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君
木蘭秋狝大典是在北京城以北400里外的木蘭皇家獵場,以清朝皇室為主體的滿族貴族參加的大型圍獵活動。
我們一般認為圍獵純粹是出于娛樂功能,是為了滿足皇帝個人的喜好,但清朝顯然并非如此。面對綿延數千年的中原文化,滿族傳統稍不留神即可能被漢文化所吞噬掉,而這顯然不是清朝統治者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不管是出于政治考慮,還是文化考量,木蘭秋狝大典在有清一代發揮了保持滿族民族特性的重要功能。
清帝就是要通過木蘭秋狝大典提醒全天下,大清是以武力建國,滿族是尚武的民族,即使現在逐漸轉向“馬下治天下”, 這一點也是不能忘記的,只有謹記滿族的民族特性與尚武性,才能保證滿族的獨立性及大清對天下的統治。
清代沒有所謂的“閱兵”,木蘭秋狝大典即是皇帝檢閱大清軍隊實力、展現大清武力的重要時刻。參加大典的除八旗兵外,還有大量蒙古兵。而這則是清政府的別樣外交手段。盡管蒙古在有清一代始終對清政府表示效忠,但這并不意味著清政府對其是完全放心的,清朝統治者于是通過邀請蒙古王公與蒙古士兵參與木蘭秋狝,借以向蒙古展現大清的軍事實力,使其不敢對大清起不臣之心。
總之,清朝的木蘭秋狝大典的娛樂功能被降到最低限度,而政治與教化功能則被放大到極致。清朝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在200多年的時間里,清帝雖有平庸者但卻始終無昏庸者,這與對皇帝、滿族嚴格要求與教化的傳統有著密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