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2021年初春,有幸閱讀和學習了一部名為《產權交易實踐探索》的著作(以下簡稱“《交易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本書的內容和行文,一如作者的為人,厚重平實。作者馬志春,是我的大學同學,現擔任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董事長。
大學畢業26年,我們各自在不同領域奮斗,平素聯系及相談的機會甚少。如今認真閱讀志春同學的著作,深感他執著不減,才情滿滿。某種程度上,志春同學所做的工作,既是經營一個企業,也是奉獻一項事業。他在內蒙古產權交易領域執著深耕的17年,正值我國產權市場于舉步維艱中初步回暖、逐漸蓬勃發展的時期。期間,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在這塊充滿著創新與風險的熱土上進行了非常寶貴的探索。
2004年,志春奉命負責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之時,也正是內蒙古產權交易事業艱難拓荒時期。在我國產權市場定位長期模糊的情況下,由于政策支持十分有限,再加上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意識相對落后的區情條件,他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超常的努力硬是堅持下來,把一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產權市場做得風生水起。十幾年的耕耘,背后的付出和用心,不是常人能夠理解的。
這部31萬字的專著,我用了大約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通讀完成。一方面是我讀書的速度慢,另一方面是這部書的確需要用心閱讀。我在南開大學讀博士期間,主要研究方向是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治理,對產權理論有過基本了解,而對產權市場的認知,這部書讓我有了很多全新的發現。作為學者,我自認為讀懂這部書之后,才落筆寫這篇書評。
(二)
《交易實踐》一書,是志春同志的一部論文自選集,主要發表在《產權導刊》、內蒙古日報理論版、《中國產權市場發展藍皮書》、《現代國企研究》等報刊,是他十幾年如一日,在內蒙古產權交易領域不懈探索的寶貴經驗總結,也是他深度思考和實踐我國產權市場建設的具體路徑、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后,用心沉淀下來的重要理論結晶。
概括而言,《交易實踐》一書,主要圍繞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展開:一是內蒙古產權市場應該如何成長和進步;二是我國產權市場應該如何建設和發展。前者是區域產權市場的共性問題,后者是我國產權市場的全局視野,這兩個見解又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
具體而言,《交易實踐》一書廣泛涉及到我國產權市場所經歷過的,以及正在遇到的幾乎所有重要問題。諸如產權交易機構的建設和轉型、產權交易的業務創新、產權交易風險管控、產權市場信息化建設、市場主體合作共贏、交易平臺的生態構建等,作者均給出了自己基于實踐和理論思考詳實而又富有創見的回答。
由于《交易實踐》一書內容十分廣泛、系統、深刻和具體,我大致梳理和歸納,作者論及的重要問題至少有30多個,如果以中觀或微觀層面看,那么論及的問題就更多了。篇幅所限,本文摘要評介以下幾個問題。
1.產權交易機構建設,這是關系到一方產權市場興衰的重大問題。本書圍繞產權交易機構的文化建設、治理結構、團隊管理、業務流程再造、激勵約束機制構建等重要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論述,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作者甚至十分準確地運用到科學管理和人力資本管理的基本原理,來搭建產權交易機構管理的理論框架,可見其用心和用功。
作者能切身感受到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給產權交易機構建設提出的緊迫要求,十分注重和強調產權交易機構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認為“從社會專業分工的角度看,部門職能專業化、操作環節精細化應當是產權交易機構的發展方向”(見《交易實踐》第176頁,下同)。指出:“產權交易機構要擺脫傳統思維方式對于行業業態和企業運營模式的束縛,找到產權市場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未來內涵,不斷創新甚至引領產權市場的業態升級”(第203頁)。他提出以工匠精神打造和提升產權機構自身的發展質量,要求“產權交易機構應當站在客戶的角度認真梳理本機構所有與客戶有關的制度、流程、行為、設施以及所有的工作安排”(第205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還專門論述了“產權交易機構改革發展方法論”這樣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從問題導向、制度建設、成本控制等方面強調了產權交易機構建設的切入點(第198-202頁)。
十幾年持之以恒推進機構建設,最終形成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獨特的企業文化,這是企業員工長期凝聚共識的一個過程,也是全員的精神紐帶。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企業文化的形成,取決于企業領導人的追求和主導。本書系統總結了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和內涵,包括企業核心價值觀、愿景使命、行為準則等,分析了企業文化在機構管理中的獨特作用和實際效果(第155-159頁)。
2.基于公信力的規范經營和產權交易質量控制,這是本書著力較多的內容之一。作者甚至注意到了抑制產權交易過程中投機的重要性(第123頁),對于一位競爭性的從業者而言,體現了非常難得的社會責任意識。
產權交易市場一個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發現產權的公允價格,防止在公有產權交易過程中滋生尋租和腐敗,有效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產權權益。為此,作者將基于公信力的規范操作,提升到機構生命線的高度,進而上升為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作為一個團隊的價值觀體系。
作者強調:“產權交易機構應當視規范為生命,視公信力為核心競爭力”(第176頁)。要求自己的員工“永遠不做有違公平、公正、公開和誠信等方面的變通”(第204頁)。指出“企業的上市掛牌標準、融資規則、客觀信息披露、違規行為處罰等都體現出這個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這些規定決定了一個市場交易中的誠信基礎”(第225頁)。明確“產權交易機構首先應遵守自己的‘家規,而且要把遵守‘家規作為堅守底線的基礎來看待。產權交易機構的家規就是規章制度、交易流程、規范文件、決策機制所形成的一系列風險控制體系”(第201頁)。作者還詳細探討了產權交易機構質量控制的具體途徑,包括優秀企業文化的傳承、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激勵約束機制的保障與推動,以及先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第175-178頁)。
可以說,志春同志既領導了一家企業,也培養和教育了一個團隊。而懂得規范經營和質量控制的企業家,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主流,才能夠培育出基業長青的企業。
3.產權市場的業務創新,它維系產權市場永續經營,是產權市場創業者始終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沿著產權的內涵和市場的需要,不斷遴選和匯聚客戶資源,主動拓展新業務,這也是各地產權經營者面臨的共性問題。
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成立初期,主要是適應國有企業監管體制改革,服務于國有企業產權進場交易的程序性安排。可以說,伴隨著改革攻堅,中心一直面臨業務瓶頸制約的問題。志春同志則始終圍繞業務創新,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較早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蛻變,從一個準行政組織的負責人,蛻變為具有現代競爭和經營意識的企業家和創業者。
本書相當多的篇幅,闡述了作者對產權市場業務創新的信念,論證了產權市場業務創新的路徑和方法,體現了作者寬闊的經營視野。在作者看來,產權市場的邊界,實際就是一切非標準化的資產權益標的(第99頁),一句話說明了問題,即賦予了業務創新的動態性和開放性。作者堅信:“市場終究要回歸市場本來的面目,靠政策保護的市場沒有生命力”(第11頁)。他指出:“產權市場的交易品種不但要涉及國有資產,還要涉及民營產權,不但要做好礦業權、林權等資源性產權,還要做好非上市公司股權和區域柜臺市場,不但要做好知識產權更要做好排放權等創新性產權,這樣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區域要素資本市場”(第91頁)。為此,作者詳細探討了產權市場參與國企混改、股權登記托管、民營企業產權交易、企業集中采購等方面的內容,特別是對產權市場參與金融產權交易以及文化產權交易的討論,非常具有前瞻性。作者的論述,都有相應的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和實踐依據,閱讀以后,能使讀者感受到,我國產權市場是一個值得好好經營,并且擁有廣闊前景的領域。
正如作者在本書序言中所寫:“在我們眼里可以說產權無處不在,就看你有沒有想象力,即使是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交易標的,我們也堅持做下去,并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突破。久而久之,這不但讓我們對產權市場的廣闊前景深信不疑,更增強了整個團隊做好產權交易市場平臺的事業心和進取心”(作者自序第4頁)。沒有執著的用心和長久的堅持,不可能表現出如此的定見與定力。現在的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隨著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展,客戶資源已經不再是短板問題,更超越了交易代理或交易中介這樣的角色,業務范圍已經廣泛覆蓋了全要素交易,搭建起了全鏈條和多層面相互聯動的網絡化產權交易平臺。
4.產權市場的信息化建設和交易機構的聯合發展,這是作者努力倡導和付諸實踐的重要關切所在,也為建立全國產權交易統一大市場做出了極為可貴的探索,取得了走向成功的經驗。2013年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建立全國產權交易統一大市場,同年夏,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布置了這項工作。關于產權市場的整合問題,志春的思考既未用可能性很小的行政化的方式延伸,也吸收了過去交易機構直接以股權紐帶方式整合市場的經驗教訓,而是采取交易機構共同發起互聯網云平臺實現業務鏈接的模式去開拓市場,創造性地針對我國產權市場區域分割、互不隸屬、同質化競爭的現狀,構建出我國以“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的統一大市場模型。我通讀全書,認為這是本書最大的亮點,也可能是對全國產權市場最突出的貢獻。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產權市場的競爭模式,也促進了產權市場的業態創新。作者對此進行了富有預見的展望與描述,他指出: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應用,將實現客戶自助交易和自主操作,交易所人員將逐步由前臺向后臺轉移,云平臺將成為具有公信力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社會基礎設施,產權市場將成為一個全要素流轉的一體化服務網絡(第259頁)。作者很早就注意到“互聯網+”對產權市場經營業態帶來的沖擊和機遇,指出“‘互聯網+正在不斷顛覆著一個又一個行業……作為交易所的業態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交易所了……資本的形成、流轉、運營正在被一個大網絡系統整合起來”(第46頁)。為此,作者在很多地方談及了數字化對于產權交易機構改造升級以及在產權市場聯合共建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指出產權市場“要擺脫有形市場的概念,搭建互聯網化的基于大數據和云服務的系統平臺,這個平臺不再是區域分割的,而是后臺統一、全行業一體的格局”(第40頁),他還具體論述了以第四方公共信息平臺為核心內容的產權市場“四統一”建設構想(第45-48頁),對如何構建全國統一的產權市場進行了詳盡的闡述(第49-53頁)。
2016年,由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牽頭,聯合全國8家產權交易所共同出資成立的產全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為全行業首個全流程互聯網產權交易云平臺,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跨區域產權交易云平臺,志春同志擔任了產全云的總經理。產全云投資開發的“e交易”系統,使產權市場大數據的商業化應用模式得以落地,極大拓展了產權交易的覆蓋面,將更多的要素資源源源不斷地匯聚到平臺上來,便利了產權的競價和交易機制,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本書詳細介紹了產全云的創建過程、運作模式以及所獲得的顯著成效。
我們現在返回來看,作者實際上是沿著從產權交易機構建設到市場運營轉型,又從市場運營轉型再到統一交易平臺建設這樣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軌跡,不斷探索著我國產權市場的發展路徑,不得不說這里面一定凝結著我國從1988年“武漢市企業兼并市場事務所”設立,迄今為止33年,幾代產權人的共同追求和價值認同。
除前述內容之外,本書還廣泛探索到許多重要的理論問題,諸如對產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產權市場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機理、產權市場與經濟轉型、產權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產權市場繁榮的條件、產權市場邁向資本市場的邏輯理路、產權市場與金融市場的內在關系等很多方面,作者都進行了抽絲剝繭式的梳理和深度剖析,文章所提供的啟發,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使得這部定位實踐的著作,具備了理論方面的系統性和完備性。
(三)
最后,我覺得很有必要簡略談談我讀過此書之后的幾個感受,同時也是對隱藏在這部書里面的幾個重要特點進行一個旨要的概括。
1.憂患意識。作者對產權機構成立之初面臨的困境,對產權市場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礙,特別是近年來電商平臺的崛起和業務聚集,以及產權市場面臨被替代、分割和蠶食的危機,始終有著清醒的認識。“環境逼迫產權市場必須思考系統性的發展規劃,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道路”(第33頁)。憂患基于熱愛,作者未雨綢繆的精神值得尊重。
2.時代意識。作者始終把產權市場的發展,放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考量,將自己置身于時代發展的潮流之中,來定位產權市場的發展方向,探討如何做好產權交易工作。全書30多處,談及了數十個政策、法規與產權市場發展機遇的內在聯系。作者甚至將自己的視角延伸到了許多區域性或行業性的發展規劃,并進行了解讀。如果將這些政策解讀聯系起來,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產權市場一路走來的制度背景和我國產權市場所蘊蓄的巨大潛力。
3.服務意識。作者始終把產權市場建設與產權交易如何服務具體的經濟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包括產權交易服務實體經濟,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為企業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作者對產權市場如何系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與實踐,就是產權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代表之一。而解決好中小企業融資和發展問題,在我們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正如作者所強調的:“中小企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第129頁),產權市場服務中小企業更接地氣。
4.全局意識。作者對內蒙古產權市場作為一個區域產權市場的論述,只是作為具有共性個案的角度來處理的,并非偏于一隅,這就使得本書具有共同關切的意義。作者考慮的不僅是內蒙古產權市場的現狀和未來,而是把內蒙古的產權交易工作,自覺納入到中國的產權市場大局中進行通盤考慮,這對于當前國家要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要素市場體系意義重大,這種著眼全局的思維方法很值得學習。
5.創新意識。中國人尊重傳統更推崇創新,而創新除了基于理性思考之上的想象力,更有賴于環境的壓力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感。本書為我們傳達了一種理念,創新是在行動中思考而非思考后行動,凡是居于核心的事物會更趨于常規和穩定,而那些帶有多樣性和變化性的創新總會在邊緣地帶崛起,并在不斷創造和改變著未來。
盡管我做了反復的學習和梳理,這篇書評還是無法很好地再現本書的許多重要內容。一部好書的特質,是它的實質內容埋藏在書里面,需要讀者通過閱讀學習深入發掘。我希望讀者閱讀這部書的時候,能夠注重其內在聯系,作為一個體系來對待,并且還要多看其中的理論部分,這樣才能理解作者的用心所在。
盡管《實踐探索》這部書的受眾面,可能并不十分廣泛,并且還需要有人能夠意識到它的巨大價值。我評介這部書,認為它的有益之處是多方面的,有對學術界研究問題的啟發,也有對實務界頗為有益的借鑒,同時,對于各級各類企業經營者,這部書啟發我們將心思放在工作上,將自己的勤奮和才華書寫在祖國的各行各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千里之外,有機會閱讀到同學在產權領域多年來躬行實踐的心得,感慨他依然有著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披堅執銳的巨大勇氣,深感欣慰。祝賀志春同學《產權交易實踐探索》出版,也祝福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產權交易實踐探索》(中國金融出版社直營自供)——淘寶網?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c-s.w4002-21748129813.9.7acd685dhTPUUN&id=632000821422
[作者簡介]
張貴平,1973年出生,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國有企業治理、國有資產監管、公共政策、藝術哲學等。現任教于石家莊鐵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