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勝蘭
摘要:目的:探究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內鏡特征。方法:選取胃MALT淋巴瘤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進行診斷治療,對比分析患者的內鏡特征。結果:72例患者均伴隨上腹隱痛,其中伴黑便者18例(25.00%),伴反酸8例(11.11%),伴納差、嘔吐者12例(16.67%)。體重無顯著減輕者42例(58.33%),減輕小于5kg者12例(16.67%),體重減輕大于5kg者18例(25.00%),患者均出無盜汗、發熱出現;分化胃癌6例,管狀腺癌6例,誤診為胃未分化癌,未做免疫組化者8例,診斷胃MALT淋巴瘤者18例。慢性潰瘍者34例(47.78%),其中粘膜下淋巴組織增生者20例,伴較多壞死組織者6例,少量彌散分布異型淋巴細胞者8例;UCHL1陽性者5例,LCA陽性者20例,L26陽性者47例,Keratin均是陰性。結論:胃MALT淋巴瘤具有一定內鏡及病理特點,為獨特的原發性胃淋巴瘤,可取得顯著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MALT淋巴瘤;內鏡特征;胃粘膜;淋巴組織
此次研究通過探究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內鏡特征,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胃MALT淋巴瘤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進行診斷治療,對比分析患者的內鏡特征。患者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病理診斷標準符合,均經免疫組化檢查、病理檢查確診,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其中患者的年齡為(34~75)歲之間,平均(52.2±11.1)歲,男40例,女32例,病程為(4d~80)個月,平均(8.5±3.1)個月,小于40歲14例(19.44%),大于60歲18例(25.00%)。對比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對7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前瞻性分析。檢查時選擇CV-240及Olympus GIF-130進行,經2-3位專科醫師共同確定出鏡下特點,在病灶周圍取4-6塊活檢組織送檢,當判定為MALT淋巴瘤,則做活檢的部位是淺潰瘍底部稍隆起處[1]。Olympus FB-24Q(帶針)是較大號活檢鉗型號,Olympus FB-25K-1是常規活檢鉗型號[2]。
1.3觀察指標:對比分析患者的內鏡特征。
1.4統計學處理:選擇SPSS23.0 統計學軟件,經 Epidata 數據處理,分析所用全部數據,0.05為檢驗標準,用t組間對比,當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特征
2.1.1癥狀
72例患者均伴隨上腹隱痛,其中伴黑便者18例(25.00%),伴反酸8例(11.11%),伴納差、嘔吐者12例(16.67%)。體重無顯著減輕者42例(58.33%),減輕小于5kg者12例(16.67%),體重減輕大于5kg者18例(25.00%),患者均出無盜汗、發熱出現。
2.1.2體征
患者肝脾及淺表淋巴結無腫大。經胸片及胸部CT檢查發現,2例在胸中有惡性腫瘤細胞,1年后發生左胸積液;2例確診2月后發現存在肺部轉移;18例上腹部可觸及包塊;34例骨髓檢查未發現有侵犯(47.78%),4例發現胃周圍淋巴結及腹主動脈旁腫大。
2.1.3實驗室檢查
有56例(77.78%)患者為Hp陽性者,CA199及CEA、CA153檢查均正常,12例ESR升高,8例CA125顯著升高,分別為大于600000u/L、202600u/L、320000u/L。72例患者外周血白細胞分類及記數正常。
2.2病理特點
2.2.1內鏡下活檢標本
低分化胃癌6例,管狀腺癌6例,誤診為胃未分化癌,未做免疫組化者8例,診斷胃MALT淋巴瘤者18例。慢性潰瘍者34例(47.78%),其中粘膜下淋巴組織增生者20例,伴較多壞死組織者6例,少量彌散分布異型淋巴細胞者8例。
2.2.2細胞分型
未做分型者26例(36.11%),分型者46例(63.89%),其中T淋巴細胞者4例(11.11%),B淋巴細胞者42例(58.33%)。
2.2.3手術切除的標本
均可確診為術后胃MALT淋巴瘤者有38例,胃鏡及臨床均考慮為胃癌,為依賴術后病理所確診。
2.2.4免疫組織化學檢查
UCHL1陽性者5例,LCA陽性者20例,L26陽性者47例,Keratin均是陰性。
3. 討論
MALT淋巴瘤發病率經近些年研究發現,其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因內鏡表現、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盡管經多學科、多中心數年努力,在診斷患者疾病方面積累很多豐富經驗,但是早期診斷相對困難,依舊沒有達到接近于其他胃部腫瘤的術前確診率[3-4]。加強對患者胃鏡診斷水平,需保證在明確診斷后進行積極治療,避免手術及全身化療,治愈早期MALT 淋巴瘤,減少治療費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5]。此次研究中,72例患者均伴隨上腹隱痛,其中伴黑便者18例(25.00%),伴反酸8例(11.11%),伴納差、嘔吐者12例(16.67%)。體重無顯著減輕者42例(58.33%),減輕小于5kg者12例(16.67%),體重減輕大于5kg者18例(25.00%),患者均出無盜汗、發熱出現;分化胃癌6例,管狀腺癌6例,誤診為胃未分化癌,未做免疫組化者8例,診斷胃MALT淋巴瘤者18例。慢性潰瘍者34例(47.78%),其中粘膜下淋巴組織增生者20例,伴較多壞死組織者6例,少量彌散分布異型淋巴細胞者8例;UCHL1陽性者5例,LCA陽性者20例,L26陽性者47例,Keratin均是陰性。
綜上所述,胃MALT淋巴瘤具有一定內鏡及病理特點,為獨特的原發性胃淋巴瘤,可取得顯著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謝瑞華,李琳,呼闖營.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4(11):21-23.
[2]劉迎利,林濤,周毅.胃MALT淋巴瘤臨床、內鏡、病理特征分析及PTEN蛋白的表達[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5):1183-1184.
[3]韓靜.胃腸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20例臨床分析[D].山東:山東大學,2008.
[4]張文昶.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可疑胃粘膜下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一例[J].西藏科技,2013,(2):42,46.
[5]秦志忠,華占樓,周裕松.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15例內鏡特征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6,11(12):94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