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斌


摘 要 針對目前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實際項目為例,分析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現狀,提出了具體的建設方向與規劃保護策略。
關鍵詞 空間布局;管理制度;保護規劃;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05
湖南郴州西河濕地國家公園所屬西河是湘江流域耒水中游左岸支流,其水質、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與穩定性,直接關系著沿線兩縣兩區乃至整個耒水和湘江流域的用水安全和下游洞庭湖流域的生態安全。西河濕地生態系統結構的復雜性和穩定性較高,是生物演替的溫床和遺傳基因的倉庫,主要體現在許多自然濕地不但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場所,也為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為水禽提供了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的場所。為使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能夠以可持續狀態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優良的生存場所,相關建設者需從公園建設現狀入手,以提高水岸生態、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工作開展的針對性與可靠性。
1 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現狀
1.1 保護地空間布局不合理
相關管理部門將北湖區段部分居民建房及基本農田劃入了公園范圍,其中農村集中居住區5.87 hm2、永久性基本農田75.31 hm2。此外,仰天湖景區開發項目也與公園范圍存在沖突,仰天湖景區規劃紅線及停車場共計276.68 hm2,與公園范圍重疊[1]。
1.2 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
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沒有獨立的管理機構,設立的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事務中心,掛牌于郴州市林業綜合服務中心自然保護地服務科,歸口郴州市林業局管理。其涉及的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和永興縣均為未設立正式的管理機構,相關的管理職責由北湖區林業綜合服務中心、蘇仙區自然資源局、桂陽縣林業局、永興縣林業局代管,由于缺乏編制、資金等基本保障,難以對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進行有效保護管理[2]。
1.3 存在歷史遺留問題
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北湖區段目前存在風電開發項目,分布于仰天湖周邊;有3處水壩,分布在仰天湖瑤族鄉、保和鄉和華塘鎮;4座小型水電站,分布在魯塘鎮、保和鄉和華塘鎮,這些基礎設施均對濕地公園生態環境保護存在一定影響。區域內的抽水灌溉攔水壩將西河分段抬高水位,形成蓄水水庫,使得西河流水減少,濕地萎縮,濕地功能降低,破壞了動植物生境,且阻斷了河中魚類和浮游生物洄游通道,嚴重威脅了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仰天湖保育區的建設情況如圖1所示。
此外,采礦活動會破壞山體風貌,采礦導致的山體空洞對山體的結構穩定性也造成了嚴重隱患。尤其是該礦排水井位于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主河道岸邊,采礦廢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質對西河河流生態系統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永興段合理利用區內也有2處經營性工廠,分別為博皇家具廠、永興縣陽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且有一定的規模,另有永興油塘電站1座,工人10人。工廠的生產活動不但會產生大量污染物,而且人員活動會產生大量有害垃圾,不可避免地會對濕地公園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3]。
2 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優化建設的策略
2.1 明確公園建設方向
2.1.1 健全機構,落實責任
成立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獨立管理機構,落實管理經費和人員編制,進一步加強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和管理。該濕地公園涉及的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和永興縣應成立相應的保護管理機構,加強對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和巡護工作[4]。
2.1.2 優化整合,確定范圍
建議對存在空間重疊的自然保護地實行優化整合,重新明確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將自然保護地內的人工商品林地、基本農田、集體耕地、村莊、縣鄉公路、工廠、學校和礦區等沒有保護價值的目標不再保留,把區域內其他具有保護價值的生態空間經科學評估后,整合優化并入相鄰自然保護地相關功能分區。對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北湖區段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民反映強烈的居民建房、基本農田、仰天湖景區開發項目和礦區等存在重疊的事權調整到位。實事求是,以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為根本目標,以最大限度提升生態空間與生態邊界的連續性與完整性。
此外,還可將蘇仙區段郴州第十二中學、蘭王廟村新農村建設居民點、棲鳳渡鎮鎮政府附近的莊門村和棲鳳渡社區居民點三個集中居民點移出西河國家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將蘭王廟村河對面公路橋頭的0.77 hm2農田實行退田還濕,建設休閑小游園;蘭王廟新村附近有面積1.37 hm2的人工湖與西河濕地公園相連,從“保護地面積不減少”的原則出發,建議與人工湖所有者加強溝通,將其納入國家濕地公園范圍;蘇仙區段上游有很多生態公益林,特別是一些與河岸接壤的生態公益林地,從“保護地面積不減少”的原則出發,加強與林地所有者的溝通,將其納入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范圍[5]。
2.1.3 加大投入,加強保護
由于資金短缺,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得不到有效保護和利用,建議各級財政加大投入力度,為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建議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宣傳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擴大社會影響,樹立公眾的保護和參與意識,同時對毀林開墾、采石、挖砂等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2.2 優化建設策略實踐
2.2.1 水岸生態保護規劃
西河絕大部分水岸的生態狀況良好,植被覆蓋度較高,維持了河岸良好的自然風貌,體現了河道的原始野趣。如圖2所示,為河道植被的覆蓋情況。
但是,水岸生態保護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中游北湖區段和蘇仙區段局部區域沿岸植被較為單一,需要進行多樹種混交補植;下游永興段由于地勢較為平坦,沿岸遍布農田,局部區域幾乎為裸露水岸,需要進行水岸植被建設。
2.2.2 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規劃
2.2.2.1 植物保護
對濕地公園內的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規劃設置標牌400塊。同時,加強對濕地植被的監測,建立濕地植物資源監測系統,一旦濕地生態系統出現惡化信號,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在濕地資源本底調查的基礎上,對外來物種進行登記管理,對外來有害物種進行防范性控制和實時控制。
2.2.2.2 鳥類保護
濕地公園是多種鳥類(尤其是水禽)的棲息地,應對現有的鳥類(尤其是水禽)棲息地進行嚴格保護,禁止隨意采伐現有樹木,禁止在現有水禽棲息地內開展旅游活動。
2.2.2.3 魚類保護
規范濕地公園內的捕魚活動,同時開展特有魚種的保護工作。每年3—6月實行禁漁活動,加強禁漁的力度和執法強度,加強巡邏,在禁漁期內禁止開展一切捕魚活動。
2.2.2.4 兩棲、爬行和哺乳類動物保護
加強對濕地公園內的兩棲、爬行和哺乳類動物的保護,特別是要加強對國家級保護動物的保護管理,及時監測掌握其動態情況,嚴格禁止捕獵活動。與此同時,在濕地公園內營造良好的生境,對其繁殖地、棲息地實行專門保護[6]。
3 結語
我國國土資源豐富,濕地公園的建設環境條件差異較大,因此相關建設者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的保護工作,以實現大幅提升生物多樣性的目標,進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 袁賽波,劉素群,向穎.湖南江華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魚類區系結構現狀及保護對策[J].生物資源,2020,42(06):644-651.
[2] 石彩霞.湖南汨羅江國家濕地公園景觀健康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3] 羅祖成,徐軍,羅學衛,等.湖南安鄉書院洲國家濕地公園鳥類特點及其空間分布[J].湖南林業科技,2020,47(02):85-89.
[4] 鄧新順,徐佳孌,陳敏.湖南祁陽浯溪國家濕地公園流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數構建與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20,47(01):24-28.
[5] 唐慧芳.湖南瀘溪武水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建設探討[J].華東森林經理,2020,34(01):45-48.
[6] 張齊立.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和功能區調整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20,45(06):102-10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