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明
摘 要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也需要提高水稻的品質。水稻的品質除會受到品種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外,還會受到栽培技術的影響,如果栽培技術不佳,就會使稻米的品質下降。基于此,論述了水稻栽培中各種技術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關鍵詞 水稻;栽培技術;稻米品質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12
在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之后,人們開始關注食物的營養和品質,不同的稻米品質,有著不同的口感和營養。衡量稻米品質的6個指標分別是粒長、整精米率、直鏈淀粉含量、堊白粒率、堊白度和膠稠度,不同品種、不同品質的稻米在淀粉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上也有所不同。稻米的直鏈淀粉含量主要受品種的影響,稻米的蛋白含量則主要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水稻的栽培技術則會對稻米整體的品質起到一定的影響。
1 秧苗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秧苗是稻米品質最直接的保障,如果秧苗品質不好,再好的栽培技術也很難達到預期的品質。因此,要精心栽培和管理秧苗[1]。
1)選擇合適的秧苗。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土壤環境和光照環境等適合不同品種的稻米,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水稻品種。例如,廣西柳城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為20.1 ℃,平均無霜期334 d,年平均降水量1 348.6 mm,年平均蒸發量1 419.5 mm,相對濕度78%。稻田土壤屬水稻土類,成土母質有石灰巖、砂頁巖、河流沖積物、第四紀紅土等。適合柳城縣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有野香優莉絲、野香優油絲、野香優巴絲、野香優明月絲苗等。
2)做好對種子的處理,精心挑選稻種,選擇品質好、抗病能力強、成熟周期適中的種子,去除顆粒不飽滿、有過病蟲害的種子。在檢測發芽率后,晾曬和浸種,通過藥劑處理對種子進行消毒,以實現對病蟲害的預防,然后再催芽破胸。
3)育苗。在播種育苗時,要控制好溫度,一般在12 ℃,且不要出現較大的溫差,同時要保證一定的濕度,以免種子的發芽率較低。育苗時,要注意追肥、灌溉和病蟲害防治。當幼苗長到一定程度后即可移栽。選擇移栽的秧苗,要莖基扁平,有5~6片葉,葉片要直立,這時秧苗具有了一定的抗寒和抗旱能力,選擇長勢好的幼苗,保證移栽的成活率。
2 播種插秧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播種插秧會對水稻的品質產生重要的影響,主要是會影響到稻米的淀粉含量,因此要掌握好播種插秧的時間。通常播種插秧較早,會在灌漿期遇到高溫,使整精米率降低,外觀、加工、蒸煮食用品質都會下降,但精米率、粗蛋白含量、糊化濕度會變高,膠稠度變硬,營養品質有所提高。如果晚播,則正好相反,外觀和食味較好,但營養品質下降。
插秧的密度影響稻米的品質,如果秧苗過密,植株間行距過小,就會使葉片之間發生重合和遮擋,阻礙秧苗對光的吸收,影響光合作用,土壤的養分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水稻的長勢,降低糙米率和精米率,直鏈淀粉含量和膠稠度上升;而如果秧苗過于稀疏,則難以維持稻田的溫度,也會影響水稻的長勢。因此在插秧時,要采用合理規劃秧苗的間距,讓秧苗充分接收光照,以保證稻米顆粒飽滿與透明。
在出苗前要保證苗床的透水性,使秧苗可以有充足的土壤,移栽時避免對根系的破壞。如果秧苗的長勢較好或者移栽的時間較早,可以稀疏種植,如果秧苗的長勢不好或者插秧較晚,就需要密植。移栽要帶少量的土,深度也要適中,這樣可以提高成活率,也有利于養分的吸收。如果是機械插秧,對于秧苗的間距和深度都較好控制,對于漏插和錯插現象,進行人工整改。
3 施肥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肥料是水稻生長的主要營養來源,施肥的時間和用量會影響稻米的品質。優質的有機肥料可以很好地提升稻米的品質,為水稻提供足夠的營養成分,增加稻米中氨基酸的含量,使稻米的口感更好,食味品級更高。有機肥料包括腐爛的植物、動物的糞便等,這些肥料在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氨態氮可以促進水稻的生長。在施肥時,可以施加80%的底肥,混合20%的返青肥,促進水稻分蘗,為了促進肥料的有效吸收,在施返青肥后4 d內不要排水和串灌[2]。
水稻生長需要的主要營養元素是氮、鉀、磷、硅,對于水稻的施肥要遵循相應的規律。氮肥不僅可以提高稻米產量和營養價值,還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觀和加工品質。如果是同一種氮肥,氮含量越大,稻米的蛋白質含量和精米率越高,堊白粒率、直鏈淀粉含量、堊白面積越低。
施肥方式不同產生的影響也不同,如果是一次性施氮,就會降低蛋白質含量,但會增加直鏈淀粉的含量;如果是分期施氮,尤其是在齊穗期和抽穗期追氮肥,就會使蛋白質含量提高,直鏈淀粉含量降低。鉀肥可以提高蛋白質含量和精米率,氮肥和鉀肥配合使用,可以改善稻米的品質。稀土肥中含有鐵、鈷、釩、鎳,也會影響稻米的外觀。
4 灌溉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灌溉可以保證水稻生長所需要的水分,灌溉技術和水質都會影響稻米的品質。一般來說,大多數水都可以用于灌溉,地下水、清河流水均可,但是不可以使用污水,否則污水中的有害物質會被水稻吸收[3]。
灌溉技術則需要控制灌溉的水量,水稻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于水量的需求不同。在插秧返青期,要保持淺水層,促進根系的生長;進入分蘗期,需要保持根部的濕潤狀態;生殖生長階段,稻田的水層要維持在5~6 cm,避免發生凍害;在抽穗期要淺濕交替灌溉;收獲前要提前15 d停水。
5 病蟲害防治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傳統病蟲害防治通常會選擇噴灑農藥,但農藥會有一定的殘留,影響到稻米的品質,因此在選擇農藥時,要控制農藥的用量,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保證稻米的安全性。在選擇水稻品種時,要選擇一些具有較好抗力的品種,在對種子進行處理時,也要通過消毒實現種子的無害化,從而實現對前期病蟲害的防治[4]。
除了傳統的噴灑農藥外,也可以選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等,如可以利用轉基因技術,通過蘇云金芽孢桿菌消滅稻縱卷葉螟;可以利用天敵赤眼蜂消滅稻飛虱和螟蟲;可以通過殺蟲燈來消滅螟蟲。以柳城縣為例,在馬山鎮馬山村、古砦鄉泗巷村、嶺頭村開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示范,核心示范面積333 hm2;每667 m2水稻每次放蜂卡8張,共放3次,有效降低了農藥污染,提升了稻米的品質。
防治病蟲害也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無污染生長環境來保障稻米的品質,在秧苗培育、本田管理、秧田管理的每個環節,都營造良好的生長空間,隨著植株的快速生長,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也會增強。
6 除草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雜草會與水稻搶奪水分和養分,降低稻米的品質和產量,因此要及時除草。除草的方式通常有藥劑除草、生物除草和人工除草3種。藥劑除草成本低、效益高,但是長期使用會使雜草產生耐藥性,導致農藥的劑量越來越大,而且農藥的殘留也會破壞土壤的成分,影響稻米的品質。在使用藥劑除草時,要注意掌握除草的時間,要選擇在萌芽時期除草。秧田除草劑要混合一定的細硼土,混合成藥后土悶2 h,使藥劑被土壤吸收,再均勻撒施。本田除草劑要配合返青施肥,可以取得更好的除草效果[5]。
7 收獲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稻米的收獲時間和收獲方式,也會影響稻米的品質。如果收獲過早,會影響稻米的產量,籽粒不飽滿且品質差;收獲過晚會斷穗掉粒,整精米率下降。水稻的成熟期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稻米的品質會在水稻的蠟熟期上升,在完熟期最佳,而進入枯熟期后,蛋白質含量和精米率都會逐漸下降,因此過早或者過晚都不利于稻米的品質。為了保證稻米的品質,需要在完熟期前后,對水稻進行收割。完熟期米粒的水分會減少,谷殼變黃,籽粒變硬,干物重固定,而且不易破碎,在這一時期最佳。
人工收獲的稻米品質會更好,破壞度較小,機械收獲效率較高,但對稻米的破壞也會較大。稻米收獲后,其存儲環境也會影響稻米的品質,要通過反倉、控溫、通風等方式,避免稻米因為環境而使品質下降。
8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機械作業極大地提高了水稻的種植效率,生物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減少了農藥的污染。水稻種植者需要掌握水稻栽培每一個環節的關鍵技術,不僅要提高水稻的產量,還要培育出更多的高品質稻米品種。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越來越追求綠色有機食品,因此在水稻施肥時應盡量選擇有機肥,在防治病蟲害和除草時盡量采用生物技術和物理技術,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打造出更多的綠色無污染品牌,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改善食品安全的現狀,同時也通過品牌效應提升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 林紹明.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20,6(01):88-89.
[2] 周杰平,周俊梅.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農家科技,2018,6(12):52-53.
[3] 孫志斌.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6(12):88-89.
[4] 植文觀,李壽導,聶曉年.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0(02):54-55.
[5] 冷博源. 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農家參謀,2020(04):47.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