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建設工程也得到了快速增長,尤其對于高速公路來說,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我國高速公路的具體建設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水土流失的問題,這就會導致高速公路沿線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本文主要闡述了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出現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有關水土流失的相關類型,進一步提出相對應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以期為我國的基礎建設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成因;水土保持;方案
高速公路的迅速擴張,不僅改善了城市和鄉村的交通狀況,還進一步地拉動了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我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的周期比較長,并且工程量巨大,這就破壞掉了原先的植被和原生的地形地貌。由于地表長時間的裸露,地表層面的抗腐蝕能力就有所降低,這就對高速公路沿線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所以,在高速公路的建設階段,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編制出專項的水土保持方案,這樣才能有效地落實相關措施,減少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堅持環保的理念,避免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1? ?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具體成因
1.1 邊坡防護不到位
在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的一個地方在公路的邊坡上。由于受到天氣情況或者大自然的影響,在雨雪天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徑流對坡腳形成沖刷而造成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情況[1]。
1.2 線性施工作業面大
在建設高速公路時,往往采取的是主線開挖工程,這樣的操作方式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就是很容易出現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情況。在強降雨的天氣里,路基在水流的不斷沖刷下,造成侵蝕面,時間長了侵蝕面越來越大,慢慢地就會形成溝壑,造成惡性循環。對于路堤來說,高度不同,所造成的侵蝕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高速公路的路堤越高,那么受到的侵蝕就會越嚴重[2]。
1.3 取棄土場設置缺陷
高速公路的項目一般位于山嶺地區,山嶺地區的地形起伏比較大,地質條件是十分復雜的,山和山之間的相對高差比較大。高速公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受到地質條件的限制,土石方的大量填挖、經過調配平衡之后產生的棄石,由于不能作為填方的材料,就會被丟棄掉,這些在開挖之后形成的挖損邊坡,坡度是比較大的,并且土質十分松散,一旦遇到了狀況極差的降雨降雪天氣,就會容易受到侵蝕。這樣就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塌方,甚至是泥石流災害,故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區域的生態安全。
2? ? 高速公路建設的水土流失類型
2.1 水力侵蝕
在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中,降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雨水對侵蝕面的強力沖刷是造成水力侵蝕的一個關鍵原因。雨滴對土壤的滴濺會對高速路段內的任何裸露地面產生濺蝕的作用,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比較嚴重的土質疏松,會進一步增加土壤之間的空隙。在出現了強降雨之后,雨水會匯集成為徑流,裸露的地表受到徑流的沖刷會遭受到進一步的侵蝕,在邊坡較高的情況發生時,就會形成比較大的沖溝侵蝕。高速公路如果存在比較高的邊坡,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大的沖溝侵蝕面。在建設高速公路時,會出現采石取土的行為,這就破壞到了地表植被,植被也就起不到涵養水土的作用了[3]。
2.2 重力侵蝕
因為重力因素導致的土壤侵蝕現象稱之為重力侵蝕。高速公路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復雜性,由于高速公路的施工作業面積比較大,這就使得施工段本身的地形地貌出現了很大程度的改變,破壞了土地原有的特征,再加上重力的影響,山體就很容易出現崩塌、滑脫的現象。
2.3 水力重力的共同侵蝕
在高速公路的具體施工過程中,公路的兩側一般會留出一些裸露的開挖面,再加上植被遭到了破壞,且存在一定數量的破碎體和堆積物,十分容易出現侵蝕。在山區,由于取土、采石、路基的深挖高填,造成原始的山體被破壞,穩定性嚴重不足。在工程的具體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和廢土,在雨雪天氣吸收到了足夠多的水分,形成了濕潤線。在山體原有的平衡受到破壞之后,在雨雪和重力的雙重作用之下,很容易出現坍塌、泥石流和滑坡現象。
2.4 風力侵蝕
相關研究表明,裸露的邊坡地帶風速比沒有裸露的風速大大約8倍左右。風速越大,所造成的風蝕現象也就更加嚴重。在高速公路的具體建設過程中,由于地表的擾動比較大,土壤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再加上強大的氣流會裹挾著濕氣,這樣就會對土料場造成比較嚴重的風蝕現象。
3? ? 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策略
3.1 合理選取施工路線
在對高速公路進行施工之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整個工程場所進行勘察,這樣能有效地避開一些基本的自然保護區。在對路線進行確定時,需要結合當地的基礎地形、生態環境、地貌,做出科學的路線規劃,這樣才能減少高填深挖段工程土石的方量,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
3.2 取土場的土地治理
在對取土場行開挖時,可以盡量將邊坡的高度降低。如果在開挖的過程中出現了坡面不穩定的情況,就需要按照適當的比例將坡度進行削減,在具體的消減過程中一般是分為3級,從上至下逐步地增加每一季的坡度比例。對于坡腳進行施工時,可以采用漿砌片石為主要的材料,對邊坡的部位,需要結合土壤的實際情況種植喬灌木對地表做進一步的覆蓋,在種植時需要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進行種植,這樣能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在取土場的平臺中間以及坡腳的部位需要設置相應的排水溝,這樣能有效地預防雨水對相關部位的沖刷,這樣能保證排水溝的暢通。如果說坡度的開挖比較大的話,就需要在平臺處設置一般的擋水土埂,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合理的規劃土地的應用,這樣才能加快植被和土壤的恢復,在完成了取土工程之后,需要采用科學的方式對場地進行恢復。在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之后,后期在山坡的同側處理為反坡,這樣可以達到日后覆土的要求。在原來的坡面進行了覆蓋之后,可以有效促進植被的恢復,之后再種植相關的林木,這樣能達到水土保持的最低要求[4]。
3.3 棄土場的治理
在高速公路的具體建設過程中,一般要做好對棄土場的治理工作。首先,需要將棄土場上的坡頂平臺進行預處理,一般采用的是漿砌片石進行加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說棄土場的坡度比較大,在進行防護時,需要選擇合理的破角進行修建。在平臺和邊坡的處理中可以適當地種植一些植被,需要選擇能適應當地生長的植被,這樣才能起到涵養水土的作用。在坡腳的周圍需要設置排水溝,排水溝要和周圍的邊溝保持相連性,這樣排水才能更加順暢。對棄土場進行處理時,要選擇先處理土壤,這樣才能幫助土地盡快恢復之前植被的覆蓋狀況。為了進一步達到土壤改良的要求,可以在進行治理之后,對地面進行草籽和喬灌木的播種,在土地恢復之后可以作為林地進行使用。比如,在對某高速公路進行棄土場治理時,需要以當地的地形作為主要的前提,使用有效的方法將當地的耕地進行合理改良。一般的做法為,抽干低洼處的積水,將路基上產生的淤泥運至沼澤地,在沼澤地附近開挖排水溝用來儲存積水,在今后也可以作為田地進行使用,這樣的田地具備十分充分的水肥能力。這樣不僅處理好了棄土場的各種問題,還為之后的田地提供了比較充足的養分。
3.4 制定路基護坡植被的合理方案
在路基的邊坡可以適當地種植一些植被,這樣能避免水土流失情況的出現,還能進一步降低風力的侵蝕,可以鋪設生長能力比較頑強的草皮,或者種植一些狗牙根、百喜草、結縷草、黑麥草、早禾熟等。此外,相關工作人員在水土防治工作中要采用三維網噴播的方法對種子進行播種,所噴播的種子中需要摻加大約40%左右的低矮灌木。在經過后期的觀察之后,選擇混合的噴播方式可以有效保持水土,并有利于邊坡的穩定的。此外,在邊坡種植了植被之后,不能忽視對植被的養護工作,只有將這一工作做好,才能進一步地提升植被的成活率,從而達到保持水土的目的。與此同時,在選擇植被的品種以及植被的播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當地的天氣狀況,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環境的植被,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地表土地,保護生態環境。
4? ?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速公路項目的具體建設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很多原因造成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這在施工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這樣能預防出現水土流失的現象,減少水土流失對環境的影響,將高速公路的具體價值發揮到最大,進而才能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參考文獻
[1] 伏文兵,王凱,李尤孟.高速公路建設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3):107-109.
[2] 江麗.高速公路項目水土流失成因與水土保持策略[J].低碳世界,2020,10(6):184,186.
[3] 彭雪芹.高速公路建設水土流失分析及水土保持研究[J].江西農業,2019(14):55,61.
[4] 吳賽.試分析高速公路建設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J].神州,2019(3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