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旻楠 張育德 沈瑞樂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洛陽471000)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經科較為常見的危急重癥,多由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高齡、高血壓、家族史等是該疾病的發生,致死率較高[1]。目前,臨床治療SAH 時應積極預防再出血、腦血管痙攣等并發癥,以此減輕患者的腦神經功能損傷。尼莫地平為鈣離子拮抗劑,是改善腦血管痙攣常用藥,在降低SAH 患者病死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2]。本研究將探討尼莫地平在SAH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原發性SAH 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21 例;年齡 42~71 歲,平均 (53.45±1.98) 歲;Hunt-Hess 分級:Ⅰ級 14 例,Ⅱ級 12 例,Ⅲ級 9 例。研究組男12 例,女23 例;年齡41~75 歲,平均(53.48±2.03)歲;Hunt-Hess 分級:Ⅰ級 15 例,Ⅱ級13 例,Ⅲ級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1)納入標準:符合SAH 相關診斷標準[3];發病時間<12 h;經頭顱CT 或腦脊液檢查確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因外傷、腦實質內出血等其他原因所致的SAH 患者;肝腎功能檢查異常的患者;嚴重過敏體質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綜合治療:發病72 h 內可通過開顱顯微夾閉或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來預防再出血;絕對臥床休息4~6 d,保持呼吸道通暢;靜脈注射氨甲環酸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6600)止血,0.3 g/(次·d),治療2~3 周;頭痛劇烈且頭顱CT 顯示病灶(-)或位于A 區或B 區者,常規腰穿放出腦脊液5 ml,3~4 次 /d,直至頭痛緩解;C 區或 D 區者可行腦脊液置換術或聯合腦室穿刺持續外引流術治療等。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療:將尼莫地平注射液(注冊證號H20181106)25 mg加入500 ml 的生理鹽水中微量泵注,體質量≤70 kg 者,前 2 h 速度為 0.5 mg/h,若耐受性良好 2 h 后改為1 mg/h;體質量>70 kg 者,前2 h 速度為1 mg/h,若耐受性良好 2 h 后改為 2 mg/h。5~14 d 為一個療程,之后改為口服尼莫地平片(注冊證號H20130606),60 mg/次,4 次 /d,連續服用 7 d。
1.3 評價指標 (1)治療效果。治療21 d 后,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4]評估療效:顯效為治療后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頭顱CT 顯示病灶影消失,生活可自理;有效為癥狀有所減輕,病灶影大部分消失,生活基本可自理;無效為均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腦微循環情況:治療前、治療21 d后,采用多層螺旋CT 機(飛利浦Mx8000)進行灌注成像,以蝶鞍所在層面為基線進行動態掃描,記錄腦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過時間(Mean Transit Time,MTT)。(3)不良事件:記錄治療期間再出血、感染、腦積水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腦微循環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CBV、CBF、MT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 21 d 后,兩組 CBV、CBF 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MTT 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研究組CBV高于對照組,CBF 快于對照組,MTT 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腦微循環情況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MTT(s)治療前時間 組別 n CBV(ml/g)CBF[ml/(min·100 g)]研究組對照組35 35 tP治療21 d 后 研究組對照組35 35 tP 1.66±0.14 1.68±1.16 0.101 0.920 2.18±0.21*1.89±0.19*6.058<0.001 27.87±2.53 28.02±2.61 0.244 0.808 38.66±3.07*35.04±2.95*5.030<0.001 4.81±0.25 4.76±0.22 0.888 0.378 3.24±0.15*3.69±0.18*11.362<0.001
2.3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86%(再出血1 例),低于對照組的 22.86%(再出血 4 例,感染 3 例,腦積水 1 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90,P=0.032)。
SAH 發病較急,臨床癥狀相對嚴重,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多采用綜合性療法治療。有條件者在48 h 內可盡快進行手術,以便降低病死率[5]。但是SAH 患者血流流入蛛網膜下腔后,鈣離子通道開放可使大量鈣離子內流,造成腦血管痙攣,誘發腦水腫、腦梗死[6]。因而在綜合治療基礎上需降低或抑制鈣離子內流。
尼莫地平是第二代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可透過腦屏障并選擇性作用于腦血管,增加腦部血流量,改善腦微循環,可改善療效[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SHA 患者運用尼莫地平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原因在于,尼莫地平中的鈣離子拮抗劑可有效阻斷鈣離子進入細胞內與細胞中貯存的鈣離子釋放,抑制平滑肌收縮,擴張血管,避免腦血管痙攣,加速腦部血液循環,進而減輕腦損傷[8~9]。但尼莫地平的半衰期較短,進入人體后可快速消失,進而經靜脈使用時需持續泵注以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本研究中,研究組CBV 高于對照組,CBF 快于對照組,MTT 短于對照組,由此可見SAH 患者運用尼莫地平治療可改善其腦微循環狀態。原因在于,增加腦側支循環是改善腦灌注有效的方法,當腦微循環障礙時,腦灌注表現為MTT 延長,CBV、CBF 降低。尼莫地平對腦組織、腦血管內皮也有一定的保護性作用,可降低腦部鈣離子負荷,保護其腦神經元,增加腦部的代謝能力與腦血灌流[10]。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SAH患者運用尼莫地平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改善預后。這主要由于尼莫地平在抑制平滑肌收縮的同時可降低顱內壓,減輕腦血管痙攣,因而在綜合治療基礎上應用該藥物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SAH 患者運用尼莫地平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腦微循環,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臨床運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