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
摘 要 為更加高效、規范地進行楠木人工林營造,滿足社會對優質木材的需求,分析了營造人工林的自然環境,論述了楠木種子培育方式,并從造林前期準備、科學栽植、撫育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楠木人工林營造對策,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楠木;營造與培育;人工林
中圖分類號:S792.2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50
楠木是一種珍貴樹種,被列入我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楠木屬于大喬木,高度可以超過30 m,木材堅硬、質地優良,具有極為可觀的經濟價值。但是受生長環境、病蟲害和歷史發展影響,楠木的野生生長情況并不樂觀。而發展人工林既可以保證經濟效益,又可以將珍貴的楠木延續下去,防止楠木衰亡。
1 營造人工林的自然環境分析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融水縣)位于云貴高原和湘桂低山丘陵平原之間,地勢特點為中部、西北部高,東南部低,由北至南呈現傾斜狀態,全縣都被苗嶺山系橫跨,階地、丘陵和峰林谷地為該縣的主要地貌特征。融水縣水文條件較好,全縣有融江流經,且有焦柳鐵路橫貫,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融水縣山區氣候明顯,受其獨特自然環境的影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全縣總土地面積為469 119.5 hm2,森林覆蓋率高達75.88%。
2 楠木種子培育方式
2.1 種子收集及預處理
楠木種子的選擇和處理是保證楠木人工林營造和培育質量的基礎,需要栽植人員有目的地選擇,保證楠木種子的優質性。在種子的采集上,最好保證母樹優質,選擇葉質飽滿、樹齡長的楠木,收集自然脫落的種子,自然脫落時間一般在10月,將種子果皮去除進行清洗,然后放置在具有良好通風條件且避光的室內風干,濕砂儲存種子,并每隔12 d進行1次翻動。
2.2 苗床與容器
一方面,需堅持平整性原則,保證苗床上沒有石塊和雜草,結合人工林需求,處理好苗床的寬度、長度和深度,預留一定的步道寬度,四周規劃好排水溝,結合設計規劃在實際場地中逐一落實后,用地布進行覆蓋。另一方面,建議選擇容器育苗技術(無紡布、輕基質),按照2∶1∶1的比例混合鋸木屑材料、泥炭及珍珠巖,并加入適量的緩釋肥,做好育苗基礎。在容器的基質處理上,需要保證肥力充足,做好消毒處理,在緩釋肥的劑量控制上可以保持2.8 kg/m3,但也需結合肥料設置情況進行控制。比如,如果在基質中施加了復合肥,那么緩釋肥的劑量就需要相應減少。
2.3 播種移植
1—2月做好溫棚設施。正式播種之前需要再次檢查苗床平整度和消毒情況,采用黃心土、火燒土及砂土為主要材料,覆蓋在苗床上3 cm左右,并結合其水分情況施加適量的水。4月后,楠木芽苗的高度一般會達到
4 cm左右,觀察其生長情況,如果發現苗木生長出兩片真葉,栽植人員就可以開展分批移植工作。先在容器中間打入小孔,將楠木芽苗放置在基質中,輕輕按壓,針對根系過長的楠木芽苗可以進行修剪處理,移植之后及時進行澆水,并做好遮光處理。當楠木芽苗生長至11 cm時,栽植人員可以進行分盤,結合其具體生長情況,按照大小、健康程度進行分級培育管理,并控制好密度,防止楠木芽苗出現相互爭奪養分的現象[1]。
2.4 苗期管理
1)澆水時堅持多次少量原則,結合楠木芽苗情況可以選擇相應的噴霧裝置,并進行自動化設置,使其到固定時間可以澆設定好的水量。2)做好苗期病蟲害防治工作,密切關注楠木芽苗生長情況,預防病蟲害。3)針對長勢較差的楠木芽苗可以適當進行追肥,保證其良好的生長態勢。4)做好除草工作,及時除去苗床和容器中的草,避免雜草阻礙楠木芽苗生長。5)如果容器基質出現下沉現象,栽植人員需要及時添加新基質,避免楠木芽苗根部裸露在外。栽植人員在配置基質的過程中就需要預留部分基質,簡化后續管理流程。6)一般依據容器苗高度選擇出圃時間。對于1.5年的楠木,其高度需要超過35 cm。栽植人員應結合人工林培育計劃做好苗床階段的培育工作,保證楠木人工林營造順利進行。
3 楠木人工林營造對策
3.1 造林前準備
結合融水縣氣候特點,楠木人工林的營造時間最好不要晚于3月。應選擇林場中土層深厚、pH值5.0、水源充足的區域,還應結合具體林場條件進行合理選擇,造林最佳區域為山谷沖擊地。同時,做好整地工作,全面處理雜草、雜灌,保證順利成林。針對雜草較多的區域可以采用局部煉山法,開挖規格較大的坑穴。針對雜草較少的區域則可以選擇塊狀整地法開挖坑穴,坑穴長50 cm、高50 cm、寬40 cm。
3.2 科學栽植
在栽植苗株過程中,栽植人員需要控制好苗株之間的距離。以在六律山營造的楠木林為例,行距保持2.0 m×
1.7 m,結合林場所在山脈的等高線進行“品”字型環山打坎,在此過程中保持40 cm×40 cm的坎寬、30 cm的坎深。合理選擇楠木苗,一般選擇三年生楠木苗,起苗時在離根部3~5 cm處用鏟子帶土挖出,避免根系裸露。定植環節則先將帶土球的楠木苗放入坎中,回填濕潤表土,回填結束后將其壓實,在坎面上覆蓋少許松土,完成栽植工作。同時,在這一環節中為了實現“苗成木、木成林”,栽植人員還應在坑穴中施加適當基肥,保證每個坑穴基肥施加均勻。
3.3 撫育管理
一方面,做好人工林的除草工作,以栽植時間為基礎制定撫育計劃。例如,綜合楠木生長規律、林場原有植被情況,在栽植工作結束后的3年內,于每年4月進行人工林除草,每年8月進行擴穴培土并再次進行除草,其中需要控制好培土高度,具體參考指標為楠木實際長勢。栽植結束后4~5年,選擇4月進行培土和除草工作,撫育結束時間并不固定,以林分郁閉時間為結束時間。另一方面,做好人工林的肥力管理工作,結合楠木長勢,施加復合肥,施肥時間最好選擇4月,并配合除草培土工作,形成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此外,在間伐方面,第1次在楠木11年時間伐,第2次在楠木24年時間伐,結合培育目的和使用目的進行具體調整,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2]。
3.4 病蟲害防治
楠木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需要栽植人員堅持科學營造培育原則,結合當地條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1)楠木象甲的防治。楠木象甲是楠木中常見的害蟲,其幼蟲會嚴重影響嫩梢,造成樹梢枯死,阻礙楠木的正常生長[3]。楠木象甲的防治可以從其生長階段入手,正常情況下孵化幼蟲階段為3—4月、羽化成蟲階段為5—6月。栽植人員可以在3月選擇煙霧噴劑對成蟲進行熏殺,使其不能成功繁殖,4月則可以噴灑樂果藥劑。同時,根據人工林面積選擇適宜的楠木象甲防治方法,如果面積不大,可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防治,以免對楠木產生影響。2)葉甲的防治。葉甲會直接侵害楠木嫩葉和皮層,影響楠木發育。栽植人員可以每7 d使用1次煙霧噴劑,熏殺幼蟲,并噴施阿維蘇云菌藥物或者辛硫磷藥物,以控制葉甲。同時,做好定期監測,及時發現病蟲害問題并進行處理[4]。3)紋枯病的防治。紋枯病是楠木生長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病害,會直接影響楠木的生長狀態,需要栽植人員事先選擇好防治藥物。此外,病蟲害防治的通用手段為及時修剪病葉、病枝,設置誘蟲網誘殺害蟲,有條件的也可以利用超聲波技術,發送干擾害蟲的信號,避免其進入人工林中[5]。
4 結語
營造和培育楠木人工林的首要環節就是選擇合適的品種,將種子進行培育,保證苗株質量,奠定良好的營造基礎,因地制宜進行栽植,結合其在生長過程中的土壤肥力、氣候條件變化,做好施肥、除草等工作,并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保證楠木成活率。
參考文獻:
[1] 王英生,鄧毅.杉木紅錐混交與杉木楠木混交對比分析[J].林業和草原機械,2020,1(03):44-47.
[2] 唐荷花,唐愛民,唐振超,等.楠木種子安全儲藏新技術:透水容器中澆水保濕儲藏法[J].農村實用技術,2020(09):124-125.
[3] 曹健,裴云霞,陳欣媛,等.楠木育苗技術研究進展[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8(03):270-276.
[4] 李云松.楠木管護中病蟲防護及種植技術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0(07):81-82.
[5] 梁瑞龍,黃應欽,李娟,等.廣西鄉土闊葉樹種與栽培技術(六) 廣西錐木發展前景與栽培技術[J].廣西林業,2012(07):4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