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軍, 屈耀輝, 楊存進, 吳紅剛
(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肅 蘭州 730000)
囊謙至多普瑪段是G214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特殊困難路段約6.5 m,路面寬度為7.5 m。該路段位于青海東部偏南地區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該地區自從新生代(KZ)以來地殼新構造運動頻繁發生,地質構造及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地層巖性較差,斷裂破碎帶與褶皺不斷增長,受人為因素及降雨等的影響,經常出現滑坡、路基下陷及邊坡塌滑情況。常見滑坡治理方式包括坡面防滑與排水等。坡面防護是向坡面上噴射砼,從根本上防止滑坡的發生,但其成本較高,只適合小面積滑坡,不適用于滑坡多發的大面積區域;通過排水解決滑坡,需大面積布置排水孔和砼片石,工序過于麻煩。使用抗滑樁加固滑坡巖土,將抗滑樁插入滑動面下的穩定層中,利用穩定地層巖土錨固作用抵抗滑坡推力,從而穩定坡體結構。該文研究抗滑樁治理囊謙至多普瑪段公路滑坡的情況,并研究濕化作用對抗滑樁的影響。
該路段滑坡抗滑樁橫截面見圖1。

圖1 抗滑樁橫截面
使用有限元法計算抗滑樁,能考慮影響樁基工作性能的所有因素,包括動力效應、固結效應及非線性性質等,能充分考慮三維效應計算樁周及樁中的變形和應力。數值模擬抗滑樁時會遇到很多影響因素,包括抗滑樁和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砼中鋼筋用量、土體物理力學指標和變形指標。模擬抗滑樁和周圍土體相互作用時使用非線性彈性單元。為加強有限元模型的非線性求解收斂性,采取如下措施: 1) 使用增量求解技術,結合線性搜索技術,實現變形歷程跟蹤。2) 合理劃分荷載子步數,降低非線性程度。
計算非線性時最常用的收斂方式為力收斂準則和位移收斂準則。采用位移收斂準則時總位移精確值t+ΔtwT與第i次迭代生成的位移增量Δw(i)的比值需保持在一定精度內,公式如下:
(1)
式中:lw、‖‖2分別為給定的位移精度與矢量的二范數。
一般情況下按下式判斷:
(2)
與位移收斂準則相對的力收斂準則為:
(3)
式中:e為力的增量。
抗滑樁結構計算時,力收斂準則精度控制在2%~5%,位移收斂初始容差低于1%。為實現收斂,降低收斂容差,反復計算后,獲得逐漸平穩的相鄰誤差求解結果,使用二范數收斂準則調整收斂精度。解決非線性求解收斂性問題后,構建抗滑樁有限元模型。
(1) 劃分網格與模型計算。邊坡發生干濕循環,導致滑坡。該項目所在地區年降水量較高,降水時間較長,需進行濕化有限元分析。邊坡計算網格見圖2,抗滑樁長度與樁徑分別為10、1 m。抗滑樁有限元計算分為兩級,一級是在巖層和土層中的原始應力狀態;另一級是由于降雨導致的入滲濕化。該項目因降雨入滲導致土體膨脹,水分不能正常向下入滲,通常情況下入滲深度為2~4 m,數值模擬時設定濕化深度為3 m。采用等應力法分析濕化作用對抗滑樁受力和變形特性、邊坡安全的影響。

圖2 邊坡濕化模型
(2) 本構模型與計算參數。土體變形受到加荷應力路徑與荷載大小的影響,應力應變關系呈現非線性。土體的變形性狀采用鄧肯非線性彈性模型模擬,采用鄧肯E-v模型:
(4)
(5)

假設土體為一種均質各向同性材料,通過濕化變形試驗獲取計算參數,表1為鄧肯E-v模型的計算參數,表2為抗滑樁-接觸面耦合彈簧的計算參數。

表1 鄧肯E-v模型的計算參數

表2 抗滑樁-接觸面耦合彈簧的計算參數
模型左右兩側施加X向約束,前后兩側及底側分別施加Y、Z向約束,模擬路堤荷載作用下邊坡軟弱地基面的沉降。獲取天然地基初始單元,不考慮抗滑樁和路堤單元,對路堤的水平分層分布進行模擬,得到整個土體的側移與沉降。
使用Surfer軟件繪制土工離心模型與FLAC3D模型,針對使用抗滑樁和未使用抗滑樁2種工況進行分析,得到邊坡軟弱地基區域在路堤荷載作用下位移等值線圖(見圖3)。從圖3可看出:未使用抗滑樁時邊坡坡腳出現較明顯的地層隆起,而使用抗滑樁后未出現明顯隆起,抗滑樁對地基的水平位移發揮了限制作用,說明抗滑樁能有效治理囊謙至多普瑪段公路滑坡。

圖3 位移等值線圖(單位:mm)
設置2.5、4.5、6.5、8.5 m 4種抗滑樁樁距,其他參數不變,分析抗滑樁樁距敏感性。4種工況下沿抗滑樁深度方向(X方向)的水平位移與彎矩分布見圖4。從圖4可看出:樁距越大,抗滑樁承受的水平位移與彎矩越大,總體增長趨勢較緩和,表明邊坡內的側向荷載向抗滑樁轉移,需提高抗滑樁的剛度才能有效治理滑坡災害。綜合考慮成本和可行性,確定抗滑樁樁距為4.5 m。

圖4 樁距對抗滑樁水平位移與彎矩的影響
濕化作用會對抗滑樁造成影響,圖5、圖6為濕化前后抗滑樁受力和變形的變化情況。從圖5、圖6可以看出:受濕化作用影響,抗滑樁的大主應力在抗滑樁深度為5 m時出現較大增幅,主要是由于邊坡和抗滑樁之間協調變形,上部土體產生的下滑力由抗滑樁承擔,阻止土體下滑,有效治理滑坡災害;抗滑樁深度對小主應力的影響較小,且出現反復變化;隨著抗滑樁深度的增加,濕化作用對抗滑樁位移的影響越來越小,主要原因是濕化只在土體表層發生,抗滑樁埋放較深時,土體濕化不會對抗滑樁產生影響;濕化作用對抗滑樁沉降的影響較小,在5 mm內,但沉降增幅約80%,濕化作用對抗滑樁沉降的影響較大。

圖5 濕化作用對抗滑樁應力的影響

圖6 濕化作用對抗滑樁位移沉降的影響
采用抗滑樁治理G214線囊謙至多普瑪段公路滑坡,解決非線性求解收斂性問題后,構建有限元模型對抗滑樁加固進行計算,模擬路堤的水平分層分布,獲取整個土體的側移與沉降。結果顯示:樁距會對抗滑樁治理滑坡造成影響,樁距越大,抗滑樁承受的水平位移與彎矩越大;巖土的濕化作用也會對抗滑樁治理滑坡造成影響,濕化會提升抗滑樁的大小主應力,增加邊坡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