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舜

摘要:目的:研究記錄定量CT檢查技術評價腹腔鏡胃旁路術肥胖癥患者腹部脂肪變化的應用價值。方法:收取我院2018年7月一2020年8月經過我院收治的40例腹腔鏡胃旁路術肥胖癥患者病例信息做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分別觀察記錄患者在術后2個月,4個月,8個月的肥胖癥治療效果情況,統計術后各時間段的腹部總脂肪量體積,腹部皮下總脂肪量體積,腹部內總脂肪量體積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結果:患者手術后8個月腹部脂肪量與術前顯著減少,腹部總脂肪量體積,腹部皮下總脂肪量體積,腹部內總脂肪量體積數值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結論:定量CT檢查技術能幫助監測肥胖癥患者術后腹部脂肪變化的數值,腹腔鏡胃旁路術能夠有效控制肥胖癥患者的腹部脂肪量。
關鍵詞:定量CT檢查;腹腔鏡胃旁路術;肥胖癥患者;
腹腔鏡胃旁路術是一種常見的減重手術方式,其對肥胖癥具有良好的療效。較之國外來說,我國的肥胖癥患者有很大的不同,與國外相同體質量指數的肥胖癥患者中,我國的肥胖癥患者大部分是腹型肥胖。所以,如何減少腹部脂肪量,是我國減重手術考慮的主要問題。腹部筋膜間隙多而復雜,脂肪沉積范圍分散且廣泛,不利于精確定量檢測腹部脂肪量,現有的腹部脂肪檢測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1]。本文采用多排CT掃描機加墊校準體模,同時集合定量CT檢查技術測量腹部脂肪變化量取得較好效果。本文觀察記錄40例患者術前術后的病例信息,研究討論在腹腔鏡胃旁路術對肥胖癥患者腹部脂肪變化中定量CT檢查技術評價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取我院2018年7月一2020年8月經過我院收治的40例腹腔鏡胃旁路術肥胖癥患者病例信息做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31至58歲,平均年齡(40±7)歲,。
1.2檢查方法
使用人體成分分析儀配備校準體模和定量CT檢查分析軟件對患者的腹部總脂肪量面積,腹部皮下總脂肪量面積,腹部內總脂肪量面積進行檢測。各層面的脂肪面積乘以層間距后求和則為相應的腹部總脂肪體積、腹部皮下總脂肪體積和腹部腹內總脂肪體積。于術后2個月、術后4個月和術后8個月分別記錄其數值。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人體測量學指標變化情況術前、術后2個月、術后4個月和術后8個月腹部總脂肪量體積,腹部皮下總脂肪量體積,腹部內總脂肪量體積。
1.4數據評價
使用SPSS25.0數據處理軟件,計量數據表達為均數±標準差的形式,相應采取X2檢驗和t檢驗方法,檢驗后結果P<0.05表示數據差異大,即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術后情況
40例腹腔鏡胃旁路術肥胖癥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無并發癥產生,其恢復情況均較為良好。
2.2 腹部脂肪變化
40例腹腔鏡胃旁路術肥胖癥患者術后腹部脂肪量比術前均為逐步減少,(P<0.05)數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其數值如表一
3討論
肥胖癥是指體內脂肪堆積過多或者是分布異常,導致體重增加,包括遺傳和環境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超重和肥胖,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人群中的患病率,已達到流行程度,據統計在西方國家成年人當中,有半數超重和肥胖,我國的肥胖患病率也在迅速上升[2]。根據調查我國成年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估計病人數分別為兩億和六千多萬[3]。肥胖癥作為代謝綜合征的主要組成部分,與多種疾病,如二型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密切相關,肥胖癥及相關疾病可損害身心健康,使生活質量下降、縮短壽命,成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問題。
精準腹腔鏡胃旁路手術又名胃繞道手術,是一種治療肥胖癥的減肥手術,通過改變腸道結構、關閉大部分胃功能、減少食物的攝入、降低小腸對熱量的吸收的手術[4]。手術一方面通過在胃的上部建一個小胃囊,限制食物攝入量,另一方面通過遠端空腸和小胃囊穩合,使食物繞過胃大部、十二指腸和第一段空腸,極大的控制食物攝入和吸收。
定量CT檢查的測量原理是在常規CT檢查圖像基礎上,以體模密度為校準參考值,將獲得的各層面容積數據傳至定量CT工作站[5]。定量CT軟件對斷面圖像自動著色,區分腹部脂肪成分和肌肉成分,并計算腹內脂肪和皮下脂肪組織面積。 該技術的臨床應用可以解決定量分析減重手術后腹部脂肪變化的難題[5]。
肥胖癥的病理學改變本質是體內脂肪的過度積聚和異常蓄積。過度蓄積的脂肪組織導致脂肪代謝紊亂,最終導致肥胖癥。本研究中的40例患者中,40例肥胖癥患者的手術及術后情況均較為良好,且在術后8個月后患者腹部總脂肪體積由術前12321cm3下降至9102cm3,證明腹腔鏡胃旁路術對肥胖癥的治療效果好,肥胖癥患者的術后BMI顯著下降。
人體成分組成可以簡單地看作脂肪組織和非脂肪組織,其中非脂肪組織主要指骨骼、肌肉和水分,術后腹部總脂肪體積的降低說明體質量明顯下降[6]。本文結果表明:在手術后8個月,腹部總脂肪體積、腹部皮下總脂肪體積和腹部腹內總脂肪體積均顯著減少。這說明腹腔鏡胃旁路術后體質量變化過程中,患者腹內脂肪的減少早于皮下脂肪,這可能是腹腔鏡胃旁路術后患者脂肪代謝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術后隨訪時間的延續,皮下脂肪才逐漸減少[7]。
結合以上所述, 定量CT檢查能夠清晰的評價患者術前及術后其腹部脂肪變化情況而腹腔鏡胃旁路術可以有效改善肥胖癥患者的腹部脂肪量。
參考文獻:
[1]李雄廣,王鑫鑫,宋奇贏,李碩,吳迪.腹腔鏡Roux-en-Y胃旁路術的研究現狀[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21,14(01):58-60.
[2]王煒爾,孫曉東.腹腔鏡Roux-en-Y胃旁路術治療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近期療效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1,19(01):40-43.
[3]王煒爾,孫曉東.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與腹腔鏡胃旁路術對肥胖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及代謝指標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01): 136+138.
[4]張晨陽,張弘瑋,韓曉東,劉偉杰,于浩泳,張頻.腹腔鏡Roux-en-Y胃旁路術與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減重與改善代謝紊亂的比較研究[J].外科理論與實踐,2020,25(05):397-401.
[5]朱少功,彭江濤,張德志,劉猛.腹腔鏡Roux-en-Y胃旁路術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26):4849 -4851.
[6]韓輝,張晨鑫,程曉光,苗山,張野,劉昕煒,高宏凱.定量CT檢查技術評價腹腔鏡胃旁路術肥胖癥患者腹部脂肪變化的應用價值[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09):859-863.
[7]尹小彬,王波,陳劍鋒,梁啟飛.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和腹腔鏡Roux-en-Y胃旁路術治療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2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