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歪歪兔童書館

民間故事來自民間,通過口口相傳流傳下來。故事角色性格分明,內(nèi)容非常豐富,情節(jié)大起大落,常有幻想成分,表達(dá)人們對美好、富裕、安全生活的向往。也有不少故事含有教化功能,希望勸誡一代代聽者,要小心說謊、偷竊、罵人、不孝敬父母等行為,這些故事里會用夸張的后果來作為警告。
民間故事可分為五類,即幻想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
成語故事里,有不少來自民間故事,比如“井底之蛙”“牛郎織女”“葉公好龍”“邯鄲學(xué)步”……
歪歪兔童書館,成立于2007年,是國內(nèi)較早專注于原創(chuàng)童書研發(fā)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團(tuán)隊(duì)。團(tuán)隊(duì)成員由兒童教育和心理學(xué)專家、編輯、插畫師、美術(shù)設(shè)計師、兒童教育資深從業(yè)者等組成,出版了不少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內(nèi)容涉及生命教育、領(lǐng)導(dǎo)力、逆商、財商、邏輯思維等。《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也是由歪歪兔童書館編著的。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是系列書,共10冊,收錄了500個故事,8000個成語。這500個成語故事按成語意義分為20大類,包括寫人和寫景、情緒和神態(tài)、品質(zhì)和性格、技藝和文采、議論和評價、計謀和決斷、關(guān)系和情義、變化和恒定等,方便查找和了解。
幾乎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針對本期要討論的話題,我們要了解的這個成語是:負(fù)荊請罪。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中把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放在一起,是因?yàn)樗麄冎g存在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而且他們倆的性格、思維、行為、語言等存在明顯的對比性,讀起來非常具有戲劇張力,也能帶給人反思。
有意思的是,有很多個成語來自這段傳記,比如“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怒發(fā)沖冠、膠柱鼓瑟、刎頸之交”等,可見其故事的精彩。
廉頗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冊封上卿。后因藺相如也被封為上卿,心生不平之氣,想要羞辱藺相如,得知藺相如不與自己正面沖突的原因是為了國家利益,勇敢認(rèn)錯,負(fù)荊請罪,最終和藺相如成為刎頸之交。
廉頗戰(zhàn)功卓著,先后打敗齊國、魏國、燕國等,趙悼襄王即位后,卻解除他的官職,廉頗只得去魏國居住。后來在楚國去世。直到死前,仍希望帶領(lǐng)趙國戰(zhàn)士開疆辟土。
藺相如
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本是宦者令繆賢的門客,后被舉薦給趙惠文王,繆賢對他的評價是:“其人勇士,有智謀”。
藺相如以出色的膽量和外交能力,完璧歸趙和護(hù)送趙王參加澠池之會,保護(hù)國家利益和君王的尊嚴(yán),后被封為上卿。
升官后遇到廉頗的羞辱和刁難,卻盡力避免沖突,容忍躲讓,力求和睦。藺相如是一位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輕看個人得失的有德之人。
負(fù)荊請罪
戰(zhàn)國時期,趙國有一位大將軍名叫廉頗,他勇猛善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被趙王封為上卿。
有一次,趙國得到了珍貴的和氏璧。秦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換取和氏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拜見秦王。藺相如察言觀色,發(fā)現(xiàn)秦王根本沒打算用城池來交換和氏璧,于是和秦王斗智斗勇,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了趙國。
后來,秦王想和趙王在澠池這個地方和談。趙王害怕秦王,不敢去。藺相如說:“您不必害怕,有我陪著您呢!”于是,趙王帶著藺相如來到澠池。會談過程中,秦王幾次三番地想要羞辱他們,藺相如憑著自己的聰明機(jī)智,反把秦王羞辱了一番。趙王揚(yáng)眉吐氣,回去后就把藺相如也封為上卿,地位還在廉頗之上。
廉頗知道后非常不高興:“我打了那么多勝仗,才當(dāng)上了上卿。藺相如有什么本事?他只不過陪著趙王說了幾句話就當(dāng)上了上卿,地位比我還高。我要是見到他,一定要和他理論理論。”
廉頗的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里,藺相如便處處躲著他,就連要上朝時也故意裝病不去,盡量避免和廉頗碰面。有一天,藺相如坐著馬車出門,走到路口忽然看見廉頗正往這邊來,趕緊命令隨從調(diào)轉(zhuǎn)車頭往回走。
隨從不滿地說:“您的官位比廉頗大人還高,為什么一看見他,就好像老鼠見了貓似的?”
藺相如笑著說:“你覺得廉頗大人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那還用說,當(dāng)然是秦王。”隨從回答。
藺相如說:“我連秦王都不怕,怎么會怕廉頗大人呢?”
“那您為什么總是躲著他?”
“我和廉頗都是朝廷的重臣,有我們陪在趙王身邊,秦王就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我們兩個不和睦,傳到秦王耳朵里,肯定會對趙國不利。為了趙國的安定,我受這點(diǎn)兒委屈又算什么呢?”
廉頗知道后,心想:藺相如躲著我,我還以為是因?yàn)榕挛夷兀≡瓉硭窃跒閲铱紤]啊!我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光著上身,背著荊條來到藺相如面前,愧疚地說:“我這個人心眼兒太小了,希望您不要跟我計較。”
藺相如雙手?jǐn)v起廉頗,兩個人重歸于好,同心輔佐趙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摘自《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8》,海豚出版社,Hosanna 圖

舍人是什么人?
讀《廉頗藺相如列傳》時,你留意到“舍人”這個說法了嗎?藺相如本來是繆賢的舍人。
舍人,也有稱門客的,是古代貴族或豪門家養(yǎng)的人。他們不算官,平日里由貴族豪門供給吃穿。需要時,他們?yōu)橹魅素暙I(xiàn)智慧或擔(dān)任使者等。
《廉頗藺相如列傳》里,藺相如原是舍人,他給繆賢留下勇敢和智慧的印象,在國家遇到重大危險的時候,得到機(jī)會,挺身而出,不計生死,拯救國家。
藺相如做上卿之后,也有了一批舍人,他們看到藺相如遭到廉頗羞辱,很是為他鳴不平,來鼓動他與廉頗針鋒相對。表面看來,他們是要維護(hù)主人的名聲,一心為主人考慮。但是,與藺相如的話一對比,就能看出他們目光短淺,只在于主人的個人名望。
廉頗也有舍人,在廉頗失勢時,他們紛紛轉(zhuǎn)投他家,等廉頗再次得勢,他們又回來了。廉頗帶著鄙視讓他們退去時,他們?yōu)樽约旱男袨檎业浇忉專f天下大事跟做生意一樣,要跟著勢力走。這一群舍人,每天謀算的就是自己的利益,跟廊前追逐骨頭的狗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