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縣農村能源環境保護中心 趙云
春季是小麥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不利氣象因素及病蟲草害多發、頻發的階段。抓好春季麥田管理,落實肥水運籌、病蟲草害防控等技術措施、穩壯控旺、促弱轉壯,確保小麥穩健生長發育,是爭取小麥多成穗、成大穗、實現小麥增產提質增效的關鍵。隨著春季氣溫回升,麥苗已開始返青,進入春季生長發育時期,各鄉鎮(街道)要早組織、早動手、早落實春季麥田管理技術措施,因地制宜搞好春季麥田管理。
麥苗返青期后,隨著氣溫回升,小麥植株生長發育加快,對肥水需求量增加,對麥田科學追肥澆水有利于培育健壯個體、構建合理群體,為小麥成穗足、粒數多、籽粒飽奠定基礎。
在麥苗返青期后落實田間追肥措施,可進行土壤施肥,也可噴施葉面肥達到追肥效果。
應先控后促,追肥時間推遲到拔節中期。
按照“前氮后移”的技術要求,在小麥拔節初期進行田間追肥。麥苗追肥要適量、適時,土壤每667 m2追施尿素6~8 kg,可采取中耕或田間灌溉、趁降水追肥方式進行,墑情不足的麥田追肥后要進行澆水,使其盡快發揮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葉面追肥要科學配制藥液,均勻噴施。
雜草發生量大且麥苗尚未拔節的麥田,可針對雜草類別選用相應的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防除豬殃殃、繁縷等闊葉性雜草可選用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等除草劑;對于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可選用精惡唑禾草靈(嚴禁用于大麥)或精惡唑禾草靈+苯磺隆進行防除;防除節節麥、黑麥草等雜草可選用甲基二磺隆除草劑。
化學除草要注意,一是日均氣溫在8 ℃以上,二是科學配制適宜濃度藥液,三是在田間均勻噴灑,四是麥苗拔節期后禁止進行化學除草,要進行人工清除雜草。
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來臨前,可采取田間澆水、葉面噴施防凍藥劑等措施,預防凍害發生。發生凍害的麥田,要及時進行澆水或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肥,最大限度地減輕凍害造成的不利影響,促進小麥生長。
部分麥田由于播種量大、個體弱、群體多,潛藏后期倒伏的隱患,要在麥苗返青末期至起身初期及時采取化控措施,進行葉面噴灑小麥化控劑,以縮短植株基部節間,降低株高、健壯莖稈,增強小麥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春季是小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時期,各種病蟲害也將進入高發和交互發生階段,尤其今年麥田群體大、土壤墑情好,更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因此,要經常查看麥田,對麥田病蟲害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減少損失。
此期重點防控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和黃化葉病等土傳病害,做到早預防、早防治,避免或減輕病害的發生;同時要做好蚜蟲、紅蜘蛛等害蟲的防治。
此期要嚴密監測小麥條銹病,全面落實“準確監測、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控指導思想,切實做好小麥條銹病的防控。
此期要重點搞好小麥赤霉病的預防,堅持“立足預防、科學用藥”的預防策略,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保持田間溝渠排水通暢,避免麥田積水,創造好的田間環境,避免發生病害;二是主動出擊、提前預防。在小麥齊穗至開花初期進行噴藥預防,將藥液重點噴灑到小麥穗部及上部葉片,間隔5~7 d 再補防1 次。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及葉面追肥需要,可將防病、治蟲和葉面肥混合噴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