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海 李新華
摘要:通過電話跟蹤、門診隨訪、個體化指導等管理方法,探討冠心病患者術后社區綜合管理介入術后患者康復及預后的影響.得出社區綜合管理對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社區管理;冠心病;術后
社區醫療服務的范圍是指一般醫療服務,即患者轉到醫院或專科前的一些醫療服務,是一種普通的初級醫療服務。
社區醫療是提供一體化、便捷的醫療服務;醫生的責任是滿足大多數個人的醫療需求,與病人保持長期關系,并在家庭和社區的特定環境中工作。
癥狀性動脈搭橋術又稱冠狀動脈搭橋術。顧名思義,它需要病人自己的血管(如胸廓內動脈、下肢大隱靜脈,等等)或血管替代品,和連接狹窄冠狀動脈的遠端和主動脈,讓血液通過狹窄和缺陷。血液部位可改善心肌血供,從而緩解心絞痛癥狀,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這種手術在充滿動脈血的主動脈根部與缺血心肌之間建立了一條平滑的通路。因此,有些人生動地稱它為心臟上的一座“橋”,俗稱“搭橋”。
相關臨床資料表明,對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進行有效的社區管理,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分析探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搭橋術的臨床特點及社區管理。該報告的組織結構如下,以供研究和參考。
1 基線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社區進行過手術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實驗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62 ~ 74歲,平均年齡(68.04±2.55)歲,病程0.50 ~ 2.61歲,平均病程(1.44±0.57)歲。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63 ~ 75歲,平均年齡(67.11±3.46)歲,病程0.51 ~ 2.62歲,平均病程(1.43±0.56)歲。經相關臨床試驗證實,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均為冠心病患者,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受損及手術禁忌證等嚴重疾病。它們符合這項研究的基本條件。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信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可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1.2.1手術治療方法:對前三級甲等醫院的兩組患者常規消毒麻醉后,指導取仰臥位,雙下肢外展外旋,術中在股動脈內側作長切口,露出大隱靜脈并剝離,不損傷外膜和淋巴管。用細線在離靜脈主靜脈1mm處結扎,盡量夾住其分支;切斷大隱靜脈后,剝去靜脈兩端的外膜,以免縫入正式腔內出現血栓,最后用冷肝素血填充靜脈。
1.2.2社區管理的患者在冠狀動脈搭橋術后出院時,傷口出現輕微的紅腫、疼痛和腫脹是正常的,這種情況甚至可能持續數月。回家后,要經常檢查傷口。如發現感染跡象,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每天用清水或抗菌肥皂清洗傷口,并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手術后腳踝可能會腫上幾個星期。你可以穿彈性長筒襪或在休息時抬高患肢以減少腫脹。
對照組患者不進行社區管理,實驗組患者進行社區管理和干預,具體如下:
(1)定期進行社區隨訪,積極了解患者康復情況,評估患者病情變化;隨訪期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醒患者定期隨訪,及時做心電圖檢查。
(2)提醒病人服藥。冠心病患者術后仍需服藥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3控制危險因素,在社區管理過程中,應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
1.3 觀察指標
觀察40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社區管理效果。具體來說,包括手術成功率和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成功率和生活質量評分越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狀況越好。
1.4 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進行的治療效果和社區管理效果40冠心病患者,95%用作可信區域,均值標準差被用來表示測量數據,t測試是用于比較分析,以及利用率(%)表示計數數據。比較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在P<0.05的前提下,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治療結果
40例冠心病患者手術成功率97.5%(39/40)。僅有1例患者因心率異常手術失敗,重新選擇手術日期。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冠狀動脈搭橋術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康復快、創傷小、并發癥多等臨床優點。近年來受到了廣大患者和專家的好評。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有效的社區管理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病人的手術成功完成后,由于缺乏應有的認識和關注疾病,其治療依從性往往是窮人,這很容易導致不規則的飲食、工作和休息,和藥物治療,疾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很容易產生不利影響。術后社區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臨床護理模式,有效地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更好地管理患者。定期隨訪評估患者病情,提醒患者去醫院復查,是了解患者預后,大大減少疾病復發的有效手段;藥物治療是冠心病患者術后疾病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手段,因為冠心病患者術后藥物種類較多,藥理學較為復雜,對患者進行用藥干預,可有效降低用藥錯誤率,提高用藥安全性;冠心病患者術后面臨較多的危險因素,如血壓、運動、情緒等。因此,在社區管理過程中,給予患者對危險因素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但術后進行社區管理干預的實驗組的生活質量得分明顯高于未進行社區管理干預的對照組。本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55.98±11.77)分,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46.51±8.93)分。因此,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狀動脈搭橋術及術后管理在社區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蔣靜,孫培兒.康復管理措施對冠心病PCI術治療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1).
[2]王春彬,蔡琳,周名綱,等.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隨訪管理對康復和預后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