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玉
隨著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未來我國需要的是語言應用型人才。所謂語言應用型人才,就是能將自己習得的知識轉變為自己的技能,而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停留于表面教學,要開展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高階思維。高階思維,是高階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核心素養要求下對于小學生語文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知識時代發展的關鍵能力之一。學非探其花,而需深剖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深度學習目前還存在很多困境與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走出困境,解決問題,創設高效多樣的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策略。
(一)教師缺乏重視度
當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對于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缺乏一定的重視程度。大部分教師在小學生進入高年級時,仍然按之前的節奏與方式進行語文教學。他們并沒有認識到學生已然處于從小學到初中的轉變階段,也沒有認識到初中語文相比于小學語文思維提升了很多,不再是學生看看書、記下生字就可以得九十多分的情況,因此忽視了語文高年級深度教學,也忽視了學生深度思維的培養。這不僅對于小學和初中的語文學習銜接產生不利影響,也對學生的語文思維和綜合素養培養產生了阻礙作用。
(二)學生缺乏主動性
高年級小學生仍然處于年齡尚小的階段,缺乏一定的獨立的思維能力與正確思考能力。他們還沒有認識到高年級拓寬自己的語文思維的重要性,也沒有認識到語文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生字或者是課文,還是按照以往的節奏和方式進行學習。對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制訂的拓寬學生深度思維的措施,例如“嘗試預習課文,將本篇課文與這一單元其他課文結合起來學習”這種任務,學生往往采取忽視的態度,只完成基本的練習題訓練。由此可見,學生自身對于拓寬思維缺乏主動性是當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思維發展的重要不利因素。
(三)教學方式單一
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保守是當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深度學習的重要障礙。很多語文教師在小學生高年級時仍將教材作為唯一的課堂資源,采取教師主導講授、學生被迫接受的機械化教學模式,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沒有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在小學生步入高年級時,教師應明顯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進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拓寬思維廣度,加深思維深度,提升語文綜合思維與核心素養。
(一)設計深度問題,提問拓寬思維
就語文本身而言,課堂上的師生交流效率尤為重要,而語文教師的提問作為連接教師與學生的重要環節,也就成為關系到語文課堂成敗的關鍵因素。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上進行高效的提問是當下語文界的熱點話題,語文教育專業普遍認為小學生語文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精神,讓學生學會提問和質疑。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四個維度——普通讀者、學生學習、教師教學、作者意圖。教師明確課堂目標,開展深度提問,不要單純側重于表面化碎片化的文本內容,而要挖掘文本思想的獨特性與深刻性。例如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下冊中沈從文的《臘八粥》這篇文章,從表面上可以提出的問題是文中八兒的性格特點以及哪些方面體現出了八兒面對臘八粥時的急切,而深刻問題則是通過這篇文章表現出來了作者沈從文的何種情感。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則要注重難易結合,尤其對于高年級小學生而言,更要設計能考查綜合分析與鑒賞能力的問題,切實通過課堂提問環節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與深度,使學生真正可以通過解答教師的問題提升自己的高階思維能力,做到深度學習,深度思考。
(二)開展群文閱讀,培養綜合思維能力
群文閱讀的首創者趙鏡鐘先生說:“隨著政府與學校逐漸提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識,小學生的閱讀數量、閱讀種類、閱讀質量都有顯著提升,然而,小學語文教師還是習慣于單篇文章的講解。出于對學生更高層次的獨立邏輯閱讀與分類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閱讀方式的創新,教師應注重開展圍繞一個議題涉及多篇文章的創新型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的單篇閱讀,群文閱讀具有很高的運用價值與實際價值,可以拓寬學生閱讀空間,實現綜合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開展群文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進而拓展深度學習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小學統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里”,其中諸多紅色文章以動人的文字、精美的圖片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將本單元幾篇文章結合起來講解,使學生在綜合體驗中感受革命戰士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還可為學生沿著部編版教材設置的歷史線補充相關史實,豐富紅色文化知識,告訴學生作為新時代小學生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由此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道德教育的滋養,感悟深度情感,促進深度學習。
(三)推動小組合作,提升獨立能力
傳統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為主導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種模式下的課堂氛圍較為壓抑,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不利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缺乏一定的人文關懷,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為此,語文教師應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成立語文閱讀學習小組。小學語文部分閱讀知識較為抽象難懂,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消化理解能力與長期的積累才能順利完成任務。每節課拋出問題和任務,分組討論解決。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組長也應給予不同層次的同學尤其是學困生發言機會,提升其學習信心與獨立思考能力。此外,在班級成立課外閱讀學習小組,小組長每周組織組員進行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拓寬閱讀廣度和加深學習深度,并將所有小組成員的優質閱讀成果匯總起來在每周一固定的讀書會上向全班同學加以展示。教師還可以鼓勵每個小組每周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一張閱讀成果手抄報,內容主要包括推薦書目、好詞好句、閱讀技巧和讀后感等等。選出優質手抄報貼在班級文化墻上加以展示,每個學期末,選出最優閱讀小組給予物質獎勵。
長期以來,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之所以被詬病,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生的學習常常淺嘗輒止,難以形成具有認知思維含量的綜合性學習氛圍。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就要采取相關深度教學措施為課堂注入無限活力,滿足學生內在的認知需求,從而引領學生順勢由表面學習走進深度學習。把握前提,在全情參與中深度學習;凸顯重點,在巧設問題中深度學習;綜合思維,在引領加工中深度學習;延伸拓展,在補充信息中深度學習。從而一步步引領學生探索深度學習方向,走向高年級語文深度課堂。
作者簡介: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歷山街道辦事處振興路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