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興洲


(一)
我與何亞斌同志見面相識的時間雖然不太長,但自感“神交”已久。從共同關注和研究中國企業產權交易和轉讓開始,算來已有30多年的共識了。
從1986年開始,我所供職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當時稱“國務院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市場部,在全國系統調查和研究企業改革、企業兼并和國有企業產權轉讓問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其中。1988年1月,我們中心與武漢市政府聯合召開了“全國企業產權轉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一起研究探討企業產權交易和轉讓問題,對當時企業兼并的“武漢模式”進行了討論,對國有企業產權明晰化等問題也進行了前瞻性研討。與會專家解放思想,暢所欲言,進一步厘清了企業兼并和產權轉讓的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對于推動全國的企業改革和產權市場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會后,由我整理了題為《發展企業產權市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徑》的會議綜述,將與會專家們提出的“促進中國企業產權交易改革,加快要素市場形成”,“創造必要的市場環境,設立企業產權交易所,盡量使企業在場內集中交易,以便于統一管理和協調,并能促進較大范圍內的競爭”等觀點,進行了概括性綜述(見《經濟工作通訊》1988年3月23日)。據何亞斌同志考證,這篇《會議綜述》作為匯報材料,由時任武漢市市長的趙寶江同志匯報給時任國家體改委主任的安志文同志,安主任又向中央領導作了匯報,從而直接促成了我國第一家企業產權交易機構——“武漢市企業兼并市場事務所”于當年5月11日的誕生(見何亞斌著《產權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的市場實踐》(以下簡稱“《市場實踐》”第22-26頁),這是令當時所有研究和實踐企業產權交易的人們深感欣慰的。
何亞斌同志1993年在湖北省鶴峰縣任縣委書記兼縣長時,就在全縣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并開展產權交易實踐活動;1998年,他又從廳級干部轉行,創建了湖北產權交易所(今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并任董事長達11年。他是中國產權交易和產權市場建設名符其實的改革者、探索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2018年,為全面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未來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大思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組織所內和社會上對市場體系有深入研究和影響力的專家,共同撰寫《改革開放40年:市場體系建立、發展與展望》一書,其內容涵蓋了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以及與市場體系運行密切相關的價格機制、信用體系、法律體系等專題。3月20日在我中心召開專著編寫工作啟動會,何亞斌同志以作者身份參加了會議,我就與他見面相識了,其中《中國產權市場建設與發展40年》專題就由鄧志雄、何亞斌等幾位同志共同高質量地撰寫完成。該書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時任主任李偉同志、黨組書記馬建堂同志分別作序,并于2018年12月18日——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日,在北京出版首發。何亞斌等同志為這部書的寫作和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參見《市場實踐》之附錄一)。自此之后,我與何亞斌同志在產權市場發展、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和學術聯系逐漸多了起來,對他的研究經歷和身體力行的實踐探索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
《市場實踐》是作者的一部研究成果自選集,它比較完整地呈現出作者20多年來對產權經濟學理論研究以及在中國市場實踐推動中的脈絡和軌跡。從全書的內容可以看到作者持之以恒的研究和對產權理論研究的貢獻。
關于產權市場的定位,何亞斌早在2000年就提出:“資本市場有兩塊,一塊是證券交易市場,歸中央監管,且地方能上市的企業面畢竟很小;另一塊是產權交易市場,這才是地方真正可控制、可作為、能自主發展的廣闊空間”(見《市場實踐》第140頁,下同)。長期以來,關于產權市場是否屬于要素市場,是否屬于資本市場,理論界一直爭論不斷,2015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對此有了明確闡釋。該文件的表述是:“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通過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企業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這表明,證券交易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都是資本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證明作者的研究具有前瞻性。關于產權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七大生產要素中處于什么地位的問題,作者與著名經濟學家常修澤教授在2020年5月撰寫的一篇文章《要素市場化配置與產權市場命運》中闡述:“產權是各種生產要素的生命和精髓”(第305頁),“每類生產要素都有產權”(第309頁),“第一,從廣義上說,產權是覆蓋到各種生產要素上的”;“第二,產權是生產要素的內在屬性,并構成其生命”;“第三,產權制度完善與要素市場化配置,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兩大重點”(第302-304頁)。這些觀點之鮮明,認識之獨到,如果沒有長期的系統研究是無法提出的。
除了產權理論的研究貢獻,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更注重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將產權理論運用于實踐、指導實踐。例如,關于中國的產權市場究竟怎么建?是建一個由中央政府部門統一監管、全國集中交易的大市場,還是利用各省市已經存在的產權市場建立區域產權市場?這既是理論問題,也是針對中國國情的具體改革實踐問題,更是曾經困擾各方的市場建設路徑問題。2003年,新組建的國務院國資委提出,根據企業國有資產的出資人代表和監管權限,分級選擇產權交易機構。即中央企業國有資產的授權交易機構,由國務院國資委選擇;省級及以下政府代表的出資企業國有資產的授權交易機構,“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下”,由省級國資委負責選擇,這基本厘清了我國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思路。然而,在各地出現的一些省內產權交易機構林立,重復建設、低效競爭等無序狀況依然沒有明顯改善。對此,2005年春,時任湖北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兼產權交易所負責人的何亞斌同志就明確提出,以“五統一”的原則將湖北各地的市場整合成全國第一個統一規范的區域產權市場,并用3年時間推進到位,完成了統一監管機構、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審核鑒證、統一收費標準,受到國務院國資委的高度評價,認為“湖北模式”“非常符合中國產權市場的發展方向”(見作者自序第6頁)。據了解,重慶、山東等地借鑒湖北的經驗,也實現了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的“五統一”。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明確了改革和完善國有產權交易制度,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四統一”原則:即實行統一信息披露、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系統、統一過程監測”。這可以說是對湖北產權市場建設實踐探索的充分肯定(見作者自序第6頁)。《湖北產權市場是怎么創建起來的》一文(第31-69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何亞斌同志為此傾注的心血,付出的艱辛。
關于產權市場的融資功能,這也是一個運用產權理論指導改革實踐的重要問題。產權市場既然被定位為資本市場,就必須具有融資功能。然而產權市場拿什么為企業融資?不能發行股票、債券,也不能開發金融衍生品,各方面都認為是個難題,而何亞斌同志在湖北的實踐探索中的破解了這一難題。2006年春,他提出利用省股權托管中心所托管的未上市企業的股權資源,將有融資需求的武漢東湖高新區企業股權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質押,與商業銀行合作,開展股權質押融資并初見成效。時任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張靜同志調研后認為這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新方式”,實踐證明是可行的,并寫出文章推介這一創新。2015年,湖北省政府還將這種做法推廣到全省。股權質押雖然屬于間接融資工具,但不是傳統信貸通常采用的以實物資產作為抵押,而是出質人以其所擁有的股權作為質押,通過具有金融資本屬性的“股權”進行增信,這就體現了產權交易市場的融資功能。湖北產權市場在15年前就開始了這方面的創新探索,而且持續鞏固成果、發展至今,實屬不易(見《市場實踐》第186-191頁,作者自序第4-5頁)。
以上的產權理論研究貢獻和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做法大多體現在《市場實踐》這部著作中。該著作除了內容豐富、理論性強之外,在整體架構、謀篇布局方面也頗為用意。
(三)
產權制度的完善和生產要素的市場優化配置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中國產權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為推動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基礎制度支撐和重要操作平臺,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服務各級國有企業實施“混改”、實現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有機融合共同發展的主要平臺。我國已進入“十四五”規劃時期,并開啟了國家邁上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產權市場的發展大有可為。
近段時間以來,各方面都高度關注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高水平的市場體系的最新精神,如2020年3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2020年5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1月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等。今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會議強調,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這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最新精神的發布,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高度重視,也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和認真研究,并用于指導中國市場體系發展和完善的偉大實踐。中國的產權理論仍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的產權市場也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在此過程中,亟需既有深入的理論研究價值,又能夠切實指導產權市場實踐的高質量研究成果。何亞斌同志的《市場實踐》一書就為“產權市場未來發展對策的謀劃”提供了一部頗具參考價值的著作。
從事改革和發展的理論研究需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馬拉松”精神,需要有不懈努力、久久為功的毅力與決心。何亞斌同志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投身我國的產權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開拓,至今已有20多年的時間,他仍然筆耕不輟,為產權市場的發展和完善貢獻智慧和力量。他的作為體現了勇于改革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這種“精氣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我衷心祝賀何亞斌同志《市場實踐》的出版,也熱忱地期待如我的朋友、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原局長鄧志雄同志在本書序言中所說的,“希望能激勵產權界更多新老朋友也積極加入進來,共同書寫好中國特色復合資本市場的發展故事和歷史經驗。”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生生不息,奔騰向前。祝愿走過極不平凡的探索歷程、方興未艾的中國產權交易市場,在中國現代化建設新階段,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征程中更加朝氣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產權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的市場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自營直供)——淘寶網?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c-s.w4002-21748129813.9.128f685dro9a3e&id=62979405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