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
公司價值如何展示一直是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沒有價值的公司是無法存活的,有價值的公司用什么方式傳遞價值又是一個非常難以選擇的問題,恰好產品能夠在其中起到作用。
研究企業的成功,很多人從企業戰略入手,但是我更傾向于從產品入手。很多公司在確定產品的價格時,沒有理解產品本身并不體現價格,而是體現公司的價值追求。如果僅僅從產品價格去理解市場,只能夠導致企業在市場上陷入競爭的困境,這也是中國企業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
只有從公司的價值追求出發,通過產品傳遞公司的價值,才可以讓顧客和企業之間建立一種價值選擇關系。一旦建立起這樣一種價值選擇的關系,企業就可以回到顧客的價值追求中做出貢獻。
小米手機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小米公司專為發燒友級手機控打造了一款高品質智能手機。創始人雷軍在談及為何做小米手機時說,就目前發展趨勢看,未來中國是移動互聯網的世界,智能手機和應用會承載用戶大部分需求,雖然過去的很多年,花了很多錢買手機,從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到現在的iPhone,在使用過程中都有很多諸如信號不好、大白天斷線等不滿意的地方。作為一個資深的手機發燒友,深知只有軟硬件的高度結合才能出好的效果,才有能力提升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體驗。基于這個想法和理想,又有一幫有激情有夢想的創業伙伴,促成了做小米手機的原動力。
如何激發員工的活力是企業關注的根本性問題,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更多的企業選擇激勵機制、企業文化建設和創造全新的組織環境。
我同意這些努力都是必需的,但并不是做到這些努力,員工的活力就被激發出來,甚至更加困難的是,激發出來的活力也只能保持一段時間,等過了一段時間員工又呈現出原有的狀態無法改變。但其實觀察有活力的公司,會發現一個令人振奮的現象:活力來源于員工與產品的互動。比如下面這些公司。
3M公司
這是一個被認為具有活力的公司,員工們津津樂道于全新產品的開發,每一個員工都以能夠創新產品為榮,結果就是公司上下都在不斷釋放出熱情。
美國西南航空
這家小型航空公司,在簡單樸實的機艙里創造出快樂享受的旅程,連續20多年持續增長和贏利,更重要的是創造了顧客全新接受的航空模式。每位員工都是西南航空服務產品的代表,每一個員工真心感受到快樂所帶來的幸福,從而激發每一個員工給顧客帶來快樂的力量,讓產品成為連接個人與團隊的價值紐帶。
海底撈
海底撈的經驗說明,給員工好的感受有著非凡的意義。海底撈從員工的衣食住行入手,為員工提供良好的服務,這些舉措使得員工感受到特殊的待遇,并因為這樣的待遇感受到公司對于他們的尊重和珍惜,在內心萌發了自豪感和當家作主的感覺,這樣的感覺一旦成為員工的共識,就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海底撈帶給員工公司關心員工的感覺,這樣的感覺,也造就了員工對于顧客的關愛。
今天的消費不再是純物質的消費,人們所需要的是通過消費來滿足精神的追求。市場上涌現許多高精神含量的產品和服務足以說明這個現象。觀察市場不難發現,成功的產品都要和顧客的內心產生共鳴。消費者要通過產品消費達到價值認同。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在功能之外提供精神上的愉悅。
丹麥未來學家羅爾夫·詹森(Rolf Jensen)認為:“我們可以這樣說,1999年是個臨界點,是歐洲和美國開始明顯發現資訊時代不會延續下去的時點。換句話說,人類即將進入新紀元—一個以故事為主導的年代。我們將從重視信息過渡到追求想象!”
他舉了雞蛋的故事來說明這點。在1990年,幾乎所有丹麥人都購買在工業化農場生產的雞蛋,只有少數選擇天然農場的雞蛋,畢竟自然生產的雞蛋價錢是“工業”雞蛋的兩倍。及至1999年,在丹麥超市的雞蛋竟有一半來自自由放養的雞群。產品一樣,味道也一樣,甚至實驗室都找不出兩者之間的分別。顧客就是渴望天然、有鄉村情懷和動物福利的浪漫,他們寧愿為此付出代價。由此可見,“我們現在選擇那些包含感人故事的產品”。他的結論是“當我們購物時,事實上我們在商品內尋找故事、友情、關懷、生活方式和品性。我們是在購買感情”。
一個產品如果不能夠附著人們的想象力和向往,這個產品就無法存活下來,也許我們可以用“情感”“精神”“夢想”等一系列的概念來詮釋它,但是這一切都在描述著一個根本的事實,那就是具有靈魂的產品,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功能和結構。
人們消費的產品,已經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消費者情感和期望本身,消費者把自己的想法、期望甚至夢想折射到產品上,希望借助于產品來寄托、感受甚至宣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