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傳月
《藍胡子》在西方是家喻戶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長著藍胡子的男人,他娶過好幾個妻子,但都不知所終,后來他娶了鄰居的女兒。一次他要外出,將家里的鑰匙交給妻子,告訴她除了閣樓的房間,其他房間都可以進去。妻子出于好奇心,還是打開了禁忌之地的大門,并看到了藍胡子之前的妻子們的尸體。藍胡子回來發現妻子去過閣樓的事實,便要置她于死地,她請求死前禱告,趁機求助于姐姐和弟弟們,兩個弟弟及時趕到殺死了藍胡子。妻子繼承了藍胡子的遺產并將其與姐弟們共享,自己嫁了個好人家。
批評家們從多重角度分析這篇童話,有從故事的寓意來分析,也有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讀,但文本中暗含的男權至上思想很少有人涉及,筆者試圖從女性主義批評的角度剖析故事中的菲勒斯中心主義思想,解構女性角色的他者身份。
一、男性的絕對話語權
《藍胡子》整篇故事中充斥著男性的絕對權威,男性一直是至高無上的,是話語權的掌控者。開篇藍胡子就以威嚴的形象登場,他讓女性們害怕。當他向鄰居表明想娶她女兒的心意時,他“把選擇權交給鄰居”(laissa le choix),讓她選擇將哪個女兒嫁給他,并且用了“給”(donner)這個詞,這個詞體現了女性的商品屬性,男性可以用財產去交換女性。從這個行為可以看出藍胡子的威嚴和絕對地位,他并不需要征求鄰居的意見,因為他掌握著話語權,即使他面對的是比自己年紀大的女性,他也是絕對權威一般的存在,無形的氣場壓制著鄰居及其女兒。
在藍胡子出門時,他禁止妻子踏入閣樓的房間,文中出現了兩次“禁止”(défendre),體現了他的權威。他處于權力的上游,可以命令妻子,而妻子處在下游,二人處于極其不對等的地位。在對妻子下命令時,藍胡子以后果威脅她:如果她違令,等待她的將是他的怒火。這是一種懲罰機制,不需要說出生氣后的具體后果,“怒火”這個詞就已經讓妻子害怕,這里也是一種氣場壓制,間接體現著男性的力量與威嚴。夫妻二人本該是平等的地位,但是故事中丈夫始終處于優勢一方,他可以做一切決定,不僅擁有絕對話語權而且掌握行動權。
二、女性的劣勢地位
在人類歷史中,女性一直是位于男性之下的被支配者,是男權社會中的他者。男性中心社會的建構史,實際上也是男性意識付諸社會、家庭、組織以及女性的過程。《藍胡子》的故事中,所有女性角色展現的都是一種柔弱、膽怯的形象。
因為畏懼藍胡子,他在家時女性朋友們從不敢踏入這個房子。在他出門后,她們才敢來做客。此時的藍胡子雖然缺席但是他的威嚴仍統治著這個房子,無形的男性力量籠罩在女性的身邊,制約她們的行為和話語。女性只有在男性不在場時才有話語權,才可以自由行動。對比之下,女性的形象是弱小的、無力的。文中多次出現 “不服從”(désobéissante),這個詞體現了女性的從屬地位,她始終是低男性一個等級的存在,是沒有主體性的。在藍胡子發現妻子違抗了他的命令時,妻子是“戰栗”(trembler)的,敘事者在表現藍胡子嘶吼的力量時形容房子也用了這個詞,說明他把藍胡子的妻子和房子放在同一層面,也就是他的附屬品和所有物,女性是被物化的。妻子在整個故事中一直是畏畏縮縮的,她的“女性氣質”無處不在。
此外妻子在掌握藍胡子丑惡行徑的證據時,表現出的不是揭露真相的決心,反而是對自己違反丈夫命令的惶恐,面臨丈夫的死亡威脅時,她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反抗,只是一味求得丈夫的原諒與寬恕。在表現妻子的害怕時,文中多次使用“可憐的”(pauvre),“慘白的”(pale),“跪在丈夫腳下”(se jetter à ses pieds),都是女性弱勢地位的體現,她臣服于丈夫,因為違反命令而嚇得跪在他面前,不停地哭和求情,仿佛這是女性面臨威脅時唯一會做的事。在弟弟們殺死藍胡子后,她的狀態是被嚇得像死了一樣,都沒有力氣站起來,這里的對比很明顯,藍胡子是被男性用劍殺死的,他是被武力打敗的,而妻子是被嚇得像死了一樣,她沒有任何外部傷害,卻呈現和藍胡子相似的狀態,女性弱不禁風的形象躍然紙上。
故事的結局中,女主人公用前夫的遺產給自己找了個新的丈夫,這個結局其實也隱含著對女性的固有偏見,童話中的女性最終都會嫁給一個好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為什么一定要嫁人呢?文中說她的新丈夫讓她忘記和藍胡子度過的那段時光。好像只有男性才能讓她忘記之前的傷痛,必須有一個男性角色來帶她過上幸福生活。電影《小婦人》中喬來到出版社,編輯讓她修改女主人公一個人生活的結局,他對喬說:小說中女人的結局要不就是嫁人,要不就是死亡。好像女性生存的合法方式便是婚姻,一個人生活是不被社會所認可和接受的。女性主義先驅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說:“對于女人而言,婚姻是唯一融入社會的合法途徑。沒有婚姻的女人,從社會的立場來看,她是被浪費的?!钡桥缘某雎氛娴闹挥羞@兩條嗎?顯然不是。然而童話中女主人公的命運大多是嫁給王子或者悲慘死去:灰姑娘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海的女兒為了救心愛的王子化成了泡沫。由此看出,在那個時代,女性是被限制的,她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她是從屬于男性的,是被禁錮在家庭中的。
在一個男權為中心的社會語境里,女性接受了這種他者的定位,并自覺地遵守甚至維護男性的主導地位。故事中女主人公雖然最后有進行反抗,但是這種反抗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死亡的威脅下被迫反抗,她依舊沒有跳出這個思想的牢籠。如若不是有生命威脅,她會屈服于丈夫的威嚴,乖乖聽從他的命令。
三、男女二元對立
整個故事中,男性角色是處于權威地位的,他們掌握話語權。藍胡子作為主人公是擁有絕對權威的,他不僅讓故事中的女性角色畏懼,也讓故事外的讀者們害怕;兩個弟弟是騎士,而且以拯救者的形象出現,作者雖然對他們著墨不多,但是他們英勇、果斷的形象在殺死藍胡子的時候馬上呈現了出來,面對一個在女性心目中可怕到讓她們發抖的人物,弟弟們只花了幾分鐘就將其置于死地。反觀女性角色,她們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從屬地位,一直處于男性的話語權壓制之下。她們沒有職業,沒有財產,依附于男性。文中對于最后才出場的兩個弟弟提及了他們的身份是騎士,但是卻只字未提女性角色的職業或者身份,她們以一種弱小者、怕事者的身份出現,是邊緣性的存在。女主人公在危急情況下也是向她的弟弟們求助,姐姐在其中只是充當了傳話者的角色,她并沒有實際能力幫助妹妹逃離危險。強烈的對比之中呈現的是男女二元對立:男性角色威嚴、英勇;女性角色怯懦、虛弱,男性氣場占絕對上風。這種對男性力量的大肆渲染和對女性柔弱氣質的描述,是男權制社會語境下男性權力的象征和隱喻。
在男權制社會,“權力”的擁有者和行使者都是男性,而女性是被排除在權力范圍之外的,是男性權力的施加對象,是被拯救的對象。換言之,女性是男性權力話語中具有“物性”的商品,是男性的所有物和附屬品。女性只有接受男性的力量和權力,才能保全自己。亞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學》一書中說,“男女之間也自然地存在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藍胡子》的故事就是這種關系的典型。文本中丈夫和妻子是命令與服從、禁令與違令的二元對立關系。藍胡子是統治者,是權威的象征,妻子是他的統治對象,需要無條件服從他的命令。
四、結語
《藍胡子》作為童話,其中展現的不僅是背后深刻的寓意,也包括創作時代的特定的主導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作品中主要體現的是菲勒斯中心主義,男權主導世界。文本中充滿了女性的“他者話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篇童話中的男權中心主義的性別觀,看到男權社會語境下,男性以及整個社會對女性生活、思想上的禁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