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黎敏 實習記者 馮勤哲
塑料的生產不斷擴大,使用范圍越來越廣,但由于固體廢棄物處理體系不完善、自然災害和直接丟棄行為頻發等原因,讓大量塑料進入海洋,成為海洋塑料垃圾。時至今日,塑料垃圾遍布全球海洋,嚴重威脅了海洋生態系統以及世界各個海洋區域的環境安全。海洋塑料垃圾問題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不僅成為了全球治理合作的熱門話題,也成為了東盟區域海洋合作的重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量的大幅度增加,給東盟區域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2021年5月28日,東盟對外發布了《2021-2025年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的區域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得到了世界銀行的支持,由泰國負責起草編制,體現了東盟要在未來5年內解決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的決心。
東盟成員國中,除了老撾是內陸國家外,其他成員國都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一定規模的管轄海域,其中,印度尼西亞海岸線長度達到了3.5萬公里、菲律賓為1.8萬公里,是東盟中海岸線最長的兩個成員國。
有超過一半的海洋垃圾是塑料垃圾,而有80%的海洋塑料垃圾來源于陸地。根據已有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年平均未得到妥善處理的塑料垃圾量為322萬噸。菲律賓每天消耗約6230噸塑料,其中81%存在著處置不當的問題。泰國排海垃圾總量高達2700萬噸,在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產生200萬噸塑料垃圾,然而只有其中的50萬噸能夠被有效回收利用。
放眼整個東盟區域,由東盟國家產生的海洋塑料垃圾中,有超過50%的垃圾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得到回收利用的不到總量的25%。當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達到一定規模后,必定會對東盟區域海洋環境和海洋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成為東南亞海洋經濟發展的重大阻礙。
危害東盟區域海洋環境的塑料垃圾不僅來源于東盟,也來源于發達國家。自中國禁止廢塑料進口后,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東盟國家成為了發達國家廢棄塑料的首選出口地。2016年至2018年間,東盟塑料垃圾進口量增幅超過了170%,總量從83.7萬噸增加至226.6萬噸。然而東盟國家的塑料垃圾處理能力有限,無法對進口的塑料垃圾進行很好的處理,因此東盟各國逐步出臺相關政策,限制塑料垃圾進口。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世界各地大量使用一次性防護用品。同時出于社交隔離的需要,人們的網購和外賣服務需求量大量增長,并且伴隨著石油市場的崩潰,塑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便宜,這導致了快遞和外賣的塑料消耗量的猛增,而這些快遞和外賣的塑料包裝往往是不可回收的。因此,2020年海洋塑料垃圾的增長量遠遠高于往年的增長量。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海洋塑料垃圾所產生的問題需要及時被東盟國家重視并解決。

01/塑料垃圾得不到妥善處理,堆積在海邊
海洋塑料垃圾與其他海洋垃圾相同,具有跨區域、跨國界流動的特點。因此,單個國家往往無法很好地獨立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國際行動成為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關鍵。近年來,海洋塑料垃圾治理逐漸受到東盟各國政府的關注,成為東盟各國多邊環境合作的重要議題之一。在行動計劃發布前,東盟多國已開展國際合作,共同治理海洋塑料垃圾,同時將海洋塑料垃圾相關的管理方案納入到國家戰略的范疇之中。因此,可以將上述行動計劃理解為東盟各國齊力治理海洋塑料垃圾的又一新舉措。
2017年11月,東盟在泰國召開區域消減海洋垃圾大會。2018年10月,東盟在印度尼西亞先后召開了兩場海洋垃圾治理的相關會議。同年11月,在第13屆東亞峰會中,東盟發表了《關于消減海洋塑料垃圾的聲明》。在第21屆東盟—中日韓領導人峰會上,東盟10國領導人共同發表了《海洋垃圾行動倡議》。2019年6月,東盟10國領導人在泰國曼谷簽署《關于消減海洋垃圾的曼谷宣言》并發布了《東盟海洋垃圾行動框架》。《關于消減海洋垃圾的曼谷宣言》呼吁東盟成員國與東盟利益相關的社會各方開展合作行動,共同治理東盟區域海洋垃圾。2021年5月底發布的《2021-2025年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的行動計劃》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停止塑料生產無異于天方夜譚,東盟將治理的重心放在了如何對塑料生產、管理以及回收進行有效治理,提高塑料垃圾處理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而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廢物價值鏈。構建廢物價值鏈的工作不僅需要政府的主動參與,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行動計劃從政府、科研機構、宣傳和教育部門以及私營企業等四個主體出發對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提出了相關的應對措施。
第一,在政府方面,主要包括需要在海洋塑料垃圾管理方面建立問責機制,引導企業和市場逐漸淘汰非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品,對塑料垃圾進行有效的分類和明確回收的統一質量標準。第二,東盟及相關國家的科研機構聯合制定通用的海洋塑料垃圾評估和檢測方法,增強對東盟區域內的微小塑料顆粒等方面的研究,構建海洋垃圾知識網路,為政府提供數據等方面的技術和能力支持。第三,宣傳和教育部門應當致力于鼓勵公眾綠色消費,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最后,在政府的引導下,東盟的私營企業對海洋環保相關產業進行投資和開發,響應東盟號召,與政府共同搭建東盟塑料垃圾管理平臺。

02/菲律賓海岸的海洋垃圾(攝影:Jes Aznar 來源:Getty Images)
在共同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2019年1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22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中方愿在中國—東盟生態友好城市發展伙伴關系框架下推動‘海洋減塑行動’”。
中國高度重視海洋塑料垃圾的污染和防治。當前,中國已經構建了海洋環境立體觀察網絡,全天候監測海洋污染情況,同時通過制定法制法規等方式,實行垃圾分類,加強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從源頭減少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中國與東盟國家對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因此,東盟發布的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的行動計劃為深化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提供了新契機,也可以成為《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環境領域合作的重要抓手。
以單個國家的力量很難解決海洋塑料垃圾這一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對此,中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微塑料項目負責人李道季在其文章中表示,中國可以拓展與東盟國家的對話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塑料垃圾管控以及污染控制的成功政策實踐。此外,加強相關領域的科研合作力度,共同評估海洋垃圾的環境影響,深入開展中國—東盟區域內海洋垃圾及其生態環境研究,達成海洋塑料垃圾的科學認知共識,進而提升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