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鈞
摘 要:現今,企業身處在信息時代,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使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傳統的組織結構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為此應進行數字化的轉型。在轉型過程中,企業要認清自身組織存在的結構僵化和臃腫、內部的職責不夠清晰、業務的銜接不夠順暢、協同壁壘、文化剛性病態的問題。所以,企業主動研究新型的組織模式,像極小化自組織、極大化平臺、生態化產業聯盟等。企業要轉變認知,主動改變組織模式;并借助先進技術,提升企業數字化能力;同時構建數字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而實現組織的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智能化的決策與精細化的管理,不斷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組織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世界進入到了數字化時代。此背景下,傳統模式的金字塔式組織的企業,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數字化時代中,組織和人才還有戰略均需要做出調整,才能更好地匹配市場,應對市場的千變萬化。企業進入到數字化轉型時期,只有實現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才能提高組織能力,強化人員能力,提高企業內部組織的活力,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在組織文化、組織架構的形態、組織模式和組織管理手段這些方面,均有著非常大的不同,為此當企業進行數字化的轉型,必須明確出組織架構轉型目標與方向,學習相應的方法論,然后綜合分析企業本身業務情況、管理實際等,開始主動地探索,才能有針對性地對組織架構及模式進行改變和調整,找到轉型的正確路徑。
一、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背景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存在三方面的變化因素,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產生影響。第一方面是全球范圍內的新冠疫情,這場災難對于消費者及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產生了影響,是從前期的短期被迫,轉變為長時間的深遠影響。第二方面是新技術的涌現,新興技術推動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第三方面是數字經濟這個大環境的背景,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支持,不管是個體的層面或是國家層面,數字經濟將會是不能逆轉的趨勢。
1.新冠疫情的影響
在2020年初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生活方式、企業生產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出行被限制,很多活動都從線下遷移到線上,人們會在線上進行日常辦公活動,還會進行線上教育,以及一些具備互聯網特點的娛樂活動。為應對新冠疫情,我國工信部發布通知,其主要內容是給予中小型企業更多支持,促進它們的數字化轉型。由此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在消費者及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面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由剛開始的短暫影響,轉化為長時間的深遠影響。
2.新型技術的影響
在各種各樣的新型技術中,AI技術和5G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可促使企業盡快實現數字化的轉型。5G條件下,全球范圍內的移動通信數據量已開始呈現指數級的上升趨勢,這使得社會更加依賴數據,有利于企業實現數字化的轉型。同時,AI技術逐漸發展及成熟,可從更多方面促使企業數字化的能力提升。當下,我國很多企業中開始使用AI語音識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AI視覺等技術,極大提高了企業的數字化水平。
3.數字經濟環境的影響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總書記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發表了多個重要講話,給出了數字經濟的重要戰略部署,包含“國家層面的大數據戰略實施,打造數據中心的數字經濟,加快數字中國的步伐”等。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已經指出,應強化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研究與開發和應用,形成新時期的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的產業集群,使得數字經濟越來越壯大。所以,應積極發展數字經濟,這是對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踐行,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才能達到高質量發展經濟的目標。當前就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和相應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發現,國內數字經濟展現三個特點。第一,我國的數字經濟在規模上正持續地擴大;第二,國內數字經濟保持著增速高位的運行;第三,國內的數字經濟的結構正在不斷地優化。
二、傳統企業中組織模式的不足
傳統理念是以中心建立的企業,其組織模式表現為金字塔式層級架構,內部職責不夠清楚,銜接不完善,各分工協同不好,企業文化不健康,以下詳細描述各方面問題。
第一,企業的組織結構不夠簡化。這類企業的層級比較多、員工多、部門也多,存在著森嚴的等級,階層分明,組織機構臃腫和僵化,變通性較低,這種模式適合用于內外環境非常穩定的條件下,如果遇到變革或者出現問題,就難以應對靈活的變化,不能夠輕裝前行。
第二,企業內部的職責不夠清晰。企業的部門非常多,但是責任邊界并不清楚,業務部門間常常會因為業務出現爭奪,還有職責推諉的問題。尤其是業務部門的內部競爭,可能會出現資源浪費以及重復建設的問題。
第三,各業務的銜接不夠順暢。企業的業務部門進行業務活動的時候,對于自身業務的重要性、差異性不是非常清楚,所以兩個業務銜接的時候,就會出現日常安排沖突的問題,導致多個部門間的矛盾升級。
第四,組織內部的協同不夠良好。專業形式的分工,劃分了企業的不同部門,但是一個經營活動會通過多個部門協同完成,經歷一個又一個程序才能完成,此過程中每個部門應當肩負自己的責任,所以容易出現保證本部門利益最大化的情況,各部門之間的任務和目標存在差異,所以資源共享和協同配合等方面,部門與部門間有一定壁壘。
第五,企業呈現文化剛性的病態。良好的企業文化有利于企業發展,傳統企業的文化特點表現為等級文化、集權文化和硬性文化等,供產銷和人財物的權力,小型企業會由老板把握,而大型企業則局限在總部和集團內部。對于下級的管理,常見模式為剛性管理和硬性指標更多,寬容和軟性以及容錯度比較小,員工之間的關系緊張,企業內派系較為流行。
傳統理念的企業組織模式與文化可以支撐企業處于工業時代的發展,可是面對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就會展現出疲態和病態。就個體層面來說,不利于新生代員工活力的調動,不利于提高新生代的融入度。從組織層面去看,組織在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和快速變化的環境時,很難支撐著企業健康地發展下去。
三、數字時代背景下,企業組織轉型的趨勢
對于傳統模式的企業組織,特點是組織龐雜縱深、結構穩定、利益牽扯多、匯報的條線長;而新時代的互聯網組織的特點,有著清晰的利益分配方法、匯報線更精簡、明確了責任的重心、組織架構扁平、自上而下進行創新、快速執行、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強,二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為此,怎樣能在數字時代下,實現企業組織結構的數字化轉型,就需要分析組織轉型的趨勢與本質,并就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積極探索,研究轉型路徑,才能保證轉型成功實現。
在數字經濟時代下,數據成為一種新型的管理要素,它與傳統的技術、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等相互影響,發揮作用,促使大量的群體在交流和交易的時候改變方式,極大程度提高速度與質量,企業內外部的交易成本減少,也有利于企業組織的平臺化、扁平化、聯盟化。對于這樣的發展趨勢,企業一定要就自身組織與流程進行一些改變,構建適應性強、有一定彈性、包容差異化的新類型組織,形成動態靈活和流程驅動的組織形態,才能更好地面對市場上快速的變化。企業組織轉型的主要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1.極小化的自由組織
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市場需求變化非常快,市場上興起很多新技術和新業態,供應鏈體系變得越來越復雜,生產模式變得柔性化,企業組織的網絡化、扁平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團隊顯示微型化、決策變得分散化、管理則顯示了平臺化,這些均有著明顯的趨勢。例如,GE組織扁平化的代表;亞馬遜、谷歌則是團隊微型化的代表;海爾形成新的理念,那就是企業無邊界、供應鏈沒有中心、組織無領導;還有韓都衣舍新型三人小組管理模式;也有華為的“讓聽見炮火的人指揮戰斗”,這種前端作戰的團隊模式。每一處都顯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特點,不管企業的規模大小,還是實力強弱,建立彈性、靈活、開放的組織體系,可以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會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2.極大化的組織平臺
泛在互聯模式和萬物智能的出現,促使平臺和依托群體的良好發展,谷歌、臉書、亞馬遜、蘋果、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等大量的互聯網企業為人們構建出巨型創新創業平臺,這樣的平臺上有非常多的創業群體,形成新時代復雜的產業生態系統。而產業生態化系統對于企業邊界有重新定義,也重新塑造了企業之間的關系,這種新的企業之間的組織管理會跟隨產業生態化的腳步,加快發展并不斷擴散。
3.構成生態化的產業聯盟
因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形成的產業聯盟體系發展良好,不斷壯大和豐富。例如,以推廣產業技術標準的技術標準聯盟,目的是合作研發的研發聯盟,目的是健全產業鏈的產業鏈合作聯盟,還有目的是一同開發某一市場的合作聯盟。
這樣的發展趨勢,會在更深層次影響到企業組織的形態改變,重新構建社會的分工協作體系。
四、數字化背景下,企業組織創新遇到的阻礙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互聯網被廣泛應用,國內傳統企業開始從內部進行組織創新,逐步提高數字轉化的水平,可是對于部分企業而言,總體的效果不是很好,這是因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戰略認識、資金儲備、數字技術等,少部分的傳統型企業依舊需要面對“轉型是死,不轉型也是死”的問題。下面就企業進行組織創新數字化轉型中的阻礙做簡要分析:
1.數字化的轉型能力較弱
在部分傳統型的企業中,所擁有的數字技術和數字人才并不充分,難以為轉型提供支持。這些企業以中小微企業為代表,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差、平臺規模小以及經濟實力差,因此缺少足夠實力聘請專業水平高的數字化人才,更缺少引進技術的資金,部分企業的數字化水平依舊是財務管理、文字處理等辦公自動化以及人力資源工作自動化的水平,企業云、大數據技術、數字化會議等,在中小企業的普及率不是很高。
2.數字化的轉型戰略模糊
因為時代發展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的數字化戰略的決策中缺少對數字化的認識,決策人員不能全面認識企業組織創新的數字化轉型,所以企業組織創新的數字化轉型比較晚,缺少頂層設計。部分決策人缺少長期戰略目光,看到短期內沒有獲得預定經營效益,則有退縮的行動,最終轉型以失敗告終。由此可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單純是更換技術,也是經營戰略、企業發展理念、組織和運營的全面創新。因此,必須強化頂層設計,為轉型明確發展的方向。
3.數字化的轉型資金匱乏
企業組織創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這是一個投資力度大、建設周期長的工程,所以企業需要使用大量資金投入其中。一些中小微型的企業,自身資金來源并不穩定,不會花費數量巨大的資金在數字化轉型上,因此轉型效果不是很理想。
4.數字化的轉型模式不適
傳統模式的企業在層級上非常復雜,組織模式的特點為反應遲緩和多重領導,這不符合數字時代對組織結構的要求,如果延續用這種組織模式,那么在數字化轉型之后,各部門之間的職責與權利也不夠清晰,不利于企業發展。
五、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組織轉型的策略
1.轉變落后的認知,主動改變組織模式
企業進行數字化的轉型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也不是企業使用信息技術讓企業要素和各個環節具有數字化特征,這是復雜和龐大的變革過程,涉及很多方面,包含組織架構、企業思維認知、管理方式等。從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到,企業組織的數字化轉型,最為關鍵的環節并不單純是對先進技術的應用,還與企業經營、管理、組織的軟實力相關。所以,數字化的轉型進程中,企業不能單純等待被動與管理變革磨合和適應,而應當積極地應變,轉變認知,強化頂層設計,促進組織模式的改變,平穩地進行過渡。此時,企業必須要做的就是轉變思想,沖破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充分引用共享開放的大數據理念,重新塑造管理流程,使得企業的管理沒有邊界限制,以數據化理念驅動企業進步,爭取市場競爭中的主動權。還有就是積極應對時代升級和技術變革,企業充分引用智能技術、數字化技術,重新組建企業組織架構,進行數字化的管理,才能加強企業智能決策與精細化的管理,不斷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2.設計轉型的規劃,明確組織創新方向
企業所在行業不同,而整體行業的數字化發展水平也不同,行業特點以及生產經營的環境也不同,所以想要借助數字技術實現組織創新,應當從自身特點出發,設計轉型規劃,將組織創新的方向明確出來,才能有序地進行創新。首先,設定合適的規劃。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創新是發展潮流,企業必須順勢而為,放眼未來,制定適合本行業特點、本企業具體情況的戰略規劃,為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其次,在企業內部選擇合適的試點。在人才和技術都較為成熟的部門進行嘗試,收獲一定經驗,建立信心后才能更有效地進行創新。最后,復制擴大,將成功的經驗在其他部門進行復制,擴大影響力,而在復制的時候,不能單純復制,要有選擇地根據部門實際情況進行復制。
3.構建數字化氛圍,推進組織創新轉型
企業應當有目的地構建數字化的氛圍,增強企業文化及企業氛圍中數字化的程度,從而促使每個人都重視企業組織創新以及數字化轉型。在企業范圍內,為員工組織一些數字化轉型的講座,組織多樣的數字化轉型培訓,向員工講解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因素、為什么要轉型、轉型的意義、轉型途徑等等,從而讓員工們在更深層次上理解企業的組織創新,讓員工明白轉型帶來的積極作用。這樣一來,員工才會配合數字化的轉型,主動投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工作中,為這項創新貢獻力量。以此為基礎,企業的組織創新才能順利推進,積極進行數字化的轉型,從而為企業未來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4.借助先進的技術,提升企業數字化能力
在各行各業內,對科技創新均非常重視,現代化科學技術有助于企業實現數字化的轉型,也能為企業未來的創新拓展更大空間。對于大數據、人工智能、5G網絡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企業才會進入到數字化轉型關鍵時期。基于此,企業必須充分運用智能技術和信息技術,促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覆蓋到企業的業務優化、運營管理、生產流程、銷售服務等環節,為數字化進行業務奠定基礎,提升企業的數字化能力。譬如,利用數字化信息系統,可以聯通各個業務,打破業務壁壘,將生產與經營管理相互聯通,企業才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布置發展任務、給出戰略決策,讓更多業務變得“智慧化”。另外,企業構建智能化的數字運營平臺,還可以獲取市場信息,滿足客戶需求,及時改變策略響應市場的變化,精準營銷,不斷提高運營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5.強調人才的作用,構建數字人才培養體系
當企業走上數字化轉型的道路后,企業必須強化對數字化人才的應用,所以一定要培養更多數字化人才。因為客觀因素的影響,傳統企業尤其是生產制造類型的工業企業,在吸引專業的數字化人才方面缺少吸引力,很少有高層次的專業人才進入企業,缺乏人才,這極大地阻礙了數字化的轉型。所以,應當從兩個方面考慮人才管理,第一個方面就是外部,制定合適的人才管理制度,設定獎懲考核制度,才能吸引更多人才進入企業,投身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第二個方面就是內部,企業自身要構建數字化的人才培養體系,關注企業原有人才的培養,為他們提供更多良好的學習條件,促使他們主動提高水平。所以說,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必須重視人才的積極作用,拓寬人才應用渠道,提高靈活性,以全方面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六、結語
綜上所述,全球致力于對驅動消費動力、消費潛力、經濟發展新格局的挖掘。所以,在市場上的競爭更加激烈,身處激烈外部環境中,企業必須找到合適自己的角色定位,跟隨著時代發展步伐,分析自身實際情況,研究市場發展趨勢,積極運用智能化設備、信息技術,實現企業組織的數字化轉型,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宏任.以融合創新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J].中國信息界,2019,331(01):40-42.
[2]朱宏任.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場系統性變革創新[J].企業黨建,2019(004):17-18.
[3]張越,劉萱,溫雅婷,余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模式與創新生態發展機制研究[J].創新科技,2020,20(07):22-29.
[4]楊子真.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電信業可持續發展[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19(003):44-46.
[5]李輝,梁丹丹.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制,路徑與對策[J].貴州社會科學,2020(10):121-126.
[6]埃森哲.人機協作助力企業數字化創新[J].軟件和信息服務,2015(7):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