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玲 余濤 熊林楷 梁啟軍 余炅 王珠 熊墨年
(1 江西省中醫藥研究院 南昌330046;2 江西省興國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興國342400;3 江西省腫瘤醫院內二科 南昌330029;4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 南昌330006)
中醫四診信息的標準化、客觀化是進行中醫病證規范化應用和基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前提,進行中醫病證診斷的數據化和智能化是中醫發展的必然趨勢[1]。中醫的舌診、脈診是最具有中醫特色的診斷方法,中醫舌脈象客觀化是中醫四診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以應用數字化舌脈象分析儀檢測舌脈象參數來探討中醫舌脈象客觀化在腫瘤方面的研究還在探索中,隨著中醫藥走向國際化及中醫客觀化研究的深入,這方面的研究變得更為迫切[2]。近年來,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部分肺癌中晚期患者不宜或不愿進行化療,中醫藥療法日益受到重視[3]。中醫益氣清毒法治療惡性腫瘤的學術思想是由國家級名老中醫熊墨年教授40 多年臨床及科研經驗的歸納總結而形成的[4],為了使中醫益氣清毒治療惡性腫瘤的學術思想得到進一步的傳承和發展,我們團隊運用基于中醫理論研制的中醫舌、脈診儀及相關分析系統軟件,探討益氣清毒法治療中晚期肺癌患者舌脈象動態演變的客觀化規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熊墨年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西省腫瘤醫院 2015 年7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肺癌中晚期患者100 例,按照就診先后順序編號,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 例。治療組男 26 例,女 24 例;年齡 20~80 歲,平均年齡(50.05±26.77)歲;TNM 分期:Ⅲ期 24 例,Ⅳ期 26例。對照組男 27 例,女 23 例;年齡 18~80 歲,平均年齡(49.55±26.30)歲;TNM 分期:Ⅲ期 27 例,Ⅳ期2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衛生部《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經病理或細胞學診斷確診,TNM 分期屬于Ⅲ~Ⅳ期;Karnofsky 評分≥50 分;預計生存期>3 個月;年齡18~80 歲;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療,能堅持服藥、依從性好;中醫辨證屬氣虛毒聚型,有以下2 項癥狀且舌脈象符合主癥者:咳嗽,咯痰,或有痰血,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自汗,低熱,胸痛,納差,便秘或腹瀉,或口干,舌質紅或淡,苔白或黃或黃白相兼,脈弱、細、數或濡、滑、弦。(2)排除標準:不能合作者;科研過程中,發生了與本科研無關的嚴重的全身性疾病,不能堅持治療者;科研過程中,因死亡而中止者;有染舌苔者;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神志昏迷者。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采用中醫益氣清毒綜合法治療。(1)中藥基本方:太子參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甘草6 g、黃芪 20 g、半枝蓮 25 g、白花蛇舌草 30 g、金蕎麥15 g、腫節風15 g、山海螺15 g、枳殼12 g。隨癥加減:咳嗽痰多加瓜蔞皮、川貝或法半夏;納呆加雞內金、炒谷麥芽;咳血加仙鶴草、側柏炭或白及;汗多加鳳凰衣、煅牡蠣;便溏加薏苡仁、淮山藥;口干舌燥苔黃加黃芩、玉竹。用法:每日1 劑,水煎溫服,分2 次服,4 周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4 個療程。(2)中藥抗腫瘤制劑: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 500 ml,靜脈點滴,每日 1 次,20 d 為一個療程,連續4 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休息15 d。
1.3.2 對照組 單純采用西醫治療。根據患者意愿、身體狀況、經濟條件或以往的化療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化療方案和(或)靶向藥物治療,并給予其他相關對癥支持治療。
1.4 觀察指標 (1)舌脈象數據采集: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治療4 個療程后各采集1 次,用YM-Ⅲ型舌脈象采集儀(天中依脈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按照操作規范分別采集,對記錄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比較。舌象指標主要包括厚薄指數、潤燥指數、腐膩指數、裂紋指數。其中厚薄指數是指紅色像素點在舌苔區內與在整個舌苔的占有比例,比例越高表示越薄,反之越厚;潤燥指數主要是舌象圖中白斑區占整個舌區的比例,比例越高說明越潤,反之越燥;裂紋指數是指裂紋區域像素點在舌象圖中占整個舌區的比例,比例越高表明裂紋越多;腐膩指數是指待測舌苔的紋理特征向量與各標準樣本舌苔紋理特征向量之間的膩苔像素點在整個舌苔的占比,比例越高表示膩苔越多。脈象指標參照袁肇凱教授編著的《中醫診斷實驗方法學》[5]中脈圖診斷標準,選用觀測指標共 4 項,分別為:h1、升支角 U 角、主波頂角 P 角和h3/h1。(2)中醫癥候療效比較: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制定的癥候評分量化表,根據癥狀在癥候中的權重賦予不同分值,主要癥狀如咳嗽、咯痰、痰血、氣急、胸悶、神疲乏力、口干咽燥、自汗盜汗、腹瀉、便秘等,分別設定輕(1分)、中(2 分)、重(3 分),治療前、治療 2 個療程后、治療4 個療程后各評分1 次。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兩組治療前后厚薄指數、潤燥指數、腐膩指數、裂紋指數、h1、U、P、h3/h1、中醫癥候評分等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項考慮協變量的影響用協方差分析,必要時采用非參數統計分析方法。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0.01 為差異有高度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舌象指標比較 治療組治療2個療程后與治療前相比,患者的潤燥指數、厚薄指數、腐膩指數均有明顯變化(P<0.05),裂紋指數雖有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個療程后與治療前相比,患者的潤燥指數、裂紋指數、厚薄指數、腐膩指數具有明顯變化(P<0.05),提示患者身體均在向好的方面轉變;治療4 個療程后與治療2 個療程后相比,潤燥指數和腐膩指數均無明顯變化(P>0.05),而裂紋指數和厚薄指數則有明顯改變(P<0.05)。對照組治療2 個療程后和治療4 個療程后與治療前相比,患者除厚薄指數略下降外(P>0.05),其潤燥指數、裂紋指數、腐膩指數均有明顯變化(P<0.05),其中裂紋指數上升提示舌面裂紋增多,厚薄指數下降提示舌苔變厚,腐膩指數上升提示舌苔變更膩,這些均提示人體臟腑功能存在問題,可能與化療有關;與治療2 個療程后相比,治療4 個療程后患者厚薄指數和腐膩指數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潤燥指數下降和裂紋指數升高,均有顯著意義(P<0.05),這種變化提示對照組患者經以化療為主的西醫治療后身體受到損害,陰陽失調,脾胃運化失常。治療2 個療程后及治療4 個療程后,兩組間比較,潤燥指數、厚薄指數、腐膩指數、裂紋指數均有明顯差異(P<0.05),治療組潤燥指數、厚薄指數比對照組升高(P<0.05),裂紋指數、腐膩指數比對照組降低(P<0.05),提示治療組經益氣清毒法治療后,舌苔變潤變薄、裂紋減少、膩苔減輕,身體機能正向好的方面轉化。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及治療4 個療程后舌象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及治療4 個療程后舌象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P>0.05;與同組治療2 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P>0.05;與對照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2 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 4 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P<0.05。
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治療4 個療程后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治療4 個療程后潤燥指數 裂紋指數 厚薄指數 腐膩指數治療組組別 治療時間50 n對照組50 0.75±0.24▲0.86±0.22#■0.88±0.30#△●0.74±0.23 0.65±0.10#0.55±0.16#&0.48±0.10▲0.47±0.08*■0.43±0.09#&●0.47±0.09 0.53±0.08#0.58±0.09#&0.34±0.06▲0.39±0.04#■0.44±0.09#&●0.35±0.07 0.34±0.09*0.33±0.05*△0.55±0.17▲0.48±0.14#■0.44±0.12#△●0.54±0.16 0.67±0.15#0.68±0.13#△
2.2 兩組治療前后脈象指標比較 治療組治療2個療程后及治療4 個療程后與治療前相比,患者h1、U、P 明顯升高,h3/h1 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個療程后與治療2 個療程后比較,h1、U、h3/h1 變化有明顯差異(P<0.05),而 P略有上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2 個療程后與治療前相比,患者h1、U、P 略有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3/h1 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個療程后與治療前相比,h1、U、P 明顯升高,h3/h1 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個療程后與治療 2 個療程后相比,h1、P、h3/h1 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U 升高,存在明顯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 h1、U、P、h3/h1 等 4 個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2 個療程后,兩組h1、P、h3/h1 無差異(P>0.05),U 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組比對照組升高更明顯;治療4 個療程后,兩組 P值無明顯差異(P>0.05),h1、U、h3/h1 有顯著差異(P<0.05),h1、U 于治療組升高更明顯,h3/h1 降低更明顯。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及治療4 個療程后脈象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及治療4 個療程后脈象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P<0.05;與同組治療2 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P>0.05;與治療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與治療組治療2 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P>0.05;與治療組治療 4 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P>0.05。
組別 n 治療時間 h1 U P h3/h1治療組50對照組50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治療4 個療程后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治療4 個療程后15.12±10.33 22.61±11.14#36.57±14.08#&15.41±11.26▲20.14±13.78*●25.73±15.02#△□69.05±12.18 78.56±10.54#90.23±11.23#&68.09±13.07▲71.38±9.76*○79.64±9.29#&□59.95±22.31 66.51±20.05#70.27±21.17#△59.07±19.27▲64.16±20.13*●68.47±18.56#△■0.99±0.02 0.78±0.14#0.59±0.11#&0.98±0.03▲0.81±0.13#●0.75±0.18#△□
2.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評分比較 治療組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治療4 個療程后中醫癥候評分逐漸降低,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患者病情總體在逐漸改善。對照組治療2 個療程后與治療前比較、治療4 個療程后與治療2 個療程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治療4 個療程比治療前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照組患者病情總體也在逐漸改善。兩組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中醫癥候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4 個療程后,治療組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及治療4 個療程后兩組中醫癥候總積分比較()

表3 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后及治療4 個療程后兩組中醫癥候總積分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P>0.05;與同組治療2 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P<0.05;與對照組治療前相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 2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4 個療程后相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2 個療程后 治療4 個療程后治療組對照組50 50 36.28±4.13#36.53±3.92 33.74±4.02○□34.85±5.51●16.65±3.27○▲*32.21±8.21○△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自20 世紀90年代以來,肺癌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業污染的不斷加重,最新統計顯示該病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7]。肺癌早期臨床癥狀并不典型,故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為中晚期,失去了早期進行根治性切除術治愈的機會,后期多采用放化療和姑息療法,以延長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質量為主。
中醫藥療法是我國治療腫瘤的特色療法,是現代腫瘤綜合治療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醫藥以其獨特的優勢在肺癌治療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緩解肺癌患者臨床癥狀、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和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優勢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中醫傳統舌脈診是通過觀察舌象和觸摸寸關尺部橈動脈的波動來探查全身氣血運行狀態及五臟六腑的變化,具有非侵入性和便利性,但是受醫師個人主觀經驗影響,容易產生較大偏差,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采集分析腫瘤患者舌脈象信息,發現其內在規律,避免了傳統中醫舌脈診主觀因素的影響,提升了中醫舌脈診的精確性和指導性,研究舌脈象特點及變化對輔助臨床診斷、指導醫者辨證論治及評估患者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8~10]。如夏氏采用DS01-A 型四診儀對復發肺癌再治療時患者體質與舌脈象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11]。黃氏采用體質辨證儀對肺癌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后舌脈象參數變化進行了觀察[12]。王氏利用TP-Ⅰ型舌脈象分析儀觀察了72 例肺癌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后舌脈參數的變化[13]。焦氏采用TDA-1 小型舌象儀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患者在中醫藥聯合輔助化療前后的舌象變化規律進行了探討[14]。倪氏采用ZM-IIIc 型脈象儀和TP-Ⅰ型舌象儀觀察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GP 方案化療前后舌脈象參數變化[15]。楊氏利用ZBOX-Ⅰ型脈象數字化分析儀探討了其脈象參數與肺癌相關的腫瘤指標物的關系[16]。曾氏用TDA-1 小型舌診儀及TDAS3.0 中醫舌診分析系統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同中醫證型的舌象圖像特征進行了分析,為建立融合舌象圖像特征的中西醫結合肺癌病證診斷體系提供了技術支持[17]。
本研究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中醫益氣清毒法與采用單純西醫治療的患者舌脈象參數變化進行比較,結果在舌象方面提示中醫益氣清毒治療組患者的所有舌象參數會隨著治療的深入而發生積極變化,如潤燥、腐膩、厚薄、裂紋指數均有明顯改善,提示患者身體機能有明顯好轉;而采用西醫的對照組除了潤燥指數上升提示有改善外,出現了裂紋指數上升-舌面裂紋增多、厚薄指數下降-舌苔變厚、腐膩指數上升-舌苔更膩,從中醫角度來看均提示人體陰陽失衡、脾胃功能受損、氣血運化障礙,這與化療對身體的損害有關。在脈象方面,發現肺癌患者以弦脈、滑脈、弱脈、細脈、數脈、濡脈為主,在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的脈象會因治療的深入而發生變化,尤其在治療組給予中醫益氣清毒綜合治療后這種變化更為顯著,療效好轉的患者脈象逐漸變為平緩,表現在脈象指數則是h1、U、P 值明顯上升、h3/h1 值明顯下降,對照組也有類似變化,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上述黃氏、王氏、焦氏、倪氏的報道均有所不同,考慮可能是受化療的影響,導致脾胃功能紊亂、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免疫功能下降有關,從而影響舌脈象轉歸。
綜上所述,在采用中醫益氣清毒法綜合治療肺癌中晚期患者時,可以將舌脈象參數作為指導治療的有效參數和中醫癥候改善的觀察指標,且舌脈象參數的檢測對比其他檢測更為簡易、費用更低,故更容易為患者所接受;但其使用范圍及可行性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