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
在大埔縣高陂鎮黨溪村,有一座剛修葺好的“一正兩橫”瓦檐式土木結構的典型客家民宅“華鄂居”,這就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埔縣委書記賀遵道的故居。日前,大埔縣老促會一行來到這里采風,據介紹,“華鄂居”因年久失修,破損不堪。2020年,高陂鎮黨委政府撥出120多萬元,按“修舊如舊”原則對“華鄂居”進行修復,并著手展陳黨溪村史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賀遵道英烈閃光的革命事跡,旨在凝聚力量,助推鄉村振興,齊心建設黨溪村美好家園。
賀遵道(1900-1931),誕生于廣東省大埔縣高陂鎮黨溪村,父親賀選軒是當地有名的醫生。
19歲時,賀遵道由高陂仰文學校考入大埔縣立中學就讀。“五四”反帝愛國主義運動波及大埔后,賀遵道和廖其清、鄒師貞等人同大埔縣立中學的師生一起上街游行,還將清查的日貨公開在縣城汀江沙壩上焚燒,從而把大埔聲援北京“五四”學生運動的活動推向高潮。
1924年,賀遵道為了追求知識和進步,考入廣州的廣東大學。此時,廣州已成為革命的中心。在新的學習、革命環境中,賀遵道的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在共產黨員張善銘、鄒師貞、郭瘦真等人的引導下,賀遵道參加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新學生社”,認真閱讀、研究《共產黨宣言》《向導》等革命書刊,并積極投身于黨所領導的革命運動,不久就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10月,為了掃除東江軍閥陳炯明對廣州的軍事威脅,國民革命軍進行了第二次東征。賀遵道奉中共廣東區委的指示,隨東征軍進入潮汕開展革命活動。在隨軍活動過程中,他積極向當地農民、工人、學生等宣傳“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號召東江廣大人民積極配合東征軍消滅陳炯明叛軍。
1926年初,為了加快黨組織在梅縣的發展和開展工農運動,賀遵道被派往梅縣協助張維開展工作。梅縣黨組織和工農運動在賀遵道等領導下得到迅速發展,并召開工人代表大會,從而把梅縣的工人運動推向了新的高潮。
1926年7月,賀遵道調任中共汕頭地委秘書。此時,東江各縣工農運動蓬勃發展,但因人員不夠,工作難于普及和深入。為此,賀遵道與羅明、賴先聲等積極籌備開辦了一所東江工農養成所,培養工農干部。賀遵道親自講課,在學生中培養和發展了一批黨員,解決了在東江所屬各縣開展工農運動干部不足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東江工農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展。
由于東江地區工農運動的迅猛發展,直接觸及國民黨右派和剝削階級的利益。1926年12月11日,國民黨右派乘汕頭市總工會委員長楊石魂到揭陽參加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之機,利用反動分子周伯初等指使流氓綁架楊石魂。賀遵道得知消息后,一面急電告知在梅縣的彭湃,一面組織全市工人舉行大規模罷工示威,要求軍政當局立即放人,并揭露國民黨右派指使流氓綁架楊石魂的尋釁事實真相,終于迫使當局于12月17日釋放了楊石魂。
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在廣東發動政變后,汕頭市國民黨反動當局亦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賀遵道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并沒有被嚇倒,而是留在汕頭堅持斗爭。他一方面掩護、組織公開活動的黨、團員和革命群眾撤離汕頭轉入農村開展活動;另一方面領導未公開暴露身份的黨、團員隱蔽在汕頭堅持地下斗爭。
同年8月1日,共產黨人在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起義部隊隨后南下廣東。為了做好接應起義軍的工作,中共汕頭地委派賀遵道、郭瘦真等前往大埔縣迎接起義軍入粵。從9月18日起,賀遵道與郭瘦真一起指揮東江工農武裝密切配合起義軍,在廣東大埔的三河壩與敵軍展開了激戰。10月1日,賀遵道與起義軍一起堅守筆枝尾山陣地,頑強戰斗,與敵血戰三晝夜,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他們還組織當地群眾、農軍為起義軍送茶、送飯、抬運傷員。起義軍撤離三河壩時,賀遵道又組織大埔的工農武裝及學生為起義軍帶路,做好傷員的安置工作。
起義軍撤離三河壩后,賀遵道與郭瘦真等人在高陂澄坑村黃海波家開會,研究起義軍三河壩戰役后,如何開展武裝斗爭的問題。會議根據敵錢大鈞、黃紹竑部到處搜捕起義軍留下的部分人員和工農武裝的情況,決定將參加三河壩戰役的留守人員轉移到豐順、饒平、潮安、大埔交界的鳳凰山一帶隱蔽,以避敵軍“清剿”,保存了工農武裝的實力。
同年11月,賀遵道、郭瘦真在黎源(今大埔縣桃源鎮)郭氏學校召開會議,傳達了廣東省委聯席會議精神。根據省委的指示,決定進行高陂暴動。為了做好暴動的準備工作,賀遵道親自布置工農革命軍第十五團干部深入高陂鎮進行詳細的偵察,并將暴動指揮部移到高陂留田。1928年1月1日凌晨,賀遵道等率領工農革命軍十五團第二營全營戰士及嶺東瓷業工人、高陂學聯部分學生、老師和赤衛隊共計500多人舉行暴動,一舉占領了國民黨高陂區黨部和區署,取得高陂暴動的勝利。
高陂暴動,使國民黨反動派大為震驚,慌忙從潮安派出一個營的軍隊向高陂反撲。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了保存實力,賀遵道等決定避敵鋒芒,保存實力,主動撤出高陂向山區轉移。敵軍重占高陂后,懸賞通緝賀遵道,并將他的父親賀選軒拘禁,查封了他家在高陂的兩間商店。但賀遵道毫不動搖,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心。他帶領工農革命軍第十五團,利用夜晚不斷襲擊騷擾國民黨高陂駐軍,打擊鄉村里的土豪劣紳。
1928年1月23日,中共大埔縣委召開縣委擴大會議,賀遵道當選為中共大埔縣委書記。此時,由于敵人到處搜捕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有的人出走南洋,有人出現懷疑情緒。面對這一情況,賀遵道更加深入地做好干部群眾工作,鼓舞同志們堅定革命信心,從而穩定了革命隊伍。5月3日,工農革命軍第十五團在賀遵道、李明光等人的率領下,攻克了百侯國民黨區黨部和民團總部,鎮壓了反動頭子楊竹史、楊大目,群眾無不拍手稱快。由于各地不斷地進行武裝暴動,給予大埔地區國民黨反動派以沉重的打擊。
1928年6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潮梅特委與東江特委合并,組成東江特委。賀遵道調東江特委,負責宣傳工作。此時東江地區由于受國民黨軍隊的殘酷“圍剿”,革命斗爭已轉入低潮。為了開創東江革命斗爭的新局面,賀遵道與彭湃、林道文、古大存等一方面深入發動群眾,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動員群眾參加紅軍;另一方面積極與各縣聯系,收集被打散的工農武裝,集中到八鄉山、銅鼓嶂、九龍等地堅持武裝斗爭。1929年4月,賀遵道任中共東江特委委員。同年6月中旬,東江特委召開第二次黨代表大會,賀遵道在會上當選為東江特委常委。9月,東江特委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他再次當選為東江特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婦委書記。賀遵道在東江特委工作期間,積極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為東江的土地革命斗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30年春,賀遵道調中共廣東省委工作,任巡視員。不久,他奉中共廣東省委之命,調任順德中心縣委書記。賀遵道到任后,積極深入村鎮,領導蠶業工人和群眾開展對敵斗爭。1931年1月,因叛徒泄密,賀遵道與順德縣委全體成員被捕,解到廣州關押。同年,賀遵道被殺害于廣州,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