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亞,徐紅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腹腔鏡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短期預后較好,符合快速康復的理念和要求,在臨床上廣泛開展,尤其是婦科領域[1]。舉宮器是婦科腹腔鏡手術常用特殊器械,通常由一根金屬棒經陰道-宮頸口插入子宮腔,通過其上附著的組織鉗鉗夾子宮頸進行固定(簡易舉宮器)或者以錐狀螺絲旋入宮頸管予以固定(帶舉宮杯的舉宮器),總體以子宮頸為著力點控制/調整子宮位置,達到暴露術野的目的,較多用于子宮切除術、嚴重盆腔粘連的手術。舉宮器根據制作材料不同,可分為兩類:重復性使用舉宮器與一次性舉宮器。重復性使用舉宮器多為醫用金屬材料制作,在手術過程中有子宮損傷或穿孔的風險,易造成醫源性損傷,尤其對于宮頸癌患者可能造成腫瘤細胞的轉移,引起遠期并發癥[2-5];一次性使用舉宮器為一次性使用,增加成本消耗,加重患者經濟負擔,不利于臨床推廣,且無法解決標本取出時腫瘤細胞散落的問題。鑒于前述舉宮器存在的不足,筆者設計研發了一種半拋棄使用球囊舉宮器,并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 2020 2 0135347.8),經臨床試用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選用醫用硅膠、醫用304不銹鋼、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作為材料。
半拋棄使用球囊舉宮器根據正常人體解剖設計,包括球囊(初始為無膨脹狀態,最大可膨脹至容積15 ml)、舉宮桿(直徑0.6 cm、長50 cm)、舉宮杯(直徑3.9 cm、長15.5 cm)及操作手柄(長17.5 cm)組成。球囊在舉宮桿前端,與舉宮桿為一體;中空的舉宮桿,前端為球囊,中間內設兩條流體通道(分別與球囊和宮腔相連通),后端為兩組有開關的組件(球囊導管組件/充液管組件),分別與兩條流體通道對應連接;舉宮杯,后端有螺紋可與操作手柄旋接;操作手柄,前端有螺紋可與舉宮杯連接,后端帶有鎖緊螺釘;舉宮器各部件外形結構圖見圖1。球囊及兩組組件由硅膠制成,舉宮桿由聚乙烯制成,舉宮杯后端螺紋、操作手柄由醫用304不銹鋼制成,舉宮杯杯體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均委托廠家生產制作。實物圖見圖2。

圖1 舉宮器各部件外形結構圖
操作者使用婦科手術常用器械探查宮腔深度、擴張宮頸管,然后組裝舉宮器:將手柄與舉宮杯通過螺紋連接后,帶球囊的舉宮桿從連接好的手柄/舉宮杯中間穿過,通過鎖緊螺釘固定于手柄,舉宮桿前端預留長度與宮腔深度相適應;將組裝好的半拋棄使用球囊舉宮器從陰道口置入,其中舉宮桿從宮頸口置入,確定舉宮桿前端的球囊在宮腔內后,通過球囊導管組件注入氣體或液體對球囊進行膨脹,膨脹后的球囊與子宮內壁完全貼合、固定;最后,調節舉宮杯/手柄與舉宮桿的相對位置,確保舉宮杯前端置于陰道穹隆部包繞宮頸,擰緊鎖緊螺釘進行固定。根據上述步驟組裝使用即可達到舉宮要求,手術過程中,操作者持手柄進行操作。此外,操作者可通過充液管組件向宮腔內注射流體(氣體或液體),起到清潔消毒或者藥物治療的作用。舉宮器使用效果圖見圖3。本半拋棄使用球囊舉宮器中,球囊、舉宮桿、兩組組件為一體,由廠家生產、包裝、消毒滅菌,為一次性使用,使用完畢后按照醫用垃圾相關要求進行處置;手柄及舉宮杯為重復使用,每次使用完畢由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包裝、消毒滅菌,以備下次使用。

圖3 舉宮器使用效果圖
2020年12月將半拋棄使用球囊舉宮器應用于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的患者共3例,在術中舉宮及取標本的過程中無子宮損傷/穿孔情況發生,標本取出順利,無病變組織暴露情況發生,操作者均表示該舉宮器結構簡便,易于操作,具有較強實用性,使用滿意度100%。
本新型半拋棄使用球囊舉宮器主要采用無鉗夾或錐狀螺絲結構,避免了鉗夾宮頸或錐形螺絲旋入宮頸口對宮頸的壓迫損傷,防止病灶腫瘤細胞受壓進入血液引起轉移;宮腔球囊的設計,一方面增大子宮壁的受力面積,使子宮壁受力均勻,避免舉宮過程中患者子宮損傷、穿孔的風險,另一方面子宮切下后,拉出球囊就可取出標本,方便操作;舉宮杯是舉宮的主要著力點之一,在手術及標本取出全程,呈筒狀的加長型舉宮杯可容納宮頸及切除的陰道壁,避免宮頸處病變細胞散落于鄰近組織,符合手術隔離技術原則;充液管組件的設計,可向患者宮腔內注射流體(氣體或液體),起到清潔消毒或者藥物治療的作用,操作方便,提高手術效果;舉宮器的球囊、舉宮桿及兩組組件為一次性使用,舉宮杯及手柄均采用醫用304不銹鋼制作,可重復消毒使用,兩者結合,既充分發揮了軟性材料無損傷的優勢,又保證了部分組件可重復使用,在滿足手術需求、不增加成本消耗的同時,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