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亞濤 侯云 葉薇薇
(上海市楊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200090)
淋?。℅onorrhoea)是由淋球菌感染泌尿生殖系統、肛門直腸、咽部等所致,以化膿性炎癥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性傳播疾病。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引起尿道炎、宮頸炎、直腸炎、咽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向周圍組織擴散引起相應的并發癥和后遺癥,甚至通過血行播散引起腦膜炎、心內膜炎等,也可通過母嬰傳播引起新生兒眼炎等。男性淋菌性尿道炎最初癥狀為尿道口癢、有稀薄或黏液膿性分泌物,多數患者24 h 后癥狀加劇,出現尿痛、燒灼感,分泌物增多,為黏稠的深黃色膿液,可伴有尿頻、尿急。女性癥狀比男性輕,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1]。為了解楊浦區淋病流行特征,為楊浦區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對2015~2019 年楊浦區淋病報告情況進行了分析?,F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淋病病例報告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信息系統,人口學資料來源于楊浦區統計局。
1.2 描述方法 從國家《傳染病監測報告管理系統》中導出2015~2019 年楊浦區報告的淋病病例信息,分析方法以流行病學描述為主。
1.3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07 和SPSS23 軟件分析和描述楊浦區淋病的發病率和三間分布等信息,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趨勢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流行趨勢 2015~2019 年楊浦區共報告淋病病例1 248 例,2017 年報告發病率最高,達32.05/10萬,2019 年報告發病率最低,為9.31/10 萬。見表1。楊浦區淋病報告發病率由2015 年的19.16/10 萬快速上升到2017 年的32.05/10 萬(經趨勢卡方檢驗,χ2=46.06,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然后呈快速下降趨勢,至2019 年下降至9.31/10 萬(經趨勢卡方檢驗,χ2=183.79,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傮w報告發病率略有所下降(經趨勢卡方檢驗,χ2=44.54,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報告發病率趨勢。見圖1。

圖1 2015~2019 年楊浦區淋病報告發病率趨勢圖

表1 2015~2019 年楊浦區淋病報告病例數及報告發病率
2.2 性別分布 2015~2019 年楊浦區報告1 248 例淋病病例,其中男1 077 例,女171 例,男女性別比6.30:1。見表2。

表2 2015~2019 年楊浦區淋病報告病例性別構成表
2.3 年齡分布 2015~2019 年楊浦區報告的1 248例淋病病例中,以20~39 歲青壯年人數最多,占總報告病例數的70.59%。報告病數占前三位的年齡段分別為 20~24 歲(占比 15.54%)、25~29 歲(占比23.24%)和 30~34 歲(占比 18.51%)。不同性別病例的年齡段占比情況有所不同,其中男性淋病病例占比前三位年齡段分別為20~24 歲(占比12.28%)、25~29 歲(占比 26.32%)和 30~34 歲(占比 19.78%),女性淋病病例構成比占前三位的年齡段則分別為20~24 歲(占比 15.54%)、25~29 歲(占比 23.24%)和35~39 歲(占比 15.80%)。見表 3。

表3 2015~2019年楊浦區淋病報告病例年齡分布
2.4 職業分布 從1 248 例淋病病例的職業分布看,占比前三位的職業分別為家務及待業、商業服務和干部職員,共占比84.21%,其中家務及待業678例,占比54.33%;商業服務232 例,占比18.59%;干部職員141 例,占比11.30%。見表4。

表4 2015~2019 年楊浦區淋病報告病例職業構成表
2015~2019 年楊浦區淋病報告發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態勢,報告發病率由2015 年的19.16/10 萬快速上升到2017 年的32.05/10 萬,后出現快速下降,至 2019 年報告發病率為 9.31/10 萬,與2015~2019 年全國淋病疫情趨勢一致。與全國疫情略有所不同的是,2019 年淋病報告發病率與2015年相比較有所下降,但報告發病率仍高于2019 年的全國水平(8.45/10 萬)[2]。
2015~2019 年楊浦區共報告1 248 例淋病病例,其中男性占86.30%,女性占13.70%,男女性別比6.30:1,男性病例數明顯高于女性,這與全國及其他省份監測結果相同[3~4],這個結果與淋病的感染特征和檢出情況也有關系。一是男性生理需求容易觸發危險性行為[5],導致男性感染多于女性;二是男性感染淋病后癥狀相對明顯,易于檢出,女性癥狀比男性輕,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導致女性患者就診比例較低;三是我國傳統的涂片法對女性淋病檢出率低[6~7],女性淋病診斷更依賴于核酸檢測或淋球菌培養,而這兩項檢測在我國開展率較低[8],可能導致女性患者漏檢和低報告。綜上,應加強女性人群的性傳播疾病宣教干預工作力度,同時進一步提高轄區醫療機構的檢測能力和檢測技術,提高女性人群的淋病檢出率。
2015~2019 年楊浦區淋病報告主要集中在20~39 歲的青壯年,占總報告病例數的70.59%,青壯年這一性活躍人群仍是性傳播疾病防控工作的重點。淋病報告病例的職業分布廣泛,占比前三位的職業分別為家務及待業、商業服務和干部職員,其中家務及待業人群占比達到了54.33%,可能由于性傳播疾病的特殊性,導致部分患者因顧忌個人隱私而不愿意透露個人真實信息。
綜上所述,淋病防治工作仍是楊浦區傳染病防治的工作重點。在現在的互聯網+時代,我們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如微信、微博、小視頻、手機APP 等手段加強針對市民大眾性傳播疾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尤其是針對重點人群,如家務及待業人群和青壯年人群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宣教和干預工作,實現淋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有效降低淋病疫情的傳播。