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摘要:目的:討論磁共振與CT檢查用于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診斷中效果。方法:現隨機選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為40例、實驗組為40例。對照組給CT檢驗。實驗組采用磁共振進行檢查,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檢查結果。結果: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臨床診斷精確率及檢出率均較高,組間數據對比顯示(P﹤0.05),說明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磁共振在急性顱腦損傷診斷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可明顯提升疾病檢出率,且精確率較高,值得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磁共振;CT檢查;急性顱腦損傷;效果
急性顱腦損傷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一種疾病,依據病情嚴重程度,可分為特重度、重度、中度及輕度,臨床表現為焦慮、抑郁及軀體化等癥,其中,重度和特重度會影響患者生命健康。按照疾病類型及患病時間,可分為繼發性顱腦損傷和原發性顱腦損傷,顱腦損傷可單獨存在,也可和其余損傷同時存在,當前臨床治療主要為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既往多使用CT掃描進行檢查,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逐步發展,磁共振技術逐步被使用在疾病的診斷中,且診斷效果比較顯著,深受患者歡迎。為探析磁共振和CT檢查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我院特選取急性顱腦損傷患者80例進行分組研究,具體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為40例、實驗組為40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20-67歲,平均(53.51±2.76)歲,實驗組中包括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20-69歲,平均(53.52±2.73)歲,兩組患者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CT檢查,儀器選用16排螺旋CT診斷儀進行檢測,實行軸位掃描,掃描基線以內耳門和外眥連線,設置電壓為125kV,設置電流為125mA,設置層間距為10mm,設置矩陣為512×512,設置層厚為10mm,掃描時間為3s,對病灶局部進行掃描,使用薄層方式掃描,設置層距、層厚均 為5mm。實驗組使用磁共振進行檢查,儀器使用朗潤1.5T超導磁共振機,操作員需快速自愿回波序列,加權像選取T2,對恢復時間參數(3000ms)和重復時間參數(55ms)進行調節,對矢狀位和橫軸位進行檢查,加權像選取T1, 對恢復時間參數(19ms)和重復時間參數(1800ms)進行調節,設置矩陣256×224,設置層間距1mm,設置層厚4mm,脈沖往復激發,次數為2到3次,對局部病灶掃描時候,使用加層掃描方式進行觀察。
1.3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SPSS21.0統計學軟件;資料描述:計數資料為(n%),計量資料為( );差異檢驗:計數資料為χ2,計量資料為t;統計學意義判定標準:P<0.05。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診斷精確率
實驗組中,漏診6例,誤診0例,診斷精確率為85.00%(34/40);對照組中,誤診1例,漏診15例,診斷精確率為37.50%(15/40);兩組診斷精確率對比發現,實驗組較高(P﹤0.05),具體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疾病檢出率
實驗組中,檢出33例,檢出率為82.50%(33/40);對照組中,檢出20例,檢出率為50.00%(20/40);實驗組檢出率和對照組相比較高(x2=9.4479,p=0.0021),組間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3討論
急性顱腦損傷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腦部疾病,發病后,會損傷患者的顱腦組織,影響機體代謝及循環系統,如果診治不及時,則會致使顱內壓增高,導致腦疝或腦部水腫,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為確保患者生命安全,應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消除惡性誘因,進而改善預后效果[1-2]。臨床對該病的診斷以影像學檢查為主,比如CT檢查和磁共振等。CT成像比較清晰,能夠幫助醫生了解病灶范圍及位置,和和磁共振相比,精確率較差。CT檢查的時間雖較短,檢驗費用不高,操作比較便利,但對顱腦積液或積血患者來說,誤診和漏診的幾率較高,單一使用CT檢查確定手術方案,具備一定安全隱患。且CT檢查難以顯示顱腦立體結構,進而增大漏診風險。磁共振的分辨率較高,成像清晰度高于CT,能夠為醫生反饋較多病灶信息,以便了解病灶病例變化及解剖結構,而且磁共振沒有偽像,能夠直觀顯示顱腦損傷狀況,臨床診斷價值較高[3-5]。本次研究結果也發現,實驗組診斷精確率及檢出率均較高,由此不難看出,磁共振檢查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總之,在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診斷中,磁共振診斷的價值較高,可明顯提升診斷檢出率和精確率。
參考文獻:
[1]萬志華,羅水龍,陳波.磁共振成像與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的準確性分析[J].包頭醫學,2020,44(03):1-2.
[2]張霖.MRI與CT在急性顱腦損傷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及檢出率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50):124-125.
[3]常曉華.磁共振成像與計算機斷層掃描對急性顱腦損傷的檢查效果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1):2060-2061.
[4]王保軍,張新房,呂金明.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中的CT、MRI診斷價值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07):22-24.
[5]方漢貞,陳鎮城,方炎淼,顏奕麟.磁共振成像與CT在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診斷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0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