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玉林市玉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廣西 玉林 537000)
水稻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品種之一,日常種植與栽培工作要以穩產增收、豐收提質為主要目標。在穩產增收理念指引下,確保水稻種植中的肥力供應,不僅事關水稻種植品質的優劣,同時也與種植技術的應用程度存在密切關聯。提升水稻肥力的利用效率,對水稻增收增產具有顯著影響。為此,要進一步細化水稻肥料的施用方案及步驟,提升肥料綜合施用的利用水平,確保水稻生長發育期的肥料供應,為穩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肥力保障是水稻穩產增收的基礎,也是水稻種植的核心技術環節之一。肥料的施用一方面要考量水稻種植的階段、周期和生長情況,另一方面也要考量所在地的土壤狀況即水分、時令、氣候情況。要注意的是,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指的是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周期內水稻肥料的施用所收到的優化效果。尤其是相比于同等區域、同等時節的水稻種植區塊,能否提升肥料利用率,對穩產增收至關重要。
現代農業技術研究表明,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對于肥料的需求也是存在顯著的差異的。以氮肥的施用來說,水稻在分蘗期、拔節期內所需的氮肥量應占整個施肥周期用量的40%與50%,而抽穗之后所需的氮肥量占比僅為10%[1]。可見,在水稻發育的不同階段,科學施加肥料,一方面是確保肥料能夠“綜合利用,有效吸收”,另一方面也是杜絕肥力浪費、提升肥料轉化率的重要手段。只有將肥料施加工作置于水稻發育、生長、病蟲害防控與田間管理的適宜階段內,才能提升水稻生長效能,為穩產增收夯實基礎、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所謂測土配方施肥,指的是對水稻栽種地所在的土壤肥力狀況、肥料吸收狀況及墑情進行現場檢測與分析,以便設計合理的針對性施肥方案。尤其是從土壤所需的氮磷鉀肥料配比以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入手,在測土基礎上進行肥料施加配比,形成更適宜、更科學的配比方案[2]。測土配方施肥能夠進一步突出土壤與肥料吸收的內在關聯,提升肥料綜合利用率,確保土壤高效吸收,進而轉化為水稻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因此,從顯性和微觀意義上觀測,測土配方施肥契合水稻施肥的內在需求,同時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施肥方針,對水稻有序生長、穩產增收具有突出價值。
如表1所示,在廣西玉林市玉州區某地開展的測土配方施肥試驗中,針對氮磷鉀缺失狀態下的試驗表明,缺失任意一類肥料,都會對水稻產量造成顯著影響,而綜合測土配方施肥的結果證明,整體合力配比的施肥方式,產量穩定,平均為13.0 kg/小區。因此,推進測土配方施肥要立足科學配比,提升肥料綜合利用率。
表1 肥料利用率比較小區試驗實際產量統計表單位:kg/小區
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水稻所需的肥料品類、配比量都是截然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區域內的水稻田中,不同區塊的水稻也會因長勢的不同出現對肥料需求的差異。有針對性的施肥既是提升肥料利用率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杜絕浪費、減少施肥損耗的題中之義。
表2與表1的試驗條件一致,此試驗表明缺失氮磷鉀任意一類肥料的畝產量明顯低于完整測土配方施肥的產量。可以看到,完整方案的畝產量高達433.8 kg/畝,且三期試驗相對穩定,這充分說明了科學施肥配比對穩產增收的重要性。
表2 肥料利用率比較小區試驗畝產量統計表單位:kg/畝
研究表明,水稻分蘗期需氮量占全生育期的40%左右,拔節至抽穗占50%左右,抽穗后約占10%。水稻對氮的吸收,在分蘗期和孕穗期達到2個高峰[3],因此這兩個階段的氮肥施加一定要做到“足量,及時,高效”,這也是水稻維持良好長勢和增產增收的前提條件。再如,為了提高水稻結實率和增加粒重,應按照插前底鋪30%,分蘗始期施20%的配比施加氮肥;同時,水稻分蘗高峰期應施接續肥15%,穗肥抽穗前20~25天施25%,齊穗施粒肥10%。依照這樣的配比,可以充分滿足水稻在分蘗期、拔節期及孕穗期的肥力需求,同時在合理配比基礎上提升肥料利用水平。
有機肥與無機肥的結合是水稻肥力管理的重要舉措,也是改善土壤肥力,促進水稻生長發育的必要手段。傳統的水稻種植長期以大量的化學肥料為主要施肥方式,在短期內提升了水稻產量,但長期下來卻日益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有機質含量,破壞了土壤的通透性與肥力復合能力。
因此,通過定期施加有機肥,能夠改善土壤肥力結構,逐步恢復土壤肥力,提升無機肥的后續轉化水平,確保水稻健康生長。如,在稻田翻地或旋地前,施加腐熟的優質農家肥,可按 15 ~ 22.5 t / hm2的標準適用[4],同時與無機肥復合施加,能夠不斷改善土壤肥力結構,提升土壤通透性與有機質含量,為水稻栽培、種植創造良好條件,同時奠定穩產增收的土壤肥力基礎。
傳統的水稻施肥方式多以表層施肥為主,不僅肥料利用率降低,而且很容易造成肥料的浪費及閑置。相關研究指出,氮肥的表層施肥吸收率僅30%~45%左右,通常不超過50%,而磷肥的當季利用率僅25%上下,鉀肥利用率約30%~55%[5]。在大力實施表層施肥造成浪費的土壤中,肥料未經充分吸收,不僅造成肥力水平下降,同時會引發土壤板結、地下水污染等突出問題。從提升水稻肥料利用率和吸收率的角度入手,應在春季旋板田或秋翻春季以旋代耙時,將有機肥、硅肥、硫酸鎂鋅等底鋪肥料一次性全層施入,降低肥料的損耗與浪費,提升肥料綜合利用率。
綜上所言,水稻穩產增收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肥料的有力支撐,而施肥不僅是一項技術性工作,同時也需要耐心、細心與恒心的保障。從提升肥料利用率的角度入手,要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優化階段性、周期性施肥配比,提升肥料配比水平,將有機肥與無機肥搭配使用,提升全層施肥能力,降低肥料損耗,確保肥料轉化為水稻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唯有此,水稻種植才能進一步夯實肥力基礎,進而為穩產增收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