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琦



摘? 要:標準化流程對產學研合作項目具有規范和引領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實施、驗收三個階段構建標準化流程,進一步優化各級政府創新資源的配置和協作,最大化發揮科技發展資金的支持作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整體水平。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 標準化? 科技創新? 科技政策? 流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4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2(b)-0244-04
Research on Building a Standardized Process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LU Qi
(Wu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China)
Abstract: Standardized process plays a normative and leading role 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depending on building standardized processes for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accep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maximize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s,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Standard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Process management
我國產業界、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聯合協作開始于改革開放之初,中央于1985年3月發布了《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開創性地明確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是打破了對科技人才的束縛,從此解決了科研和生產脫節的問題,此為產學研合作模式的開端。
自《決定》開始,國家各部委相繼頒布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等綱領性文件。各省、市在每年都會出臺具體的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項目,以支持現代產業發展。支持政策主要分成產學研項目支持、人才支持和載體支持這三個方面;本文的研究對象為產學研項目,重點研究基于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產學研項目。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需求尤為迫切,各級政府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空前。長期從事產學研合作項目管理后發現:目前產學研合作項目中存在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在愿景規劃上的差異,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合作意識、風險控制意識不強等問題。因此,對產學研合作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和規范十分必要。
1? 文獻綜述
國內外很多學者對產學研合作的路徑和影響機制進行了研究,也有不少對合作流程進行設計和完善,取得了豐富的成效。由于西方國家科研人員參與行業協作的歷史較長,協作機制較為成熟和活躍等原因,國際上更多地用“產校合作”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UIC)來表明科研和產業界的合作,并不把科研機構單列出來。國際上很多學者對產學研合作效能的影響機制進行研究,Renato Garcia[1]研究分析了產校長期合作如何影響研究團隊的學術產出,通過對照分析得出產校合作更有利于研究團隊的學術表現的結論;Jin Xu[2]基于知識管理的角度,以知識鏈為主線,優化并構建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知識管理流程。國內產學研合作方面的研究非常豐富,對產學研合作模式及流程優化的研究也不少,金保鋒[3]提出了企業產學研合作的多種模式及其適用環境,并對各模式進行了流程設計,偏重合作模式的介紹和選擇;蔡啟明[4]基于流程對產學研運行過程中的動力層、行為層及評價層進行協同創新機制研究,使產學研協同創新形成完整的體系。王瑩[5]以信息化為研究背景,圍繞高等院校對學校科研管理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
產學研合作流程構建的相關文獻中,將全流程進行標準化分段構建的不多,圍繞科技項目進行研究的就更少。本文從合作申報前的基礎調研,合作運行中的項目管理到驗收結束后的成果管理,全流程進行標準化建設,明確各階段各方面的責任和權利,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利益分配、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問題。對未來基于科技創新的產學研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流程指引,對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 申報階段標準化流程
項目申報階段是最重要也是最繁瑣的一個環節,涉及三方面的主體:申請單位、科技服務部門和科技職能部門。從申報前期的調研至項目簽約完成,各主體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和義務。圖1為申報階段標準化流程圖。
2.1 制訂項目申報指南
產學研合作的信息不對稱性一直是困擾產學研有效合作的問題之一[6]。針對這個問題,一方面政策出臺部門在撰寫科技計劃前,要采用問卷、實地調研、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掌握企業等相關主體的發展情況;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單位需要在基礎研究情況、技術攻關能力和研發方向等方面盡可能地提供真實信息,以推動政策精準出臺。
2.2 撰寫申報書
科技項目申報書的撰寫至關重要。要明確項目實施的主要任務、技術目標、技術內容、技術方法和路徑。要有清晰的項目推進時間表,明確各時間節點需完成的進度、考核目標和經濟指標。科技項目的目標任務一般以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來完成,也可以通過樣品、樣機、成套技術設備的制作來完成,也有以新的、改進后的技術解決方案來完成。申報書中的經費預算,要說清楚擬新增資金的總額及資金來源組成(含自籌和專項資金)、經費支出科目和金額,特別要說明擬投入的研發經費和研發設備購置計劃。
2.3 形式審查共性標準要求
縣(區)科技部門提交的各類匯總表須與送交的紙質材料保持一致;紙質材料須帶有水印,其中項目編號和條形碼由系統自動生成;項目申報書上應有單位財務部門蓋章和財務負責人簽章、法人簽字、單位公章及縣(區)級主管部門公章;涉及財務審計報告的,需提交由第三方審計部門出具的申報前一年的審計報告。
2.4 項目評審流程
項目評審由科技項目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近年來,在信息化建設浪潮下,“專家庫”已積累了各行業豐富的專家資源,這為項目評審提供了強力保障,只需在相應行業領域中遴選即可;主管部門在量化考核指標后擬訂百分制評分標準,便可開展項目評審工作;評審最終形成從高到低的得分排序,按申報指南規定的目標支持量擇優立項。
2.5 簽訂合同
申報階段以合同的簽訂作為收尾。對照申報書、項目可行性報告、資金資助額度和時間,在合同中明確合同履行方式、時間和地點。以量化的指標,技術的先進性程度及技術標準,供項目驗收時參考。合同中還需明確項目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屬,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分配規則等問題。如果是合作開發,應當明確各方經費的分擔數額和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
3? 項目實施階段標準化流程
項目實施階段是項目建設的實質性階段,主要分項目執行和控制兩方面。項目執行方面負責按計劃落實各階段任務目標,以項目依托單位為落實主體;項目控制是對項目的監控和管理,以及全流程的風險防控,一般以對應的主管部門或第三方機構為主體。見圖2。
3.1 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溝通
成功的產學研合作需要參與者之間高度的信任,而實現互信的過程是復雜的[7]。項目開始后,各項工作都存在大量的溝通工作,及時、準確和有效的溝通對建立互信具有很大的幫助。建立項目例會制度對做好溝通非常必要,按溝通所需信息的內容和特點,建立不同頻率、參與人員和會議開展方式的例會制度計劃,將有利于建立參與者之間的信任,識別并解決問題,化解沖突,更好地保證項目運行所需資源。
3.2 監控和管理
建立項目管理指標體系制度,可采用會議、跟蹤、定期反饋、進展報告等手段。對于進度延誤等事項,及時找出原因并更正方向,使項目進展跟上計劃要求,以利于后續階段的順利開展和整個項目任務的完成。對于完成階段任務確實存在困難需要變更的,經向主管部門申請同意后,進行適當的資源調配和進度調整。
3.3 中期檢查
一般情況下,涉及資金撥付的項目都會有中期檢查。項目承擔方按合同約定的時間,依據項目開展的實際情況,從項目進度、技術指標完成情況、研發投入、設備購置及其他資金使用情況等方面進行梳理和階段性總結。一方面作為自查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另一方面為主管部門的下一階段資金支持提供依據。
3.4 風險防控
當前國際社會復雜多變,包括研發、技術、市場等方面都存在風險因素。因此,科技項目的風險防控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應覆蓋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風險防控包含風險識別、評估等級、響應計劃、分析問題等方面。為使風險發生后的不利性最小化,我們在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的基礎上,做好決策,盡可能地早識別、早響應。另外,項目自身的競爭性優勢,如不宜公開的技術情報、數據、資料和信息,應專設保密條款予以保護;涉及國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應簽訂保密協議,明確相關方面的保密責任和保密期。
4? 項目驗收與成果管理標準化流程
項目承擔方在項目結束后規定時間內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并提交材料,經審批同意后組織驗收;如有需要,組織現場考察以進一步掌握項目成熟度;對未完成項目預期目標的,可申請延期或結題。無論何種方式收尾,都需對項目取得的成果進行標準化管理。見圖3。
4.1 項目驗收標準
項目驗收的標準是合同實施完成后,檢驗所達到的研發成果是否符合項目立項之初的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的尺度。科技項目的驗收標準按國際標準和慣例、行業標準、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來執行,驗收時依據合同內容逐條審核。需要成果鑒定或中介機構對科研成果進行評價的,需提前準備。
4.2 驗收評審
驗收可以采用專家專題會議評估、現場考察等方式,專家組由不少于5人的行業技術專家、財務專家、知識產權領域專家等構成。由項目組匯報項目實施情況并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項目計劃書、合同的各項計劃及預算作比較,包括技術、材料、產品等研發情況,知識產權情況,科研成果的市場前景,經費使用情況等。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后提問并做出客觀評價。
4.3 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包括此產學研項目的投入和成果產出的效果評價,新技術、產品、材料或解決方案對生產效能的貢獻評價,創新成果對提升產業水平、助推轉型升級方面的評價及在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的評價,也包含項目對社會責任承擔情況的評價。
4.4 成果管理
項目組須有專人負責成果管理。項目產生的著作、專利、技術或解決方案等成果的歸屬和享有,非專利技術的使用權、轉讓權的使用及經濟利益的分配,應遵循項目成立之初達成的共識進行管理。對成果后續的研發或基于成果開展的進一步合作,應通過新的合同來約定各方權利、義務和承擔的風險。對已有的知識產權成果,應及時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對成果有關人員應簽訂技術保密協議。
5? 結語
本文圍繞省、市出臺的重點領域的科技發展資金計劃和項目,對基于科技創新的產學研合作項目按項目申報、項目實施、項目驗收與成果管理三個階段分別構建嚴謹、實用的標準化流程。通過更加完善的流程設計和標準化操作規范,進一步提高科技資金利用效能,助推技術、知識、專利的轉移轉化,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RENATO GARCIA. How long-term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shapes the academic productivity of research groups. INNOVATION https://doi.org/10.1080/14479338.2019.1632711
[2] JIN XU.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Industr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2018), doi: https://doi.org/10.1016/j.cogsys.2018.09.020
[3] 金保鋒,李凌,羅朝覺,等.企業產學研合作模式的選擇及流程設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4):176-179.
[4] 蔡啟明,趙建.基于流程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3):7-13.
[5] 王瑩.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背景下業務流程優化研究——以F學院為例[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2):34-37.
[6] 李丹. 基于政府視角的產學研合作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思考[J]. 中國信息化, 2018(5):94-95
[7] AMALYA L. OLIVER. The multi level process of trust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y–industr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s[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20(45):758-779.
[8] 羅貴斌.高校產學研創新全流程專利信息服務體系構建[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20,18(5):450-457.
[9] 秦娜,歐曉萬.基于粒子群優化算法的產學研合作創新的知識流程分析[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