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蓮,馮燕,匡艾華,曾如雪,李志文,李格麗,丁紅,梁艷,范寶云,袁波,姚晚俠,羅雨田
優質的腸道準備是腸鏡檢查與治療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必要條件,不良的腸道準備易導致誤診漏診,甚至增加操作過程中出血、穿孔、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腸道清潔劑聚乙二醇電解質散(polyethylene glycol,PEG)應用于臨床腸道準備,按時按量服用均可達到理想效果。但PEG 口感欠佳,一次性大量服用PEG 溶液時部分病人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胃腸道反應,甚至因不能耐受而不能完成腸道準備,且數小時的腸道準備過程中,由于病人不能進食,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若未能及時處理,有危及生命風險。因此,為了預防病人在服藥過程中發生低血糖及為了緩解不良反應,改善病人服藥時的口感,讓病人能按時按量服完藥物,提高腸道準備質量,本研究對結腸鏡檢查病人在服藥期間有規劃地指導其口含糖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12 月于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行腸鏡檢查的病人160 例。納入標準:(1)年齡范圍為18~65 歲;(2)行腸鏡檢查前服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溶液2 L(江西恒康藥業有限公司,批號H20020031,批次20190303);(3)病人神志清醒,能按照要求配合含放糖果;(4)簽署腸鏡檢查同意書及同意接受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既往對糖果及 PEG 成分過敏者;(2)有消化道出血、穿孔、腸梗阻或腹部手術史者;(3)糖尿病及慢性便秘者;(4)存在腸鏡檢查禁忌證者;(5)檢查前已有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者。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要求。1.2 方法
1.2.1
研究分組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60 例病人分為對照組(80 例)及觀察組(80 例)。兩組均按常規進行腸道準備,即檢查前2~3 d 少渣半流質飲食,檢查前1 d 流質飲食,術前晚22:00 至當日檢查前,禁食、禁水、禁服藥(降壓藥等特殊藥物除外)及禁煙。檢查當日晨9:00予口服PEG溶液清潔腸道,視病人耐受情況調節服藥速度,要求于1~2 h 服完。觀察組在對照組腸道準備基礎上,每次服完200 mL藥液間歇期口含糖果(棒棒糖,每支約12~15 g),每次含1~2 min 后取出,不能嚼碎吞入,含化糖果次數由病人視具體情況而定,從服藥至腸鏡檢查開始前,最多口含1~3顆糖果。對于病人分組情況,內鏡操作醫師均不知情。1.2.2
觀察指標1.2.2.1
腸道清潔度 由兩名主治以上職稱、內鏡操作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結腸鏡檢查,并進行評分,腸道清潔度分4級:Ⅰ級:腸道準備良好,全結腸不存在糞渣,或僅有少量的清澈液體,視野清楚,內鏡的進入及觀察過程順利;Ⅱ級:腸道準備較好,有少量糞渣或部分腸腔有較多清澈液體殘留,視野清晰度尚可,內鏡尚能進入和觀察效果;Ⅲ級:腸道準備欠佳,有較多糞塊附著于腸壁或有較大量混濁糞液殘留,視野模糊,已對內鏡的進入與對腸壁的觀察造成影響,仍可勉強將內鏡進至回盲部;Ⅳ級:腸道準備差,腸道內壁粘滿糞塊、糞液或糞渣,內鏡難以進入腸道,無法觀察腸道內壁的情況。評價標準:Ⅰ、Ⅱ級為有效的腸道準備,Ⅲ、Ⅳ級則為無效的腸道準備。1.2.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所有病人在腸鏡檢查前及腸道準備完成后接受問卷調查,記錄其服用過程前后中是否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情況以及是否發生低血糖事件,低血糖事件定義為出冷汗、乏力、頭暈、饑餓、顫抖等癥狀,需給予碳水化合物或葡萄糖注射液后癥狀方可消失,同時,還要對血糖進行監測。1.2.2.3
舒適度及依從性 記錄受試者服藥達標率(受試者實際服藥量/PEG 溶液量≧75%)、對口感的滿意度及接受再次服藥意愿。1.2.2.4
服藥完成率 2 L PEG溶液量服完人數。
2.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160 例病人中3 例因存在腸腔占位性病變無法進鏡至回盲部,2 例因疼痛難忍未能完成腸鏡檢查。最終共納入病人155 例,對照組 76 例,觀察組 79 例。對照組男 37 例,女 39 例;年齡(40.35±13.29)歲;普通體檢者70 例,腸道腫瘤病人 6 例。觀察組男 39 例,女 40 例;年齡(39.31±21.51)歲;普通體檢者71例,腸道腫瘤病人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2.2 兩組腸道清潔效果評分比較
觀察組腸道準備評分高于對照組,腸道準備清潔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c
=2.119,P
=0.034),見表1。
表1 結腸鏡檢查155例各組受檢者腸道準備清潔度比較/例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低血糖、惡心、嘔吐癥狀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腹痛、腹脹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結腸鏡檢查155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腸道準備舒適度比較
觀察組的服藥達標率、服藥完成率及口感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再次服藥進行腸道準備的意愿為87.1%,對照組為80.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231),見表3。
表3 結腸鏡檢查155例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例(%)
P
<0.05)。觀察組惡心、嘔吐、低血糖事件發生均低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服藥依從性的若干指標也優于對照組,進而使服藥達標率升高,從而提高腸道清潔度。有研究表明,服用糖果可減少化療惡心嘔吐等腸道反應。國內外有研究發現,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減少腸道準備中的惡心、嘔吐,并可以提高腸道尤其是右半結腸清潔度,機制可能如下;因口香糖可改善PEG 口感,使病人的依從性增加;咀嚼口香糖作為一種假飼形式,咀嚼可對口腔形成刺激,激活頭-迷走反射,從而刺激消化道激素運動與分泌。因此,以上研究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以糖果口中含化(不吞入),咀嚼動作較少,而仍能有效的改善腸道準備質量,因此推測此機制可能由于糖果具有香甜、清新的口感,病人在食用過程中感到心情舒暢、舒適感增加,緊張情緒得以緩解,提高了服藥依從性。研究顯示,腸道準備中要求空腹時間長達10 h以上,低血糖事件的發生率可高達13%左右,低血糖事件發生,可增加病人對腸道準備的抵觸及恐懼,減少甚至拒絕繼續按醫囑服用腸道清潔劑,且未能及時處理,可危及生命。因此預防腸道準備中的低血糖事件至關重要,國內朱木蘭等研究表明,口服腸道清潔劑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約加入80 g 葡萄糖),口服腸道清潔劑過程中,間中服用葡萄糖溶液,可明顯降低冷汗、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的發生,并能補充能量,減少饑餓感,能有效提高病人對服藥的耐受性及依從性。但有規劃含服糖果是否能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尚未有類似研究,本研究發現含化糖果后,能起到預防血糖的驟升驟降,故低血糖事件明顯減少,和國內研究資料有相似的結果。其機制可能為口含糖果能不間斷、且溫和平穩補充血糖及身體所需能量有關,但仍需大樣本試驗證明。
綜上所述,服用復方PEG 過程中,有計劃地指導病人含服糖果,可有效預防腸道準備中低血糖的發生及不良反應發生率,使病人按時按量服完藥物,保證腸道清潔效果,提高腸鏡檢查及治療質量。同時糖果作為易取得、價格低、口感佳、服用安全的食物,值得在腸道準備過程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