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月,王俊宏,陳芳,曹童童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100045;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100700]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為感染肺炎支原體后,支氣管及肺泡的急性炎癥。該病全年散發,以秋末、冬初為發病高峰。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是在MPP 基礎上合并肺內并發癥,如胸腔積液、肺不張、支氣管擴張、壞死性肺炎、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以及肺外并發癥等,常涉及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D-二聚體來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纖維蛋白凝塊,可以反映纖維系統溶解功能,其水平升高常表明體內的高凝狀態及繼發性的纖維蛋白溶解亢進。研究表明[1-2],D-二聚體對重癥肺炎的評估有一定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通過對MPP患兒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D-二聚體對于MPP 診斷、治療及病情判斷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確診為MPP 的住院患兒357 例。其中,男性187 例,女性170 例;平均年齡(7.08±2.82)歲。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 版[3]MPP 的診斷標準:①發熱、持續劇烈咳嗽;②X 射線所見遠較體征顯著,可見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及間質性肺炎等;③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無效;④PCR 法檢測MP-DNA 陽性,和/或血清MP 抗體滴度≥1∶160。排除標準:①伴有原發性心腦、肝腎、血液系統等疾病者;②3 個月內因肺炎反復住院患兒;③病歷資料不完整者。
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所有患兒的血漿D-二聚體水平,正常值為0~0.243 mg/L。入院后24 h 內,抽取患兒靜脈血2 ml,3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應用美國IL 試劑盒(美國沃芬公司),采用ACL TOP 700 全自動凝血儀(美國沃芬公司)進行檢測。根據D-二聚體水平從小到大排列,分為3 組。第1 組142 例。其中,男性71 例,女性71 例;平均年齡(7.04±3.12)歲;D-二聚體水平< 0.729 mg/L。第2 組97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46 例;平均年齡(7.09±2.71)歲;D-二聚體水平為0.729~1.458 mg/L。第3組118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3例;平均年齡(7.12±2.54)歲;D-二聚體水平>1.458 mg/L。
抽取患兒靜脈血2 ml,3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速率法檢測乳酸脫氫酶(LDH)水平,采用凝固法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定量(FIB)、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采用發色底物法檢測抗凝酶Ⅲ活性(AT-Ⅲ)。抽取患兒靜脈血2 ml,采用魏氏法檢測紅細胞沉降率(ESR)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 反應蛋白(CRP)水平,采用半導體激光器流式細胞計數法檢測白細胞(WBC)水平,采用液壓聚焦阻抗測量法檢測血小板(PLT)水平。比較3 組患兒的LDH、ESR、CRP、WBC、PLT、PT、FIB、APTT 及AT-Ⅲ水平;比較有無肺內并發癥患兒的D-二聚體水平;研究D-二聚體水平與各項指標的相關性。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采用非參數H檢驗,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組LDH、CRP、WBC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 組呈遞增趨勢;3 組ESR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第2 組LDH、CRP 高于第1 組(P<0.05);第3 組LDH、CRP、WBC 高于第1 組和第2組(P<0.05)。見表1。

表1 3組LDH、ESR、CRP、WBC比較 M(P25,P75)
3 組血漿APTT、AT-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 組PT、FIB、PLT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第2 組AT-Ⅲ低于第1 組(P<0.05);第3 組APTT、AT-Ⅲ低于第1 組(P<0.05);第2 組和第3組APTT、AT-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PT、APTT、FIB、AT-Ⅲ、PLT比較 M(P25,P75)
357例MPP患兒中,存在肺內并發癥患兒252例。其中,胸腔積液164 例,肺不張20 例,壞死性肺炎7 例,閉塞性支氣管炎3 例,同時合并胸腔積液、肺不張35 例,胸腔積液、閉塞性支氣管炎7 例,胸腔積液、壞死性肺炎6 例,胸腔積液、支氣管擴張3 例,肺不張、壞死性肺炎2 例,合并胸腔積液、閉塞性支氣管炎、壞死性肺炎3 例,胸腔積液、壞死性肺炎、支氣管擴張1 例,胸腔積液、肺不張、閉塞性支氣管炎1 例。有肺內并發癥患兒的血漿D-二聚體水平為1.10(0.60,2.84),無肺內并發癥患兒D-二聚體水平為0.63(0.36,1.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4.565,P=0.000),有肺內并發癥患兒的D-二聚體水平較高。
MPP 患兒D-二聚體與LDH、CRP、是否伴有胸腔積液、WBC 呈正相關(P<0.05),與APTT、AT-Ⅲ呈負相關(P<0.05),與ESR、PT 無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各項指標的相關性
MPP 的發病機制可能與支原體肺炎載量過多、耐藥、黏液分泌增多、高凝狀態、混合感染、社區獲得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毒素及免疫功能紊亂等多種因素相關[4-6]。而MPP 患兒常見血漿D-二聚體升高,存在高凝狀態,考慮為支原體肺炎感染后,激活體內炎癥介質,造成毛細血管內皮組織損傷,釋放出一些促凝的物質,導致機體凝血系統功能紊亂,從而形成微血栓,甚至肺栓塞,造成肺組織壞死[7-8]。近年來,凝血功能異常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重視。血漿D-二聚體水平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癥肺炎的嚴重程度,SMPP 患兒早期應積極給予抗凝治療,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9]。
CRP、LDH、ESR 均為反映炎癥程度的相關指標。CRP 作為急性炎癥的敏感指標,常用于炎癥的診斷,其水平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通常其水平越高炎癥反應越重。CRP 與MMP 的病情程度呈正相關,CRP> 40 mg/L 可預示有重癥及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可能[10-11]。血清LDH 與肺部疾病關聯密切,許多肺部疾病均表現為LDH 水平升高,檢測LDH 對早期識別重癥MPP 具有重要意義[12]。LDH 水平的高低可判斷應用激素的時機,INAMURA[13]研究認為當LDH≥410 IU/L 是應用激素的合適時機。CRP 與LDH 不僅可以反應肺炎的嚴重程度,還是肺外組織損傷的重要標志物[14]。本研究357 例MPP患兒中D-二聚體< 0.729 mg/L 者142 例,占39.78%,最多見。隨著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CRP、LDH的水平逐步升高;D-二聚體為0.729~1.458 mg/L的患兒,其CRP 水平中位數為35 mg/L,其中45.36%的患兒CRP 水平> 40 mg/L,D-二聚體> 1.458 mg/L的患兒,CRP 水平中位數為56 mg/L,提示D-二聚體> 0.729 mg/L 的患兒有SMPP 的可能,血漿D-二聚體可作為早期判斷SMPP 的指標之一。而D-二聚體> 1.458 mg/L 的患兒,CRP、LDH 水平最高,較D-二聚體為0.729~1.458 mg/L 的患兒升高近1 倍,提示D-二聚體水平越高,病情越嚴重,體內炎癥反應越劇烈。本研究MPP 患兒的WBC 水平正常或輕度升高,均在正常范圍內,考慮WBC 對MPP 的預測意義不大。3 組患兒的ES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考慮與數據丟失、臨床資料不完善有關。
在支原體肺炎感染時,凝血功能異常可加重肺炎的嚴重程度。臨床常用PT、APTT、FIB、AT-Ⅲ來評估凝血功能。PT 主要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活性,為外源性凝血功能的檢測指標。APTT 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因子是否異常,包括Ⅷ、Ⅸ、Ⅺ等。AT-Ⅲ則可以反映機體抗凝系統的功能,支原體肺炎感染時,抗凝酶Ⅲ常減少,可能與凝血酶大量產生,AT-Ⅲ被消耗所致。有研究表明,APPT、PT 是檢測機體凝血功能較敏感的指標[15]。LI 等[16]發現MPP 患兒較正常兒童APTT、PT時間縮短,其機制可能與支原體肺炎感染病程長,凝血因子代償性增多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3 組患兒的APTT、AT-Ⅲ隨D-二聚體的升高而減少,第1 組和第3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第2 組和第3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D-二聚體水平< 0.729 mg/L 的患兒凝血功能異常并不明顯,而D-二聚體> 0.729 mg/L 的患兒,內源性凝血因子和抗凝系統功能發生紊亂。相關性分析顯示,D-二聚體水平與APTT、AT-Ⅲ呈負相關,與LI[16]的研究一致,提示兩者降低對MPP 可能存在一定的診斷或預測價值。
MPP 易出現肺部并發癥,以胸腔積液、肺不張最為常見,其次為閉塞性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壞死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等,甚至合并肺栓塞[17-18]。有研究表明,在52 例難治性支原體肺炎患兒中,13.5%的患兒出現胸腔積液[19]。本研究357 例MPP 患兒中,存在肺內并發癥患兒為252 例,其中合并胸腔積液220 例(61.62%),肺不張58 例(16.25%),閉塞性支氣管炎14 例(3.92%),壞死性肺炎19 例(5.32%),支氣管擴張4 例(1.12%)。本研究發現,有肺內并發癥患兒D-二聚體水平比無肺內并發癥患兒D-二聚體水平升高,且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提示D-二聚體水平越高,合并肺內并發癥的可能性越大,有發生后遺癥的風險。顧海燕[20]對165 例MPP 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肺部伴有肺實變、胸腔積液、肺不張的MPP 患兒D-二聚體升高,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MPP 患兒的炎癥反應與凝血異常之間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本研究MPP 患兒的D-二聚體水平與LDH、CRP、是否伴有胸腔積液、WBC 呈正相關,血漿D-二聚體可作為早期判斷SMPP 的指標之一,且能夠反映MPP 的嚴重程度,為臨床治療和監測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