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軍
(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 漯河462000)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心血管內科常見病,指由急性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病變[1]。患病后,患者會出現肌肉酸痛、心悸、發熱、咽痛、胸悶等流感樣癥狀,病情發展后,可轉變為擴張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臨床對于該病多采用藥物治療,曲美他嗪可保護患者心功能,改善心肌代謝及免疫功能,而黃芪注射液可養心通脈,改善微循環及心肌功能。但目前有關二者聯合使用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的報道較為少見[3~4]。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曲美他嗪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2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2 例;年齡 19~59 歲,平均年齡(32.98±1.37)歲;病程13~62 d,平均病程(34.16±5.31)d;NYHA 心功能分級:Ⅰ級10 例,Ⅱ級13 例,Ⅲ級8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 13 例;年齡 18~60 歲,平均年齡(33.16±1.49)歲;病程 14~60 d,平均病程(35.71±4.96)d;NYHA 心功能分級:Ⅰ級9 例,Ⅱ級14 例,Ⅲ級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關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參考標準和采納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心臟病學會聯合會工作組關于心肌病定義和分類的意見》[5]中診斷標準,且經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心肌酶學確診;符合《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病毒性心肌炎》[6]中氣陰兩虛證診斷標準,主癥為胸悶、胸痛、心悸,次癥為納差、心煩、氣短、口干、頭暈、乏力,舌紅少津,苔薄,脈結代或細弱,主癥2 項或主癥1 項兼次癥2 項即可診斷;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妊娠、哺乳期婦女;對本研究藥物有過敏反應者;先天性心臟病者;嚴重器官功能衰竭者;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維生素C、輔酶A 等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鹽酸曲美他嗪膠囊(國藥準字 H20100145)口服,20 mg/次,3 次 /d。觀察組同樣給予鹽酸曲美他嗪治療,用法同對照組;同時將20 ml 黃芪注射液(國藥準字Z51021776)與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進行靜脈滴注,1 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4 周后炎癥介質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超敏 C 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 -1(IL-1)。(2)比較兩組患者心肌損傷情況。于治療前及治療4 周結束次日清晨采集患者靜脈血3 ml,根據脂糖凝膠電泳法檢測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心肌鈣蛋白Ⅰ(cTnⅠ)水平。
2.1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觀察組治療4 周后IL-6、TNF-α、hs-CRP、IL-1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表1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組別 n IL-6(ng/L) TNF-α(ng/L) hs-CRP(mg/L) IL-1(ng/L)對照組觀察組31 31 tP 27.54±6.31 18.12±5.47 6.281 0.000 164.36±19.12 102.48±12.53 15.072 0.000 9.94±1.59 5.73±1.28 11.484 0.000 85.42±6.98 53.21±5.47 20.223 0.000
2.2 兩組心肌損傷程度比較 觀察組治療4 周后CK-MB 及cTnⅠ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心肌損傷程度比較()

表2 兩組心肌損傷程度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cTnⅠ(n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CK-MB(U/L)治療前 治療后31 31 tP 40.51±2.34 39.62±2.57 1.426 0.159 26.38±2.42*13.29±2.68*20.184 0.000 19.63±2.58 19.71±2.46 0.125 0.901 4.32±2.15*1.74±0.99*6.069 0.000
病毒性心肌炎多發于兒童和30~40 歲的成年人,于夏秋季節高發。近年來,環境惡化加劇,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隨之上升。研究表明,該病發病因素與遺傳因素、免疫障礙、體液調節、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其中病毒感染為首要因素,免疫障礙為第二因素[7]。臨床采用西藥治療該病的主要原則為抗病毒和抗心肌炎癥,見效快,但毒副作用高,且難以根治。采用中醫藥治療該病,具有毒副作用低的優勢,且可增強患者免疫功能,阻斷炎癥反應,修復心肌損傷,抑制病毒基因復制,故能降低疾病復發率[8]。
中醫學無病毒性心肌炎這一病名,根據該病癥狀、病因等可將其歸于“胸痹、怔忡、溫病、心悸、心癉、虛勞”范疇,病機為本虛標實,氣陰兩虛,心脈瘀阻,治療應以養陰益氣、活血為主要原則[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 4 周后 IL-6、TNF-α、hs-CRP、IL-1、CK-MB、cTnⅠ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曲美他嗪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較好,可改善患者炎癥介質水平,修復心肌損傷。曲美他嗪是一種新型心肌代謝類藥物,具有保護心肌細胞、減輕脂肪酸代謝物損害的效果,同時還能通過降低自由基損害、鈣離子內流,提高心肌細胞穩定性,使心肌氧供平衡。黃芪注射液由黃芪、甘油、碳酸氫鈉、依地酸二鈉組成,其中黃芪為主要成分,具有利尿、生肌、補氣之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黃芪可增強患者免疫功能,并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功效。而碳酸氫鈉和依地酸二鈉作為輔助用藥,碳酸氫根能促進碳酸根濃度提升,降低氫離子水平,緩解酸中毒癥狀;依地酸二鈉是常用金屬離子絡合劑,可降低細胞外液游離鈣濃度,實現降低心肌應激性的功效。因此,黃芪注射液可發揮通脈養心、養元益氣、活血之效,與治療原則相吻合,故可收效。
綜上所述,曲美他嗪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較好,可改善患者炎癥介質水平,修復心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