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輝 [重慶市梁平紅旗中學校, 重慶 405200]
對文學作品進行多角度的賞析并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有多種途徑,改寫就是其中的一種。改寫,可以是對語言、形象、細節的改寫;也可以是對情節、結構、結局的改寫;可以是對原文學作品的改寫;也可以是用此文學作品的某些技巧改寫彼文學作品…… 學習任務群5文學閱讀與寫作明確要求:“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的經歷,發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現?!毙蕾p經典文學作品,是一種感受和體驗,而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改寫再創作則是更深刻獲得感受和體驗的一種方式。
(一)是淺層次向深層次閱讀的過渡
改寫是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層閱讀的一種路徑。改寫不是挑戰和否定原作品,而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和再現原作品,以改寫的方式對原作品更深入地感知和探究?!伴喿x教學要走出低水平、淺層次的‘理解’狀況,勢必要以更高層次的思維審視文本獨特的語用價值、遵循閱讀理解的邏輯,并實現課堂教學范式的重構”。改寫文學作品就是“以更高層次的思維”對文本進行獨特的審視,是通往深層次閱讀的橋梁。學生只有對原作品進行精讀、深層次閱讀,才能理解作者創作的主題、情感、形象和語言風格等,然后對其中感興趣的一個點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改寫。由此,深層次閱讀必然是在通讀了原作品后對其某一部分的創作進行深入的探求。如何深入探求?以改寫《雷雨》 的情節為例。同一個人,因為性格的固化,即便換了一個說話的時間或者對象,其本性也是難以掩蓋的?!独子辍分械闹軜銏@是一個由封建地主轉化而成的資本家,他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虛偽。為了更深層次地理解這一性格特征,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這樣的改寫:“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假如在第一場魯侍萍和周樸園對話的過程中,周樸園說道‘一切都是照著你是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為生萍兒,受了病,總要關窗戶……’恰巧被周萍聽見了,周萍沖進了房間……請根據曹禺先生在原文中對三個人物形象的刻畫,想象出符合他們三人的場景對白?!睂W生要寫出合理合情的對話改寫,快速、淺層次的閱讀原作品是不夠的,只有對原作品查閱資料、深入分析、反復深入閱讀,了解故事背景、人物性格特征、劇本要求等才能夠游刃有余、生動形象地再現周樸園資本家自私、虛偽的本性。學生完成合理改寫之后,又能反推對原作品的理解,使閱讀由淺層次過渡到了一個更深的層次。
(二)是被動接納向主動思辨的轉化
改寫是解放閱讀者思想、追求個性的一種體現。在改寫的過程中,學生不由自主地對原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傾向和主觀評價,同時,也客觀地展示出學生對原作品解讀的準確性和鑒賞能力。學生思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將得到很好的訓練。在閱讀鑒賞某些文學作品時,學生容易被有些寫作風格和寫作方式打動。如日本文學大家芥川龍之介創作的短篇小說《竹林中》,故事因“難辨真相”而與眾不同,這也是其能成為經典之作的原因之一。撲朔迷離、難辨真相是眾人對原作品解讀的主觀評價和鑒賞,能夠激起學生好奇心和思辨力。在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嘗試把這一種創作方式運用到其他作品中去,如改寫《竇娥冤》,以竇娥、竇天章、蔡婆婆、張驢兒、楚州知府五個人物的視角分別去重新塑造故事,讓其各執一詞,看似合乎邏輯,卻又互相矛盾,真假難辨,由此讓故事變得更有可讀性,并從深層次揭示了人性的某些特點。這樣的寫作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學生必須學會主動思辨,揣摩細節,把握各自特色,才能讓改寫的內容合理,有價值。
(三)是單一閱讀向多元寫作的提升
目前,學生讀寫結合仍然普遍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共性問題,導致學生讀不懂也寫不暢。學生沒有寫作的興趣,同時又有了閱讀無用的錯誤觀念,這影響著作文教學效果和學生素養的提升。而對文學作品的改寫,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思維空間,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礎之上可以汪洋恣肆地多角度、多種方法進行多元化寫作。這容易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讓自我意識逐漸凸顯。這就為由最初的只讀不寫或者只寫不讀上升到熱愛閱讀,渴望創作,最終為學生思維能力愈加強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先鋒小說家的代表人物余華,其短篇小說《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在敘事上依然保持了先鋒敘事碎片化和模糊化的特征。文中的“他”莫名其妙地接受并不認識且已死去的朋友和他的母親,不但要接受,還要努力去變得更好。對于這模糊化的結局,可能很多學生都會覺得有一種不確定的縹緲感。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個性化、多元化改寫。通過由閱讀到改寫的過程,我們深入地了解了作品,發揮了我們的創造性。同時,當我們按照我們的想法把余華這篇小說的結局改得清晰后會發現,原作品的魅力更強大:恰恰是這莫名其妙的開始和結局,才寫出了故事的荒謬以及個體生命存在的懷疑。改寫讓閱讀者不得不從單一的閱讀試圖向多元化寫作靠近,看似有無限的個性化創作的空間,最后總會發現原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熟知原文學作品的文體特征
小說、戲劇、散文、詩歌雖然都是文學作品,但其文體特征各有特色。比如改寫劇本《雷雨》,學生要了解關于劇本的構成要素和寫作要求;如果改寫小說《羅生門》,學生要了解關于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細節刻畫、藝術虛構等方面的寫作手法;散文和詩歌也是如此。我們只有了解并熟悉了這些要求,才有可能符合文體規律,改寫得合理,進而改寫得有個性。(二)深層次閱讀原文學作品
被改寫原作品幾乎都是經典之作,所以,我們進行改寫再創作,主要是通過這一行為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精髓。只有深層次閱讀原文學作品,通過仔細分析推敲其細節,大量查閱其背景資料和他人的鑒賞評價,以此來準確掌握原作品的風格特征和主題思想,我們才有可能比較準確地進行改寫。改寫,不是天馬行空的隨心所欲,更不是想當然的胡編亂造,改寫,是對原作品的深層次閱讀后再一次更深入地感知。如有人認為《三國演義》中被曹操殺害的楊修,聰慧異常,命不該絕,于是改寫楊修命運,讓他得到曹操的重用。殊不知,反復閱讀楊修三番五次地觸犯曹操的行為——闊門事件,夢中殺人事件,暗試曹植、曹丕事件——后會發現,楊修最突出的才華就是對他人意圖的洞察力—— 一個技藝精湛的心理專家;再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征——生性多疑。一個生性多疑的政治家怎么會重用一個不知隱藏的心理專家?曹操必然不會留下楊修,更不會重用楊修,所以,這樣的改寫是不合情理的。由此可見,只有深層次了解了原文學作品,我們的改寫才會有意義。(三)改寫前目標要明確
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改寫?通過改寫這一行為想要達到什么目標?在改寫前要問清楚這兩個問題,目標要明確。如改寫歐·亨利小說的結局,是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豐富情節內容,深刻體會那種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歐·亨利式結尾”。改寫莫言《鐵孩》中鐵孩的命運,感受莫言那奇特的想象力和故事的不可預知特征,以及通過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反映社會怪相的寫作方式。改寫梭羅《瓦爾登湖》中描寫湖邊景色的語言風格,目的是要通過這一改寫,深刻感受文中自然流暢、活潑有力以及幽默又略帶諷刺的語言風格。只有改寫目標明確,我們的改寫才會有方向。綜上所述,不同的閱讀主體對相同的文學作品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鼓勵學生用改寫的方式進行深度閱讀和個性化寫作,由此展示出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評價傾向,顯現出學生的解讀能力和審美能力。改寫并不是最終目的,通過改寫更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以及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思辨才是。然而,對原作品有效改寫是有難度的,需要學生與作者進行對話,與原作中對象進行對話,與自我進行對話,同時還要把閱讀、思考和寫作結合起來!
①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
② 臧松剛,閻宗學:《閱讀教學走向深層次理解的實踐突圍》,《小學語文教學》2017年第34期,第13—16頁。
③ 毛亞旭:《梭羅〈瓦爾登湖〉的語言特征研究》,《語文建設》2016年第14期,第75—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