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波
紅軍在戰斗中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有一大批能治兵會打仗的干部,為培養這些干部,紅軍大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紅軍辦學過程中,紅一、二、四方面軍都創辦過紅軍大學,而著名軍事教育家劉伯承分別擔任過校長。
大力推動學校的正規化建設
1932年初,從蘇聯回國一年多的劉伯承受中共中央指派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接替何長工擔任紅軍學校(簡稱“紅校”) 校長兼政委。
1933年10月17日,中革軍委在紅軍學校基礎上創辦了“紅軍大學校”(簡稱“紅大”),成為我軍第一所大學,被毛澤東譽為“紅埔軍校”的中國工農紅軍大學由此誕生。
劉伯承提出“行教合一”的原則,身先士卒,親自給學員講課。全校會操時,他總是第一個出現在操場上。劉伯承在給學員講射擊原理時,學員們對彈道是弧形而不是直線不理解,劉伯承便在黑板上畫了個草圖說:“同志們都看過小孩子挺著肚子撒尿吧,彈道和小孩小便時的尿流形狀相似,你們說是直的還是彎的?”這個例子使大家頓開茅塞。
從革命戰爭年代主持軍校工作起,劉伯承便把翻譯介紹外軍資料作為辦好軍校的重要一環。根據紅軍的實際情況和紅軍部隊的實際需要確定教學內容,開設軍事方面的課目和政治、文化、文藝等課程。在辦校過程中,除結合紅軍作戰實例組織編寫教材,他還參考外國軍事學院的經驗并摘譯外國軍事資料,供學員學習參考。
中央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以基干部隊和地方部隊分成若干挺進游擊隊,采用騎兵奔襲和抄襲的戰術,深入敵后作戰取得勝利。劉伯承從外國軍事書《戰術備考》中摘譯出《騎兵的奔襲和抄襲》一節提供給學員,供他們比較研究加深認識。這項工作對于提高紅軍大學學員的軍事理論水平和作戰實踐有著重要意義。
與中外許多軍事院校不同的是,在劉伯承的建議下,紅軍大學設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訓育部”,專門負責管理、教育和改造被俘的敵軍人員。它很像是一個俘虜營,但各方面的待遇要比俘虜營好多了。劉伯承很重視訓育部的工作,親自兼任了訓育部主任。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許多敗將,都曾在這里學習、生活過。
劉伯承還把紅軍兵員補充與實行俘虜政策結合起來,考慮壯大紅軍隊伍的問題。他多次指示,不要兩眼總是盯著老百姓那幾個娃娃,我們要向蔣介石要,蔣介石不但是運輸大隊長,還是紅軍的“招募人”,國民黨軍隊里許多人可以成為我們的紅軍戰士。劉伯承的這一思想,使紅軍從國民黨軍隊中爭取和吸收了很多戰士。
創立邊行軍邊教學的紅軍大學
在創辦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時,劉伯承充分運用了蘇聯辦軍事教育和自己辦中央蘇區紅軍學校的經驗。首先,他確立了紅軍大學的教學目標是把指揮人員培養成有政治覺悟、有作戰本領、有管理能力、有艱苦奮斗精神、不怕犧牲的人。教學方法是要把馬列主義的原理與爬雪山、過草地,堅持北上抗日,反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這個實際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然后,按學員的實際情況,把學員分別編入軍事部、高級指揮科、上級指揮科、上級政治科、通訊大隊、測繪科等。隨著學校進一步擴大,新設了步兵學校,分步、騎、炮、工、輔等科,學員主要是來自紅四方面軍的班、排、連干部。
紅大成立后,針對學校邊打仗、邊行軍,在游動中辦學的特點及學員文化水平低、政治理論知識差的情況,劉伯承提出了“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培養干部”的教育方針。結合當時的斗爭環境,部隊需要什么學什么,學員缺什么補什么。根據已經確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學方法,劉伯承親自主持制訂了教學計劃。紅大主要開設軍事和政治兩門課程。政治課,教授中國革命史、馬列主義理論和軍隊政治工作等,著重講紅軍的宗旨、性質和任務,同時學習黨的民族政策、統一戰線政策等。劉伯承擬定了四項授課內容:第一,講紅軍的性質、任務和目的以及團結一致、北上抗日的道理;第二,講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第三,講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統一;第四,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在軍事教育方面,針對當時革命斗爭的實際情況,劉伯承提出學會“六種戰術”,即打騎兵、平地戰、河川戰、隘路戰、山地戰、麻雀戰六種戰術。在管理教育方面,要求指揮人員要學會怎樣帶兵、練兵、用兵,以及怎樣保證后勤供應等。對辦學的重要性,劉伯承指出:“古今中外能打仗的軍隊都沒有‘不教而戰的,沒有訓練的部隊是烏合之眾,不講戰術的指揮員是無頭蒼蠅,打起仗來東撞西碰,四零五散,各不相顧,沒有不失敗的。”當時,正值紅四方面軍在張國燾獨斷專行的指揮下,開始大舉南下。為治好這支被張國燾帶向錯誤方向的大軍,劉伯承從整個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大局出發,置個人生死榮辱于度外,積極維護紅大中紅一、紅四方面軍學員之間的團結,并通過他們影響部隊回到正確軌道。
紅大是在戰略轉移這種特殊環境下辦學的,只能邊打仗、邊行軍、邊教學,抓住戰爭的間隙或宿營的時間進行教學。
劉伯承主持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該校不僅在特殊歷史條件下保護了一批革命骨干,還探索出了一條在流動中辦軍事學校的路子,為紅軍培養了一批優秀指揮人員。1936年9月中旬,當紅軍攻占甘肅徽縣后,紅二方面軍總部決定組建紅二方面軍紅軍大學。經賀龍的推薦,劉伯承出任紅二方面軍紅軍大學校長兼政委,成為我軍歷史上唯一主持過三大主力紅軍軍事教育的人。
在劉伯承的主持下,紅軍大學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邊走邊學,邊打邊學,用什么學什么,學了就用。學校的教職員和學員們除了與其他部隊同樣完成行軍、作戰的任務外,還擔負著繁重的教學、學習任務,為保證紅軍長征的勝利,為培養、保留一大批革命的骨干,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