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摘要:目的:分析偏頭痛采取尼莫地平與阿司匹林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偏頭痛患者9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實施尼莫地平+阿司匹林治療,對比效果。結果: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每月頭痛發作次數、不良反應發生率、疼痛評分、發作持續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偏頭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阿司匹林治療可有效改善頭痛程度,減少發作時間和頻率,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偏頭痛;尼莫地平;不良反應;阿司匹林;疼痛評分
臨床上,偏頭痛是慢性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該病具有病程長、復雜發病原因以及治療難度大的特點[1]。目前臨床對于該病主要采取藥物控制的方式治療,通過藥物使患者疼痛感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進而確保患者的生活質量不被降低,但是此種方式并沒有理想的遠期效果[2]。所以,臨床對于該病治療方法的研究很重要。因此,本研究對偏頭痛患者采取了藥物聯合方式的治療,效果較理想,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94例偏頭痛患者(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對照組男23例,女24例,平均年齡(45.23±1.20)歲;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齡(46.35±2.10)歲,兩組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阿司匹林。口服阿司匹林(河北立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721),50mg/次,1次/d。
觀察組:尼莫地平+阿司匹林(同對照組)。口服尼莫地平(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3188),30mg/次,3次/d。兩組均治療30天。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顯效:頭痛癥狀消失、且90天內未復發;有效:頭痛發作頻率減少超過50%,頭痛持續時間減少且疼痛程度減輕;無效:頭痛程度、持續時間以及發作頻率均未改善。
②不良反應:胃腸道不適、皮膚刺痛、血壓下降、貧血。
③記錄了兩組每月頭痛發作次數、發作后持續時間以及疼痛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SPSS18.0分析數據,P<0.05統計學成立。
2 結果
2.1 療效
觀察組93.62%,對照組76.60%,組間對比(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2.13%,對照組21.28%,組間對比(P<0.05)。見表2。
組間對比(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上對于偏頭痛的發病機制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大部分學者認為同5-羥色胺代謝能力異常存在一定聯系,患者由于該物質代謝異常而使血小板出現聚集,增加腦血流量而使患者出現頭痛情況。臨床對于此病主要給予口服藥物治療,采用安全、高效的藥物治療為臨床研究重點。現階段可用于治療的藥物較多,如麥角類、曲普坦類、非甾體抗炎類等,藥物不同,其療效也各不相同。
本研究結果表示,聯合治療效果確切。是因為:阿司匹林為非甾體抗炎藥,可有效抑制刺激肽、前列腺素等物質的合成,同時減少白細胞活力以及釋放溶酶體酶的量,且恢復中樞感受神經元反應性,為一種常見的鎮痛、抗炎、退熱藥物,在炎癥消除、疼痛緩解方面效果良好。此外,阿司匹林會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釋放活性物質的量,進而對偏頭痛顱內外血管損傷有效抑制,避免惡化病情,減少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在口服此藥后會被完全且快速吸收,存在半衰期長、見效迅速以及作用持續的特點[3]。尼莫地平可對腦血管平滑肌選擇性的抑制,經血腦屏障后結合中樞神經特異受體,擴張腦血管而使腦血流量增加。同時此藥會拮抗腦血管痙攣,降低腦組織受損程度[4]。同時有研究表示[5],阿司匹林同尼莫地平相比具有更全面的作用機制,同時效果更確切,同時安全性都較高。
總而言之,尼莫地平同阿司匹林聯合治療偏頭痛可有效減輕頭痛程度,安全性良好,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柴文秀. 分析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在偏頭痛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 健康之友,2021(7):121.
[2] 譚敏. 偏頭痛治療中阿司匹林與尼莫地平效果的對比分析[J]. 養生保健指南,2020(4):67-68.
[3]閆楓. 阿司匹林與尼莫地平在偏頭痛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5):109-111.
[4] 劉超. 阿司匹林與尼莫地平用于偏頭痛治療的臨床對比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20,18(5):59-60.
[5] 曹愛霞. 阿司匹林聯合尼莫地平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及對腦血流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