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珍
◆摘? 要:對于剛進入小學階段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學習數學的“解決問題”無疑是一大難處,因為他們剛從幼兒園生活到小學生活,大部分新生的認知都相當于一張白紙,以前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解決數學問題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采取就問題講問題的方式,難以讓學生建立對理解數學題意的模型,尤其在解決問題中,出現了很多算錯得數、列錯算式等問題,不僅限制了學生對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還難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嘗試歸納出幾種常見的題型和相應的解題策略,引導學生有效地去解決數學問題。
◆關鍵詞:一年級;“解決問題”;策略
1解決有“?”的看圖列式問題
有大括號“︸”的看圖列式是常見的必考題型之一,解決這種題型的策略是一看二列三算。一看,是指在列算式之前首先要找準“?”在哪里,是在“︸”的中間還是在上面的其中一邊,這一看,非常重要。
綜合本冊的看圖列式來看,看圖列式不外乎兩種主要的題型:
第一種題型是“?”在“︸”的下面,表示“求總數”的意思。當“?”是在“︸”下面的時候,“︸”上面左邊、中間或右邊肯定會出示具體能夠數出數量的物品或者直接數字形式出現,這個時候,學生一看問號在大括號下面就知道將兩邊的數量加起來求得總數。
第二種題型就是“︸”下面會出現數字,這個數字就是總數,而這個時候“?”就在“︸”上面的其中一邊(這一邊是指“?”在左邊,中間或者右邊),而另一邊絕對是會出示能數出具體數量的物品或者數字,這樣一看,學生就清楚明白,“哦,我已經知道了總數,要求其中一邊,要用減法計算”。例如課本的練習十的第1題和第4題,都有這兩種方法的對比練習。
二列,是指學生在看清“?”在哪里,初步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能正確用加減法去列式表示題目意思。
三算,就是在列算式的基礎上進一步計算得數,將得數放回題目中去,簡單來說就是將得數代替“?”,再重新想“合起來是不是等于‘︸下面的總數呢?”來檢查答案是否正確。
2解決沒有“?”的看圖列式問題
沒有“?”的看圖列式一般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指解決“一圖四式”或者“一圖三式”,這種題型的解題策略就很簡單了,基本上題目都會清晰的列出左右或上下兩邊的數量圖,根據這幅圖寫出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算式,或者是一道加法兩道減法算式。
另一種情況就是根據圖意,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正確列出相應的算式。這種題型難度相對比較大,不僅考查了學生對圖的理解能力,還考查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課本加法和減法的例題,我在教學時就通過讓學生說一說圖表達的故事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解決圖文結合的問題
這個圖文結合的解決問題其實就是以前我們常說的應用題。《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第一學段(1—3年級)問題解決的目標是:①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②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③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④嘗試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四個目標也就是我們教學生解決問題的四個一般步驟:理解題目—擬定方案—執行方案—回顧反思。
這些解題步驟和方法都具體體現在課本第八單元的例5和例6,教材在用2個例題在學生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的基礎上,突出了對解題策略的研究。如例5所求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人”,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尋找不同的角度去發現數學信息,學生既可以從前排人數和后排人數去尋找數學信息,也可以從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方面去尋找數學信息。角度不同,解題策略也不同,這里讓學生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也是我們在解決問題中常考的“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例6則是一道逆向加法的解決問題,難度比前面的解決問題都大,因為這道題問題情境比較復雜,需要學生弄清楚條件與問題,而且學生還可能會受錯誤定式的影響,見到“剩下”就用減法,從而錯誤列式為“7-2”。因此這種題型我教學生的解題策略是繼續觀察問題中的關鍵字,這道題的問題是“原來有多少個哨子?”問題的關鍵詞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來是求“原來”,那么求原來到底是用什么法來計算呢?學生經過畫圖策略后,都能正確驗證“求原來一共”是用加法計算。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題型,但是課本沒有在例題中出現,而是在總復習的練習二十五中第7題出現,這是一道很典型的“不夠”問題,這題不僅考查了學生的信息轉換能力,要將數學信息“要來16人,每人1把椅子”轉換為“需要16把椅子”而且還要能看圖懂題意。這種“不夠、還差、還需要”的數學問題,解題策略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畫圖理解,另一種是先圈出題目給出的總數,數一數圖片中出現了“幾”,然后用總數減去圖的數量,就可以求得答案了,次此方法在很多練習中都能驗證。
綜合本冊所有解決問題的題型來看,我們在解決圖文結合的問題的時候,不妨先讓學生尋找問題的關鍵詞并圈起來,如果是求“一共”、“原來”或者“原來一共”的這些關鍵詞,我們用加法計算;如果問題的關鍵詞是“還有”、“還剩”或者“剩下”、“還需要或還差”,我們就用減法計算。當然,這只是我在參考課本和平常練習中發現的規律,經過一個學期,我發現學生只要一到做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都能圈出問題的關鍵詞,從而正確選擇加減法列式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
[2]王宇.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小學數學低段“解決問題”教學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3]趙天彤.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調查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4]劉鑫.小學一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方法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5]李小萌.課程實施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材研究——以第一學段“數的運算”為例[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