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方市政協體育界
背景情況在國際上,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倡導和實施的“運動是良醫”模式,是體醫融合的代表,以西醫和現代體育的融合為主。中國亟待探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的體醫融合道路。
在“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的雙重背景下,如何深入推進體醫融合,走中國特色的體醫融合道路,是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我國體醫融合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微觀層面尚缺乏非醫療健康干預的有效模型、技術和方法,具有中國特色的體醫融合方法庫尚未建立。
問題及分析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一方面要求彌補體育發展的短板、弱項,另一方面也要求提升體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彌補短板、弱項,需要利用體醫融合解決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傷病防治問題;提升體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要求體育強國建設以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為己任,加快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一條體醫融合促進健康之路。
從產業經濟的角度看,體醫融合為實現醫療產業、體育產業和健康產業等的跨界融合及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新的機遇。目前,我國對體醫融合產品和服務的潛在需求很大,但受居民健康意識和供給的影響,尚未轉變為現實消費。
建議要尋找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體醫融合道路,并在服務國家戰略中解決健康建設面臨的重大問題。要彌補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短板,為全球健康問題的治理提供中國路徑,以體醫融合詮釋中國的道路自信。
扎實推進“健康中國”行動,要針對當前靜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及慢性病蔓延等主要健康問題,加快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充分發揮運動對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作用。
除了強調體育和醫療衛生的跨部門合作,還要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協同個人、家庭、社會和政府,形成解決重大健康問題和體育問題的合力。
這一方面可以營造體醫融合的良好氛圍,激發體醫融合產品和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體醫融合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側改革,以體醫融合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滿足并創造消費需求,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新投資、新供給,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拓展就業渠道。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