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牡丹江至佳木斯鐵路站前工程MJZQSG-9 標段,起訖里程DK356+139.53~ZXK579+732.198,全長37.56km。沿線施工中新建雙線橋梁11 座,總長10.47km;新建單線橋梁2 座,總長2.241km。以跨佳富鐵路1 號特大橋樁基為背景,分析該橋梁鉆孔灌注樁(反循環鉆機成孔)的施工技術以及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要點。
⑴現場清理。由裝載機全面清理施工范圍內的樹根、雜草等各類雜物,使現場維持潔凈的狀態;待平整度滿足要求后,安排鉆機就位,檢測設備的姿態,糾正偏差,并用適量的枕木調整。本工程地表為黏性黑土,為保證鉆機穩固,采用山皮石填筑4m×6m 施工平臺。
⑵以設計圖紙為準,利用GPS 儀器測放樁位,作為后續施工的參照基準,同時樁點引出十字護樁。
本工程采用鋼護筒,原材料選用厚度為1.0cm 的鋼板,直徑大于樁徑30cm,考慮東北地區春季凍土融化和雨季基礎軟化,加長護筒長度,按2.5m 設置。利用挖埋下沉的方法將鋼護筒安裝至設計標高位置,護筒周圍夯填密實,護筒頂端超出地面部分30cm,樁體傾斜度偏差控制≤1%。護筒埋設無誤后,則用十字護樁拉出十字線,復測護筒中心(所用裝置為鉛錘),對其質量情況做出判斷,靈活調整。
泥漿的制備至關重要,本工程采用膨潤土加燒堿、聚丙烯酰制備,待泥漿制備完成,檢測泥漿性能指標合格后,采用泵送入孔;泥漿制備和鉆孔階段要加強漿液質量的檢測與控制,以便充分發揮出泥漿的護壁性能優勢[1]。表1 為泥漿性能檢驗指標及方法。
表1 泥漿性能檢驗指標及方法
此外,在兩個承臺間開挖泥漿池,泥漿池外周用沙袋堆碼成型,并設置安全防護欄桿;在樁位處開挖溝槽(尺寸按照深度1m、寬度1.3m 加以控制),泥漿在溝槽內循環使用。本工程在泥漿池底部鋪設塑料油布,防止泥漿中水分過快滲入地下。
3.3.1 鉆機就位
安裝鉆機時要求底部墊平,穩定牢固,不得產生位移和沉陷。調整鉆頭的姿態,鉆頭與護筒中心偏差不得>50mm,再緩慢放入孔內,調節鉆桿,使其滿足垂直度要求。
本工程大部分樁長約30m,底層為花崗巖(σ0=300KPa),考慮地質情況,采用大功率的FXZ-350車載反循環鉆機,如圖1 所示。在成孔過程中,分階段依次開展各項工作。首先,利用鉆頭回轉,依靠設置在鉆頭底部的斗齒切削作用,有效破碎土樣,與此同時施加適當的壓力,將破碎的土體融入到泥漿內,通過鉆機頂部的泥漿泵,將破碎土體抽入泥漿池中,按照此方法循環施工,直至鉆進至設計深度位置為止。在鉆進過程中,應避免鉆進速度過快造成塌孔[2]。
圖1 反循環鉆機接長導管
鉆孔期間密切關注土層的特性,遇土層性質變化時,及時在泥漿泵出漿口處撈取渣樣,如圖2 所示,做好標記,檢測后確定巖土體的實際特性,完整記錄數據,并將其與地質剖面圖做對比分析,判斷兩者是否具有一致性。
圖2 渣樣存入渣樣盒
隨鉆孔施工進程的推進,待其距離設計標高約1m時,加強對鉆進速度和實際深度的檢測與控制,可適度減小鉆進速度,提高鉆進作業的精細化水平,避免超鉆。待鉆進至設計標高位置后,對鉆孔質量做詳細的檢查,包含孔位、孔徑、孔深等,先自檢再由監理方加強檢驗,確保無誤。
3.3.2 清孔
經檢查后,若鉆孔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則利用抽漿換漿法清孔。鉆頭適當向上提起,距孔底10~15cm 時停止,以慢速的狀態轉動鉆頭,反循環以便向孔外排出鉆渣,期間及時向孔內補充漿液,目的在于調控孔內水位,使其始終高出地下水水面1.5~2.0m,用于維持鉆孔的穩定性,以防塌孔。清孔期間及時檢測出漿口的泥漿,若其比重≤1.1%,黏度17~20s,膠體率<95%且含砂率<2%,則可以結束清孔作業。按前述方法清孔后,檢測孔內沉渣厚度。實測結果滿足要求后,有序拆除鉆機鉆桿,準備下放鋼筋籠[3]。清孔原理圖如圖3 所示。
圖3 清孔原理圖
3.3.3 鉆孔施工各階段的注意事項
在鉆孔施工前先做好準備工作,例如鉆機精準就位、鉆桿姿態的調整等,為后續的正式鉆孔創設基礎條件。鉆孔施工期間,各員工在自身崗位處參與相應工作,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離崗,當班結束后,對孔口處采取遮蓋措施,起到防護的作用,避免外部雜物進入孔內而加大沉渣厚度或是損傷孔壁;鉆進期間,操作人員密切關注設備的運行狀態,控制鉆進速度,若有異常隨即暫停鉆進,分析原因并采取處理措施。鉆孔施工后,用抽漿換漿法清理沉渣,要求排出的泥漿滿足前述所提的各項指標要求,同時孔內沉渣厚度得到有效的控制[4]。
3.4.1 鋼筋籠的制作
本工程在鋼筋加工場內,采用滾籠焊機方式制作鋼筋籠,以保證鋼筋籠加工質量。主筋采用搭接焊的連接方法,同一垂直斷面杜絕同時存在2 個焊接頭。考慮到吊裝、運輸期間鋼筋籠的穩定性要求,采取加強措施,即在兩端和中間部位增設剪刀撐,通過此類裝置的應用提高其剛度。在鋼筋籠的外側按照每2m 設4 個標準配套混凝土圓形墊塊,該部分材料的強度與樁身一致。
3.4.2 鋼筋籠的吊裝
鋼筋籠制作成型后做質量檢查,滿足要求則用加長平板車運至現場用于吊裝。以吊車為主要作業裝置,人工輔助調整。將鋼筋籠吊起后,使其呈豎直的狀態,若有變形現象則加以調整,隨后將其緩慢下放至孔內。在下放過程中視實際進度及時拆除預先設置的內撐結構,最終將鋼筋籠穩定置于指定位置。此后取2 根鋼筋,對鋼筋籠做接長處理,使其可穩定在護筒上,檢測鋼筋籠并調整位置,使其恰好處于孔位的中心區域,實現鋼筋籠的精準就位。
3.4.3 吊裝注意事項
⑴起吊前加強現場管理,即鋼筋籠下方作業范圍內不可出現人員滯留的情況。
⑵在現場安排專員指揮,與吊裝工作人員密切溝通,協同將鋼筋籠吊裝到位。
⑶鋼筋籠的起吊應做到緩慢、平穩。鋼筋籠吊裝的時間較長,若出現因機械設備運行異常、操作方法不當等原因而導致鋼筋籠吊裝作業失控的情況時,易誘發質量問題甚至安全事故。對此,若出現突發故障,工作人員需理性應對,及時做出調控,將鋼筋籠轉移至安全區域并下落,關閉發動機,減小對現場的干擾,規避安全事故。
⑷安全防控是鋼筋籠吊裝施工中的重點內容,鋼絲繩為吊裝的關鍵裝置,在選用時需考慮到其直徑、強度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確保材料的可靠性,并穩定連接鋼絲繩以免脫落。
3.4.4 導管的安裝
本工程以內徑為300mm 的鋼管為原材料,制作導管。節段含兩類,標準節段長度3m,適配適量長度為0.5~1m 不等的輔助節,以便根據需求靈活調整導管的長度。導管安裝采用法蘭栓接的方法,用密封膠墊處理接頭部位,做水壓試驗,全過程中水壓力穩定在0.4~0.6MPa,分析導管的密封性。導管下放遵循緩慢的原則,不可與鋼筋籠發生碰觸。以H 型鋼為原材料制作混凝土澆筑架,用于支撐懸吊導管。
⑴根據設計圖紙及施工部位靈活控制混凝土強度等級。跨佳富鐵路1 號特大橋0#牡方臺~2#墩為C40混凝土,34#~62#墩為C35 混凝土,其他墩號均為C30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考慮溫度影響,3 月份施工用混凝土較設計提高一個標號。拌和、澆筑期間加強混凝土質量檢測,塌落度控制在180~220mm,出現離析、泌水現象嚴禁灌注。
⑵澆筑施工環節,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數量。混凝土下落時有一定的沖擊能量,能把泥漿從導管中排出,并能把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1m 深。足夠的沖擊能量能夠把樁底沉渣盡可能地沖開,以控制樁底沉渣,減少工后沉降。而后放慢澆筑速度,防止速度過快而造成鋼筋籠上浮。導管最后拔出時要慢慢拔出,防止樁頭造成混漿。樁頂標高超灌,控制在1~1.5m,考慮地層、氣溫等影響,本工程部分樁頂超灌1.8~2.0m。
⑶混凝土澆筑遵循連續性原則,以保證樁體的完整性,施工現場有關人員及時與拌和站人員取得溝通,生產適量混凝土,使混凝土供應具有及時性。
鉆孔灌注樁應用效果較佳,但對施工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合理應用施工技術并加強對各環節的質量控制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