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對于習慣做短線的投資者來說,A股市場似乎并不缺少機會。自今年3月份以來,上證指數漲跌一百點以上的波段行情已有6次,市場總是在給操作機會。
正如古人所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股市是感性和情緒化的,有時,看似唬人的跳空下跌并不連續。7月2日,上證指數收出跌幅1.95%的陰線,但7月5日便止跌了。2020年7月16日和24日,兩次幅度高達4.5%、3.86%的大跌,也僅調整一天而已,隨后都出現較大幅度反彈。
其實,上述這些走勢貌似無厘頭,卻十分符合艾略特波浪原理。比如,去年7月16日的調整屬于某個四浪,筆者在專欄文章中曾提前分析預見到。那么,當前行情該如何解讀呢?我們先來看深證成指日K線。(見圖一)

圖一:深證成指日K線技術分析
如圖一所示,在MACD指標出現日線頂背離之后,深證成指隨即回調,時隔14個交易日,又跌到上升通道的下軌。關于指標頂底背離的有效指示作用,筆者今年已經列舉過多個實例。
指數的波浪形態則要復雜微妙得多,大致可以有兩種劃分方法。第一種,認為大盤從5月11日開始進入五浪,目前處于五-2浪調整中;第二種,把2月18日以來的調整看作四浪,當前正在四-c浪段內。(見圖二)

圖二:上證指數日K線浪形分析
對于第一種,將2月18日至5月11日這55個交易日的調整,看作abc結構的四浪,但是b浪顯得短暫局促了,在形態的完整性方面存在不足。而第二種的四-a-5浪時間又偏長了點。
雖然大盤指數幾乎每一步都能用波浪理論來解釋,但要在事先看對也不容易,特別是在多空轉換期,往往存在更多變數。即使不同浪形,其細浪形態也有部分可能重疊的。
根據經典波浪規則,按照子浪點位的高低,調整浪可以分為九種類型,四浪調整的終點,并非一定要低于3328點。目前看來,b浪的高點已經低于a浪的起點,c浪結束點很可能高于a浪的終點。那樣的話,就是一種藏頂藏底的平臺型調整浪。
不過,無論是用哪種劃分方法,大盤指數都到了某個調整過程的后期階段。這一點,用滬深300指數來看會更直觀。(見圖三)

圖三:滬深300指數日K線形態分析
圖三中,滬深300指數的趨勢線構成了一個收斂三角形。6月底,兩條壓力線同時起作用,促使指數向下調整。從市場內在力量的角度,形態變幻表征著市場能量的儲備和耗散。指數的三角形收斂形態,可視為一個交換籌碼、積蓄內力的過程,結束后或將再度上行。
如果用60分鐘K線觀察,最近的幾個子浪顯得尤為清晰。圖四是覆蓋面更廣的跨市場指數中證800的細部浪形。(見圖四)

圖四:中證800指數60分鐘K線浪形分析
基于形態、比例、時間等三大要素,筆者傾向于這種劃分。若四-c浪運行34個交易日的話,會再震蕩調整兩周左右。
在許多資深股民的記憶中,A股市場向來是牛短熊長的。2007年和2015年兩輪快速拉升的牛市之后,漫漫熊途都長達好幾年。不過,2019年1月之后,情況發生了改變,“電梯式上升”變成“階梯式上升”了。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更加重視細節變化。
華爾街傳奇預言家格蘭瑟姆認為,金融泡沫的破裂多數是因為市場狂熱難以為繼,甚至不需要特定觸發因素。也就意味著,經常性的小波段調整并非壞事,一步三回頭的慢牛也許遠勝于蠻牛。因為進三退二或者進二退一的運行格局,有助于及時消化風險因子,減少問題累積,避免最終造成破壞力極強的整體暴跌,而這正是最近幾年的A股有別于前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