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九
5年前,中國放開“二孩”政策,當時迎來一片叫好聲,很多人都在感嘆政策來得太晚。這一次放開“三孩”,網絡上各種段子橫飛,大家似乎都在談論一個與己無關的笑話。畢竟,在生活的高壓之下,“三孩”對大多數人都是一個太過遙遠的奢望,人們只能選擇以調侃來消解這份沉重。
“三孩”政策放開,將更多的生育權還給民眾,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更現實的問題是,能夠生得起三孩的家庭恐怕鳳毛麟角,更多的家庭只能是有心無力,雖然有了更多的生育自由,但在生活成本的現實壓力之下,更多人其實還是生育不自由。
中國剛剛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的出生人口比上年大幅下降了18%,人口增速出現斷崖式下滑。更值得關注的是總和生育率下降,從國際經驗來看,一位育齡婦女一生平均生2.1個小孩,也就是總和生育率維持2.1,才能保證下一代的人口總數不下降,如果低于1.5,就可能會進入低生育率陷阱。中國最新的總和生育率下降到只有1.3,正式跌入了低生育率警戒線之下。
日本的總和生育率為1.4,已經連續10多年人口負增長,中國的生育率比日本還低,這也意味著中國將很快進入人口負增長。中國社科院曾經做過測算,如果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6,將在2027年出現人口負增長,現在總和生育率已經跌到1.3,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時間已經近在眼前。
生育率越來越低,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中國社會進步的一個表現。過去中國婦女地位相對較低,很多婦女在家庭更多只是扮演了生育機器的角色。隨著中國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女性自主選擇生育的權利得到提升。
不只是女性地位提高帶來生育率下降,一個國家的生育率下降,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從全球范圍內來看,發達國家的生育率普遍不高,經合組織成員國(OECD)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6,而當前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國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區,當地很多國家的生育率高達5甚至6,處于中國70年代的水平。
雖然說生育率走低是國家文明程度提高、物質生活更富裕的表現,但是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比OECD的平均水平還低,這就說明導致中國低生育率的主要因素除了國家文明程度,還有更現實的生育成本問題。
在高房價和高物價面前,現在的年輕人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生育小孩是有些人想都不敢想的問題,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可謂話糙理不糙。即使部分中產階級有能力生養小孩,但是考慮整個社會對撫養小孩的支持力度太低,尤其是雙職工家庭,沒有老人的幫忙,依靠自己基本上沒有可能撫養小孩,這也讓很多家庭只能放棄生育的念想。
這一次中國放開“三孩”,同時還宣布了一些扶持措施,包括“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降低家庭教育開支。要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這也是多年來對民眾強烈呼吁的積極回應。如果這些措施都能夠到位,對于刺激生育率應該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不過,想要通過“三孩”政策徹底逆轉人口下降的趨勢,顯然也并非易事。
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之后,當年的出生率也只是出現了短暫反彈,從2017年開始,出生人口很快就回歸到了下降趨勢,這一次放開“三孩”,預計效果也不會太明顯。放開“三孩”,能夠刺激生育的其實主要是二孩家庭,而這個比例本來就不是很大。
中國生育率下降的更大挑戰,其實是“一孩”生育率加速下跌。很多人連一個孩子都不想生,甚至連婚都不想結。最近幾年,中國的結婚率持續下降,2013年,全國結婚登記對數有1300多萬對,去年下降到只有800多萬對,由于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年輕人寧愿一個人簡單生活,也不想承擔起組建家庭的重任。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連婚都不愿意結,將來又何來“一孩”甚至“三孩”呢?
對于現在的育齡父母,要不要生“三孩”,除了考慮自己之外,更需要考慮孩子的將來。我們經常說80后、90后是最苦的一代,高房價、996、延遲退休等等都讓這一代人趕上了。而更殘酷的現實是,如果這一代人選擇生育三孩,將來孩子們的生存壓力會比他們更大。
“三孩”一代要承擔起非常沉重的養老負擔。中國現在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最現實的挑戰就是將來誰來撫養大量老人。我國的養老金體系,是由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繳納養老金,供養已經退休的上一代人。中國放開“三孩”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緩解養老壓力。
將來需要供養的老人越來越多,而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年輕人需要承擔的養老壓力就越來越大。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人口撫養比是5:1,也就是5個工作人員撫養一個退休人員,將來這一比例很可能會到1:1,也就是一個工作人撫養一個退休人。在將來的中國,養兒防老這句話可能會有新的含義,不只是為自己養老,還要為全社會養老。
對將來的“三孩”一代,更嚴峻的現實在于,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中國這一代年輕人就已經開始面臨非常殘酷的競爭和內卷,現在市場上一個非常普通的工作機會,往往都能吸引來大批“清北”以及海外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前來爭搶,而在10年前,這樣的工作一個普通本科畢業生就能輕松得到?,F在的年輕父母拼命“雞娃”,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十八般武藝,將來進入國內乃至國際頂尖大學,但是這些學歷驚人的孩子們,其實將來也只能為一個普通工作爭搶得頭破血流。
中國社會的這種高度內卷,很大程度上和經濟背景息息相關。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黃金年代,低處的果實已經被吃完,現在的年輕人只能盡量伸長脖子去夠高處的果實,到了將來“三孩”一代,他們就算是跳起來,也未必能摘到幾個果實,今天日本年輕人的現狀就是如此。
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盡量合理分配。對于那些還有實力生育三孩的家庭,如果僅僅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或許應該問問自己:是將有限的資源全部用于生育三孩,將來讓三個小孩都陷入殘酷的內卷之中?還是將資源留給現有的一孩或者兩孩,讓他們將來能夠稍稍有一點“躺平”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