提升其治療的信心。建立病人微信群,對病人實施同伴教育,病友相互分享自身康復的相關經驗及心路歷程,進一步提升病人術后康復訓練的積極性。④運動。在病人出院前詢問病人機體恢復情況、運動能力、工作、生活環境等,為病人制定個性化的術后運動康復訓練。運動項目主要為游泳、慢跑、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及負重訓練等抗阻運動。運動時間保持在每天30~60 min,最近出現心血管事件的病人首次運動時間為每天10 min,之后逐漸增加運動時間。運動過程中出現頭暈目眩、胸痛等情況立即停止運動。運動強度,采用目標心率法確定病人自身運動強度,運動時最高心率為在靜息心率的基礎上每分鐘提高20~30次。有氧運動從開始的每周3 d或5 d,最終增至每周6 d或7 d;抗阻運動為每周2 d或3 d,間隔1 d。⑤工作。對出院后繼續工作者的工作性質進行評估,在機體狀況及體力允許的條件下返回崗位,盡快找回自我價值;對無工作者,干預人員鼓勵其盡力做一些家務勞動。⑥評估。干預人員每2周采用微信、電話等方式對病人實施隨訪評估,主要內容包括病人機體康復情況、用藥治療、不良反應及日常血壓等指標自我監測情況,并詢問病人每日飲食和每周運動狀況,對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解決。
①心功能:記錄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及代謝當量(MET)水平變化情況。②自我管理行為: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CSMS)進行評價,CSMS包括3項內容、7個維度、46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評分越高自我管理行為越好[6]。③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進行評價,SF-36包括8個維度、36個條目,每個維度0~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7]。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比較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行為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單位:分
PCI手術對病人造成的創傷較小,且手術安全性高,因而成為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病人血流重建的重要措施[8-9]。但病人經PCI治療后僅可暫時解決自身冠狀動脈機械狹窄問題,無法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因此,術后需接受進一步干預以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10-11]。心臟康復干預是一種科學、持續且全面的醫療服務措施,其對PCI術后病人的機體康復有顯著促進作用[12]。在本研究中對行PCI術的冠心病病人實施5E護理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護理3個月LVEF、代謝當量水平高于對照組(P<0.001),表明對行PCI術的冠心病病人實施5E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狀況。分析原因主要為該干預模式通過集中宣教的方式,了解病人在接受干預時出現的問題[13-14],并給予個體化干預措施,并建立病人微信群,通過病友間相互鼓勵和支持,從而堅定其出院后居家康復運動的信心,促進其心功能得到有效恢復,改善了心功能水平[15-16]。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病人護理后日常生活管理、情緒管理、疾病醫學管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01)。表明5E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分析原因主要為干預人員在病人出院后定期給予其相應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出院后病人機體恢復情況調節干預措施[17];同時在干預人員及病友的鼓勵和支持下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幫助術后機體恢復[18]。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護理后社會功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01)。表明5E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病人術后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該干預模式為病人制定個體化術后康復運動,促進提升病人心功能改善,提升其生理功能,且通過微信群可使病友間相互鼓勵和支持,干預人員可在群內幫助病人解答疑惑,緩解不良心理情緒,使病人盡早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最終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19-20]。
綜上所述,5E護理應用于冠心病病人PCI術后,可改善心功能狀況,提升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