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銘 范少勇 華鴻 周明 胡梁深 鄒文 龔禮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南昌330008)
肩鎖關節脫位發生率約占肩部損傷的12%,主要由直接暴力所致,在活動量較大的青少年中較為常見[1]。對于 Rockwood 分型Ⅲ~V 型脫位患者,臨床主張實施手術治療,其中喙鎖間螺釘內固定、鎖骨鉤鋼板固定等為常用治療手段,但是術后易發生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疼痛等并發癥,甚至部分患者會因肩關節活動幅度稍大而引起內固定應力異常,導致內固定失敗[2~3]。關節鏡下雙Endobutton(即雙內鈕扣)鋼板治療不僅能夠保證固定的牢靠性,還能保留肩鎖關節之間的微動,為患者早期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提供有利條件[4]。本研究分析關節鏡下雙Endobutton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位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昌市洪都中醫院2017 年6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肩鎖關節脫位患者25 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20 例,女 5 例;年齡 22~56 歲,平均(35.21±2.19)歲;受傷至手術時間 1 h~5 d,平均(3.18±0.32)d;交通事故傷 11 例,摔傷 7 例,墜落傷1 例,擊打傷6 例。納入標準:對本研究內容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肩鎖關節脫位經X 線檢查確診;有明確外傷史;Rockwood 分型Ⅲ~V 型肩關節脫位;單側肩鎖關節脫位。排除標準:喙突發育異常,或合并喙突骨折;存在同側鎖骨遠端骨折;皮膚外傷或者感染;病歷資料不完整。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入組患者均在全麻下實施關節鏡下雙Endobutton 鋼板固定治療。術前禁飲6 h、禁食8 h。取沙灘椅位,標記出鎖骨遠端前后緣、肩峰、喙突等骨性標志。常規消毒鋪巾后,自標記好的后側入路置入關節鏡頭,仔細觀察盂肱關節、岡上肌腱、肱二頭肌腱,經肩胛下肌與岡上肌間穿出,對喙突進行探查。將刨刀從前外側建立工作入路置入,探查喙突,等離子電刀徹底清理部分喙突基底部周圍影響視野的軟組織,顯露喙突基底部。定位距鎖骨遠端3.5 cm 偏后處作一切口,將1 枚導針從鎖骨定位處向喙突根部中心且于導向器引導下順直打入,用空心鉆頭(4.5 mm)沿導針擴孔,創建鎖骨與喙突根部間骨隧道,沿著骨隧道導入帶袢鋼板,于喙突基底部翻轉并與其貼緊。從鎖骨上表面袢內穿過一枚雙Endobutton 鋼板,并翻轉與鎖骨上表面緊貼,明確肩鎖關節復位無誤后,打結。完成后,用同樣方法在上述鎖骨定位點偏外1 cm 處鉆孔,固定在雙Endobutton 鋼板上的縫線經骨孔引出,打結。縫合、包扎切口,術后用頸腕吊帶制動2 周,指導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術后均隨訪1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圍術期相關指標,即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2)查看患者肩鎖關節維持復位情況。(3)使用美國肩肘外科醫師評分系統(ASES)評分和Constant 評分評估患者術前、術后 6 周、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肩關節功能情況。其中ASES 評分包括肩關節疼痛、累計日常活動,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肩關節功能越好;Constant 評分包括疼痛、活動水平、睡眠影響、娛樂限制、主動活動范圍、無痛活動達到位置、外展、外旋、內旋和肌力等,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者表示肩關節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三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SNK-q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術期相關指標、肩鎖關節維持復位情況 25例患者手術時間為 39~66 min,平均(48.84±6.15)min;術中出血量為 77~154 ml,平均(104.21±18.34)ml;住院時間為 3~10 d,平均(6.45±1.97)d。術后復查X 線片,25 例患者肩鎖關節均完全復位,無感染、關節再脫位、內固定失敗、內固定排異反應等并發癥發生。
2.2 肩關節功能 術后 6 周、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ASES 評分、Constant 評分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點ASES 評分、Constant 評分對比(分,)

表1 不同時間點ASES 評分、Constant 評分對比(分,)
注:與術前相比,#P<0.05;與術后 6 周相比,△P<0.05;與術后 3 個月相比,▲P<0.05;與術后 6 個月相比,☆P<0.05。
時間 n ASES 評分 Constant 評分術前術后6 周術后3 個月術后6 個月術后12 個月25 25 25 25 25 FP 28.89±3.87 43.82±4.75#75.84±3.57#△90.95±3.75#△▲96.21±2.78#△▲☆89.657 0.000 27.87±4.81 36.27±5.45#72.94±4.89#△87.75±3.90#△▲94.23±6.54#△▲☆82.149 0.000
肩鎖關節為圓形關節盤,由纖維軟骨構成,鎖骨遠端經肩鎖關節囊、喙肩韌帶、喙鎖韌帶與上肢連接,上述結構部分損傷即可誘發肩鎖關節脫位[5]。按照肩鎖穩定結構的損傷情況可分為6 型,其中RockwoodⅢ型及以上類型的患者的喙鎖韌帶、肩鎖韌帶均斷裂,肩關節穩定性及功能受到嚴重影響,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正常情況下,肩鎖關節與肩關節活動關系密切,對肩鎖關節活動形成限制的手術,如喙鎖間螺釘內固定、鎖骨鉤鋼板等勢必會對肩關節活動造成影響,不利于術后肩關節康復鍛煉的開展[6~7]。鎖骨與肩胛骨間或肩鎖關節的固定須達到鎖骨可靠的復位,并確保鎖骨與肩胛骨間有一定的活動度。人工韌帶、縫線或鋼絲固定等喙突與鎖骨間的軟性固定即成為治療首選。
關節鏡下雙內鈕扣鋼板術是通過在鎖骨、喙突間建立孔道,用紐扣鋼板堅強固定,重建與喙鎖韌帶相似的斜方束、錐狀束,提供給鎖骨遠端穩定的立體結構,利于早期進行肩鎖關節活動,促進患者病情康復[8~9]。本研究中,25 例患者手術時間為(48.84±6.15)min,術中出血量為(104.21±18.34)ml,住院時間為(6.45±1.97)d;術后復查 X 線片,25 例患者肩鎖關節均完全復位,無明顯并發癥發生;術后6周、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 ASES 評分、Constant 評分均高于術前,提示關節鏡下雙內鈕扣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位療效較好。該手術治療具有以下幾點優點:(1)僅需 3 個小切口(5 mm)作為手術的通路,僅顯露喙鎖關節,不會對周圍穩定結構造成不良影響,利于患者病情康復;(2)關節鏡監視下復位無須術中X 線確認,手術時間較短,并不會破壞肩袖片,利于修復肩袖,避免鎖骨鉤鋼板碰撞肩峰,減輕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術后早期實施康復鍛煉;(3)環形袢存在較大的張力,能經穿過紐扣狀鋼板和鉆孔的縫線,對喙鎖韌帶斜方韌帶重建,冠狀面穩定性獲得顯著提高,同時可促進喙鎖與肩鎖間軟組織的愈合。環形袢結構在肩關節活動時可旋轉,降低縫線移滑發生風險,長期維持肩關節穩固[10];(4)雙內鈕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須二次手術取出,同時其屬于彈性固定,被固定的肩鎖關節存在相應的活動度,防止異常應力產生。
綜上所述,關節鏡下雙Endobutton 鋼板固定治療肩鎖關節脫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并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安全性好、肩鎖關節復位好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